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4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目的] 制备丹参酮Ⅰ脂质体,并对其包封率、粒径、电位等理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丹参酮Ⅰ脂质体,用琼脂糖凝胶柱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丹参酮Ⅰ脂质体各组成物质的相变过程。[结果] 丹参酮Ⅰ在1.004~6.024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琼脂糖凝胶柱色谱法能有效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加样回收率为(98.23±0.02)%,平均包封率为(92.56±0.39)%,粒径为(90.64±1.21) nm,电位为(-35.37±0.84) mV.[结论] 薄膜分散法可用于制备丹参酮Ⅰ脂质体,制备的丹参酮Ⅰ脂质体的包封率高,粒径均一,电位稳定,药物含量和包封率测定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006年广西洪水事件与传染病的关系,分析洪水事件敏感性传染病脆弱人群。方法以2006年7月上旬为暴露期,以未发生洪水事件的2005年、2007年7月上旬为对照期,对洪水期间传染病的发生进行危险度分析及滞后效应分析,筛选脆弱人群。结果洪水对甲肝、菌痢、流行性腮腺炎、流感影响的RR值及95%CI分别为1.84(1.29~2.57)、1.24(1.07~1.43)、1.51(1.31~1.75)、10.01(7.03~14.2),相应滞后期分别为3、1、0、0旬;菌痢脆弱人群为0~5岁儿童,流行性腮腺炎脆弱人群为0~5岁男童,流感脆弱人群为0~5岁男童及15~34岁青年人群。结论与该次洪水事件有关的传染病为甲肝、菌痢、流行性腮腺炎、流感,且不同传染病受洪水影响的脆弱人群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载丹参酮Ⅱ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将含有叶酸的PEG链配体修饰于制剂表面获得叶酸修饰载丹参酮Ⅱ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FA-TanⅡA-NLC),使其具有肿瘤靶向作用,并对制剂进行理化表征。[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制剂,以粒径、电位和包封率等为指标对制剂进行初步评价,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法(XRD)对制剂进行进一步的表征。[结果]制备的叶酸修饰载丹参酮Ⅱ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FA-TanⅡA-NLC)粒径为(19.14±0.43)nm,PDI为0.424±0.01,电位为(-11.67±0.25)mV,DSC以及XRD结果均表明丹参酮ⅡA以无定型形式被包载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结论]本研究制得的FA-TanⅡA-NLC粒径分布均一,体系稳定,包封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优选制备黄芩素-茶碱共晶的溶剂体系,通过体外溶出实验考察共晶对黄芩素和茶碱各自溶出度的影响。[方法] 通过测定黄芩素-茶碱共晶在茶碱-乙酸乙酯、茶碱-甲醇和茶碱-丙酮溶液中的溶解度,得出三相平衡点,绘制黄芩素-茶碱-溶剂体系的三元相图,筛选最优溶剂体系制备共晶,并以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为溶出介质,对共晶进行体外溶出度评价。[结果] 丙酮溶液体系中的共晶形成区面积大于乙酸乙酯、甲醇。通过丙酮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共晶中,黄芩素在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中的累积溶出度分别是原料药的1.38和2.02倍,分别是物理混合物的1.27和1.80倍。两种介质中共晶对茶碱均起到了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 共晶的形成能够促进难溶性成分黄芩素的体外溶出度,并且对茶碱的溶出度有一定延缓作用,为黄芩素-茶碱共晶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四种根管封闭剂的抗微生物作用:纳米氧化锌糊剂(N-ZO),纳米羟磷灰石糊剂(NHA),AH Plus,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作为实验菌种。观察37℃培养24小时的抑菌环直径。结果 MTA和NHA均没有显示出抑菌作用,只有AH Plus与N-ZO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中N-ZO产生了最大的抑菌范围从8mm至18mm,粪肠球菌对所有的实验材料都抵抗。结论纳米氧化锌糊剂和AH Plus具有较强的抗微生物作用,而MTA和纳米羟磷灰石糊剂无抑菌作用。所有实验材料对粪肠球菌都没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种类药用辅料成分对麦角甾苷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研究SLN的处方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乳化-固化法制备麦角甾苷-SLN,单一变量法考察山嵛酸甘油酯(Compritol ATO 888)、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卵磷脂、Myrj52等辅料对麦角甾苷-SLN粒径、包封率、表征分散度(PDI)等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法观察麦角甾苷-SLN的形态,X-射线衍射(XRD)分析其药物晶体结构。结果 随Compritol ATO 888用量增加,麦角甾苷-SLN粒径不断减小,包封率逐渐减小,PDI逐渐增加;随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增加,粒径明显增大,包封率略有降低,PDI减小;随卵磷脂用量增加,粒径明显增大,包封率降低,PDI减小;随Myrj52用量明显增加,粒径减小,包封率增加,PDI增大;麦角甾苷-SLN外观圆整,呈球形;麦角甾苷以分子分散状态被包裹在SLN中。结论 不同辅料对麦角甾苷-SLN的理化性质均产生一定影响趋势,为制备SLN的处方筛选研究提供启示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李新悦  吴玉梅  任静  马丽  刘静静  张兵  郭盼  刘志东 《中草药》2019,50(13):3119-3126
目的探究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以三七总皂苷干预后,脑微透析液中三七皂苷R1(R1)、人参皂苷Rg1(Rg1)和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方法给小鼠ip MPTP造成PD小鼠模型,经iv三七总皂苷(PNS)溶液后,采用微透析技术采集脑微透析液。将样品分为2部分,一部分采用UPLC-MS/MS对R1和Rg1进行药动学研究,另一部分采用氨基酸柱前衍生化和HPLC-FLD进行药效学研究。结果小鼠iv PNS后,脑微透析液中R1的峰浓度(Cmax)为(35.48±24.4)ng/mL,Rg1的Cmax为(75.61±41.35)ng/m L。R1和Rg1的达峰时间(tmax)均为1.75 h。R1和Rg1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0.12±84.29)ng·h/m L和(218.84±144.73)ng·h/m L。且给予PNS后的PD模型小鼠体内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浓度降低,甘氨酸、牛磺酸和γ-氨基丁酸浓度增加。结论 PNS能一定程度透过血脑屏障(BBB)进入脑内,调节PD模型小鼠体内氨基酸水平的失衡,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梁子坤  邓玲  刘志东  韩毅 《中国医药》2014,(10):1517-1519
目的 探讨超声药物电导入联合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初治的颈淋巴结结核患者168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2组均采用规范四联抗结核药物口服治疗,即异炯肼0.3g,1次/d;利福平0.45 g,1次/d;乙胺丁醇0.75 g,1次/d;吡嗪酰胺0.5g,3次/d.观察组另加局部药物超声电导入治疗,即采用利福平溶液(含注射用利福平0.3g,5 ml)敷于体表结核部位,超声电导仪导入30 min.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 观察组治愈72例,显效6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85.7%,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治愈19例,显效6例,好转10例,病变无明显变化40例,病情进展9例,治愈率为22.6%,总有效率为29.8%.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超声电导入联合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效果优于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联合检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分层。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8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肺良性组织和30例正常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应用Ki67标记检测细胞增殖指数(PI)。TUNEL法检测70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正常肺组织凋亡指数(AI)。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血管浸润、VEGF高表达、高PI、低AI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血管浸润(BVI)、VEGF及PI可以作为影响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根据免疫组化综合评分(IRS)IRS=VEGF+PI+AI,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及高危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2.22%,23.33%,有显著性差异(P=0.0056)。综合评分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RR=4.878,95%CI:1.379~17.258,P=0.014)。结论联合检测肿瘤的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可能实现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分层,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