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严重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都有其局限性。观察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并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材料置入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11/2006-12本院1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一期前后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联合手术。其中男9例,女性3例,年龄49~75岁;3节段受累9例,4节段受累3例(突出节段分布:C3~66例,C4~73例,C3~73例)。全部病例进行临床随访,患者均对本试验知情同意。采用mJOA评分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术前颈椎侧位片测量,以D值(C4椎体后下缘到齿突后缘与C7椎体后下缘连线的垂直距离)评价颈椎(C2~7)弧度;根据颈椎伸屈动态侧位片C2和C7椎体后缘切线相交所成的夹角之和评价颈椎(C2~7)活动范围。主要以电话随访和问卷填写的方式,分别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弧度、活动范围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①12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6±6)个月。②所有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疗效结果中优4例(33.3%);良6例(50%);无效2例(16.7%);颈椎D值术前(3.9±1.4)mm,术后即刻(8.5±1.7)mm,随访时(8.1±2.5)mm。术前与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与随访时差异无显著性(P=0.251);颈椎活动范围术前(36.3±4.0)°,随访时(10.6±2.7)°,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③术后C5神经根麻痹1例,为感觉及运动混合型,8个月随访时,感觉功能恢复,肩关节外展肌力从术后Ⅱ级恢复至Ⅳ级;1例术后6个月出现"S"畸形而再次压迫脊髓,神经功能改善停滞,目前处于随访中。结论:一期前后路手术并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材料置入减压充分、彻底,而且前路手术能重建颈椎稳定性,恢复颈椎生理前凸和椎间高度,并且后路减压术又能预防相邻颈椎退变引起的脊髓继发的压迫。  相似文献   
12.
颈前路减压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最为有效的手术方法,本文就颈椎前路减压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脂肪酸合酶(FAS)抑制剂浅蓝菌素能否阻遏人骨肉瘤细胞增殖与诱发凋亡.方法 采用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在体外实验中应用噻唑蓝法(MTT法)观察浅蓝菌素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U2-OS细胞在浅蓝菌素作用下,细胞增殖被阻遏,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2.5、5.0、10.0和20.0 mg/L浅蓝菌素作用24 h的抑制率分别为(18.58±2.49)%、(35.11±3.49)%、(56.60±3.53)%和(79.69±2.8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浅蓝菌素可诱发骨肉瘤细胞发生凋亡并且此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趋势;细胞周期分析浅蓝菌素能阻滞肿瘤细胞从S期进入G2/M期,并诱导其细胞凋亡.结论 浅蓝菌素抑制FAS可阻遏骨肉瘤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诱导细胞发生S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15.
庆大霉素PMMA珠链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庆大霉素PMMA珠链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彻底的清创治疗后,在骨髓腔内与周围软组织内植入庆大霉素PMMA珠链,留置2周以上。结果:疗效优11例,良1例,差1例。结论:庆大霉素珠链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重要方法,推荐留置3个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对颈脊髓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对3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钛质钢板内固定手术。病例分别摄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颈椎标准正侧位X线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平均27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前与术后1周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颈脊髓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个体化改良Abumi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在下颈椎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9例须行下颈椎后路椎弓根固定术的患者,术前行薄层三维CT检查,并对图像进行分析、测量,确定手术椎体椎弓根进钉的投影点及角度;采用改良的Abumi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再行三维CT扫描,观察每个椎体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果 9例患者下颈椎共置入48枚椎弓根螺钉;术后CT复查优37枚,良6枚,差5枚,成功率89.6%,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利用个体化改良Abumi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在下颈椎徒手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安全、可靠,适合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盾叶冠心宁片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盾叶冠心宁片治疗高脂血症(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3∶1随机、双盲、阳性对照(对照药选用脂必妥片)的设计方法 ,共观察符合标准的高脂血症患者240例,其中试验组180例,对照组60例.试验组予盾叶冠心宁片,2片/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对照组早晚予脂必妥片,2片/次,中午安慰剂片,2片/次.温开水送服.两组治疗8周.结果 盾叶冠心宁片降血脂的总有效率为75.28%,临床控制率为23.60%,显效率为31.46%,有效率为20.22%;对照药脂必妥片的总有效率为83.34%,临床控制率为31.67%,显效率为31.67%,有效率为20.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分型疗效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盾叶冠心宁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3.15%,对照药脂必妥片的总有效率为90.00%(P>0.05).临床研究过程中未发现该药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盾叶冠心宁片治疗高脂血症(气滞血瘀证)安全有效,与临床降血脂常用药物脂必妥片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中国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TSCIence、万方数据、维普网(vip citation databases,VIP)和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检索时限均从2017年8月31日~2023年2月28日,收集有关中国地区TSCI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并发症和合并伤的研究,对文献所报道的TSCI发病率、年龄特征、男女比例、病因学占比、损伤节段和损伤程度等数据进行提取。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与筛选文献、提取文献数据,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按照AHRQ(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采用 Stata 17.0 软件进行单臂研究数据的Meta分析,整合纳入文献中的各项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结果由森林图表示。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英文文献21篇,对文献中报道的TSCI患者数据进行Meta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我国TSCI年发病率为0.06‰[95%CI(0.04‰~0.08‰)]。TSCI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性别比例为(1.86~4.73)∶1,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范围为32.09~53.92岁。中国TSCI的主要病因是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和低处跌倒,其占比分别为30%、31%和25%。中国TSCI患者的主要损伤部位是颈段和胸段,占比分别为55%和21%。TSCI损伤的严重程度按照ASIA分级进行评定,以A级和D级损伤占比最大,分别为30%和38%。中国TSCI患者伴随合并伤的概率为56%[95%CI(45%~67%)],主要是头部损伤和肢体骨折。TSCI后产生并发症的概率31%[95%CI(24%~38%)],以呼吸系统感染和泌尿系感染为主。结论:当前中国TSCI发病率偏高,跌倒和交通事故是其主要病因。损伤节段以颈段为主,损伤程度以ASIA A级和ASIA D级占比最多。超过半数的患者会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合并伤,近1/3的患者会在TSCI后产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黄山虎  刘志礼  敖金荣 《江西医药》2005,40(12):816-817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失败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2004年手术治疗的6例脊柱结核失败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术后立即出现截瘫,4例窦道形成,1例窦道形成合并感染.结论清除病灶、掌握合适的手术时机是防止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