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探讨利用ArcCHECK对VMAT(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和HT (Helical Tomotherapy)全骨髓照射(TMI)超长靶区计划的验证方法。选取8例全身扫描患者,分别设计TMI计划。采用ArcCHECK对两组计划头颈、胸腹及盆腔三部位行验证分析。VMAT组采用模体Merge功能通过平移治疗床实现, HT组采用双计划(参考/执行)法得以完成,三部位验证通过率分别为98.9%±1.9%/94.3%±1.5%、98.4%±1.8%/96.5%±1.2%、97.4%±2.1%/94.1%±1.9%。表明利用ArcCHECK的Merge功能能较好地完成VMAT超长靶区的验证,采用双计划法实现了对HT超长靶区及远离中心部分靶区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基于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与加速器日志文件(dynalogs file)重建模体内剂量的差异性。方法 收集12例盆腔患者的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将计划信息复制到“Cheese”模体上重新计算剂量,而后在瓦里安加速器(RapidArc)上执行,“Cheese”模体置于等中心处获取射野影像(EPI),将EPI传入EPIgray软件中重建剂量。同时利用Mobius软件调用加速器日志文件,实现对模体计划剂量的重建。以A1SL型号的电离室和配套的剂量仪测量整个计划执行结束后射野等中心(电离室中心)处剂量值,在计划系统(TPS)中读取电离室敏感体积体内的平均剂量值(设置电离室中心与等中心重合)。结果 电离室测量值与TPS中读取的等中心处剂量值相比,两者偏差为1.31%。两种方式重建的射野等中心的剂量分别与电离室测量数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重建体内剂量的方法均能为VMAT在体剂量验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放射治疗是直肠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国内放疗设备种类繁多、层次不一,基层医院放疗设备落后,大多以国产放疗设备为主。目的 探讨国产与进口精确放疗设备在直肠癌术后放疗中的临床剂量学特点与治疗实施效率,为临床应用提供选择依据。方法 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射治疗科2017年7-10月治疗患者中选取10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资料,分别采用国产加速器(A组)和进口加速器(B组)进行放疗计划设计和验证比较。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对靶区及危及器官进行剂量统计,根据相应公式计算靶区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与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最后统计机器治疗时间和跳数。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国产与进口精确放疗设备的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处方剂量及危及器官限量要求。两组计划中,B组靶区的D2%、D5%、D98%、CI和HI优于A组(P<0.05),但两组的D95%无统计学差异。在正常器官保护上,两组的小肠V30、双侧股骨头V40无统计学差异,而A组膀胱的V40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临床靶区(CTV)与危及器官(OAR)自动勾画方法在宫颈癌中的应用,并评估其勾画精度,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130例宫颈癌患者的CT图像,由放疗医师统一勾画CTV及OAR。将其中100例患者的CT图像传至Manteia AccuLearning自主学习平台进行模型训练,并将训练好的模型导出至AccuContour自动勾画平台,对剩余30例患者进行CTV及OAR的自动勾画,与放疗医师手工勾画的结构进行比较。通过Dice相似系数(DSC)、95%Hausdorff距离(HD95)和对称位置的平均表面距离(ASSD)指标评价勾画效果。结果 CTV的平均DSC为0.793,平均HD95为3.309 cm,平均ASSD为5.420 mm;对于OAR,除十二指肠和肠道外,左右肾、膀胱、左右股骨头、脊髓和直肠的平均DSC均≥0.836,平均HD95均≤3.323 mm,平均ASSD均≤1.881 mm。结论 基于自主深度学习训练平台的OAR勾画方法可较为准确地实现宫颈癌患者CTV及OAR的自动勾画,提高工作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医用直线加速器及治疗计划系统在肺癌调强放疗中的临床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3家医院进行研究,分别使用进口医用直线加速器与进口治疗计划系统(作为A组)、国产医用直线加速器与进口治疗计划系统(作为B组)、国产医用直线加速器与国产治疗计划系统(作为C组).从A组单位随机抽取20例接受调强放疗的肺癌患者,将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开展直肠癌术前VMAT同期加量(SIB-VMAT58.75 Gy)剂量学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9例Ⅱ-Ⅲ期直肠癌术前放化疗患者分别行SIB-VMAT58.75 Gy和非同期加量VMAT (VMAT50.00 Gy),SIB-VMAT58.75 Gy剂量分割模式为局部直肠病变及阳性淋巴结给予58.25 Gy分25次(2.35 Gy/次),盆腔淋巴引流区给予50 Gy分25次(2.0 Gy/次);VMAT50.00 Gy剂量分割模式为盆腔淋巴引流区50 Gy分25次(2.0 Gy/次)。利用DVH评价靶区CI、HI和OAR受量。配对t检验或配对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 两种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处方剂量要求;PTV两组CI相近(1.0±0.0、1.0±0.0,P>0.05);HISIB-VMAT58.75 Gy组差于HIVMAT50.00 Gy组(0.2±0.2、0.1±0.0,P<0.05)。SIB-VMAT58.75 Gy较VMAT50.00 Gy小肠D2 cm3稍增加(P=0.038),小肠、膀胱、股骨头、骨盆的V10-V50两种计划相近(P均>0.05)。结论 SIB-VMAT58.75 Gy计划可以满足靶区处方剂量及OAR剂量限制要求,在剂量学上安全可行,具体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待于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两套TPS之间VMAT计划优化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两套商用TPS实施VMAT优化的性能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宫颈癌和前列腺癌患者各10例,分别利用瓦里安Eclipse和飞利浦Pinnacle TPS设计VMAT计划(宫颈癌2Arc、3Arc,前列腺癌1Arc、2Arc),采用瓦里安Clinac iX加速器配备RapidArc技术实施照射。从剂量分布、实施效率、治疗照射参数等方面评价治疗计划质量的差异。对组间比较行配对t检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apid Arc(RA)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 Therapy,HT)两种旋转调强技术在全骨髓照射中的可行性及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8例行全身扫描的患者,采用Eclipse 10.0计划系统自动勾画模块进行靶区勾画并予以适当修改后外放3 mm生成照射靶区,分别设计RA与HT两种旋转调强计划,处方剂量为12 Gy/10 F。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等剂量曲线等参数评价和比较两种治疗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并评估机器跳数(MU)和出束时间。剂量验证采用Sun Nuclear Arc CHECK系统,通过分析各部位剂量验证通过率评估各自临床实施的安全性及准确性。结果:靶区剂量分布上两种方法均能达到较好的覆盖度且具有类似的适形度(0.54±0.05vs 0.52±0.07,P=0.45),而靶区剂量均匀性HT具有明显的优势(RA/HT的HI值分别为0.19±0.02 vs 0.13±0.02,P=0.00)。在危及器官的保护上,除全脑、口腔、腮腺以及小肠和直肠外,HT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RA/HT两组计划的平均机器跳数和出束时间分别为2566 MU/12293 MU、568 s/875 s。头颈、胸腹、盆腔三部分的计划验证的通过率分别为98.9%±1.9%/94.3%±1.5%、98.4%±1.8%/96.5±1.2%、97.4%±2.1%/94.1%±1.9%。结论:两种旋转调强技术均能较好地实现全骨髓照射且实现射野间的无缝衔接,且RA具有更高的射线利用率,均可应用于全骨髓的临床照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