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35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和100例健康儿童进行超声对照检查。结果:肠系膜淋巴结测值的95%可信区间正常组为纵径0.55-1.06cm,横径0.27-0.51cm;炎症组为纵径0.88-2.25cm,横径0.46-1.16cm。99%可信区间正常组为纵径0.48-1.14cm,横径0.24-0.54cm;炎症组为纵径0.66—2.47cm,横径为0.35-1.21cm。结论: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肾颗粒细胞癌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道肾颗粒细胞癌的CT、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颗粒细胞癌的CT、MRI表现,并与40例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相对比.结果:肿瘤直径为2~5em.颗粒细胞癌CT、M RI表现的特点为:平扫肿瘤密度、信号较均匀,有完整的包膜;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强化,肾皮髓期强化程度均明显弱于肾皮质.结论:肾颗粒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在CT、MRI上有不同的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评价螺旋CT作肝脏肿瘤早期增强扫描的作用。材料和方法:用螺旋CT和造影剂快速滴注法对36例肝脏肿瘤患者作全肝早期增强扫描。以2ml/s左右的速度经时前静脉注入浓度为300mgI/ml的非离子型造影剂100ml,在开始滴注造影剂75秒内扫完全肝。结果:所有图像主动脉密度均高于或等于门静脉密度。与邻近肝组织相比,15例(20灶)肝细胞性肝癌(HCC)呈高密度。11例HCC呈等或较低密度:2例为弥漫型HCC;9例有严重肝动脉-门静脉瘘,其中2例门静脉呈逆向增强。7例肝转移瘤呈低密度。3例(5灶)海绵状血管瘤呈向心性增强。结论:螺旋CT作肝脏早期增强扫描可如实显示肿瘤血供和血管受侵的情况,有利于病灶性质的鉴别和多血供多发病灶及小病灶的发现。  相似文献   
95.
MRI波谱分析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eopy,MRS)是活体检测体内物质代谢及生化物质含量唯一的无创性检查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广泛用于评价人体组织肿瘤的发生及发展。MRS的发展使影像诊断学逐步深入到细胞生化代谢水平。研究表明MRS具有很高的鉴别肿瘤的能力,有望成为诊断肿瘤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6.
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多层螺旋CT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rterioportal shunt,APS)的多层螺旋CT(MSCT)增强特征及形成机制,评价MSCT在APS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3例APS的CT影像特征及其基础疾病,所有病例均采用MSCT机扫描,对比剂注射流率3ml/s,剂量90ml;动脉期延迟25~28s,门脉期50~55s,实质期3~5min。其中75例完成了动脉期三维重建。结果 动脉期门静脉主干或分支提前显影127例,其中75例容积成像(vR)清晰显示APS部位、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三维关系。动脉期肝实质呈楔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片状强化139例,其中单发94例,2~3处40例,弥漫性5例;门脉期部分病灶密度仍较高,实质期病灶与肝实质密度一致。90例原发肝癌及16例转移瘤中,动脉期瘤灶部分实质明显强化67例,门脉期多数病灶仍呈高密度,实质期呈低密度,其余39例瘤灶未见明显强化。上述APS按发生部位可分4型:即中央型(60例),周围型(32例),混合型(56例)和弥漫型(5例)。结论 多种疾病均可形成APS,原发性肝癌是最主要原因。CT上APS可有多种特征性表现形式,MSCT多期扫描及VR重建能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97.
肝硬化肝内门-体循环分流的MS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肝内门-体循环交通的多层螺旋CT(MSCT)成像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内门-体循环交通,描述其横断面及三维成像特点.扫描采用准直2.5mm或5mm,非离子型碘剂90ml,3ml/s,延迟55~60s扫描;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结果:门脉左支经肝左内叶与副脐静脉交通11例,5例伴有典型"水母征"腹壁静脉曲张;门脉右支经右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交通2例.VR结合横断面源图像很好地显示了这种肝内门-体循环交通.结论:肝硬化肝内门-体循环分流并不常见,MSCT成像可以直观而详细地显示分流特征.  相似文献   
98.
多层CT血管造影诊断脾动脉瘤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阐述脾动脉瘤的CT血管造影(CTA)表现,分析多层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其中仅1例因脾动脉瘤破裂而检查。CTA检查采用四层面螺旋CT机,准直为5 mm或2.5 mm,VR(容积显示)和TS—MIP(薄层块最大强度投影)重建。CT诊断标准为脾动脉局限性膨大1.5倍或以上且与正常脾动脉节段之间界限分明。结果:20例共检出脾动脉瘤28个,其中1例5个、1例3个、2例2个,其余均为单发。28个脾动脉瘤中18个位于脾门;14个有明确钙化,其中10个呈明显层状环形;1例破裂瘤体与周围界限不清,均未见血栓存在。瘤体最大为55 mm×48 mm,最小为17 mm×15 mm。VR清晰显示全部27个未破裂的脾动脉瘤,3例与血管造影显示一致,但其中1例5个瘤体者显示瘤体和载瘤动脉关系优于DSA。结论:多层面CTA能可靠、无创、立体地显示脾动脉瘤及与载瘤动脉等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9.
长骨生长板创伤性骨桥形成的MRI与病理学对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MRI对长骨生长板创伤后骨桥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5周龄新西兰幼兔30只,钻孔法制成生长板创伤模型。术后3天、1周、2周、4周、6周分别采用0.35TMRI平扫和GdDTPA增强扫描;所有骨标本均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MRI对照。结果MRI平扫对软骨创伤区的检出率达100%。创伤后3天创伤区内有大量红细胞充填,MRI平扫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GdDTPA增强后无强化;创伤后1周创伤区内已出现大量的肉芽组织,平扫无特异性改变,但GdDTPA增强后创伤区有明显强化;创伤后2~4周创伤区内出现数量逐渐增多的骨小梁结构,GdDTPA增强后强化带逐渐变窄、强化减弱;创伤后6周创伤区内完全由骨性结构修复,GdDTPA增强后无强化,MRI平扫信号取决于其内部成分(红骨髓或脂肪)。结论MRI平扫对生长板创伤检出敏感,GdDTPA增强扫描对早期发现纤维血管桥形成有特异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