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97篇
地球科学   11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原始数据误差对放样点精度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文献[3]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工程测量中原始数据误差对放样点精度影响的问题。首先,讨论了施工控制网中原始数据误差存在的形式、特点以及它们对放样点精度影响的传播规律,并建立了关于相对放样点位精度的矩阵公式。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几种常用放样方法中原始数据误差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在施工放样测量工作中,应该密切注视原始数据误差的影响,并对此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2.
游离氧化铁形态转化对红粘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本文通过模拟环境中的有机质使游离氧化铁形态转化对典型红粘土工程性质的影响试验,系统地测试了游离氧化铁的形态分布与物性指标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渍水条件下,游离氧化铁的形态转化对红粘土性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在渗水条件下,由于游离氧化铁的流失使得胶结作用减弱,它对红粘土工程性质的影响逐渐明显,其潜在的危害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53.
54.
本文对陕西潼关石英脉型金矿床中石英的比重、比磁化率、晶胞参数、化学成分和包裹体等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重点用红外光谱研究了石英中包裹体的 CO_2和 H_2O 相对光密度与含金性关系。  相似文献   
55.
王庚辰  孔琴心 《大气科学》1984,8(2):219-226
本文利用国产XZJ—1型CO选支激光器测量了NO 5.2微米带和NO_2 6.2微米带49个激光频率处的吸收系数,对吸收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且讨论了实验误差及实际大气监测中水汽干扰等问题.  相似文献   
56.
玲珑金矿田矿脉深部成矿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阐述应用指标预测法对玲珑金矿含金石英脉深部矿体进行空间定位预测的实例,经初期工程验证,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
本文对留龙沟金矿的矿物成分、共生关系、矿物生成顺序,成矿温度进行了一些研究,为探讨矿床成因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58.
箱法在草地温室气体通量野外实验观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利用静态箱法采样,配以气相色谱仪法分析对草地N2O、CH4和CO2温室气体通量进行了较系统的现场测量,同时对箱体内外温度进行同步观测。在对野外原位观测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静态箱法对草原土壤-植被系统的N2O、CH4和CO2通量测量的适用性和科学性,讨论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9.
青藏高原的剥蚀与构造抬升*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利用宇宙成因核素10 Be和26 Al对西昆仑和可可西里北部地表基岩的剥蚀速率进行了测定,得到的结果是:西昆仑的平均剥蚀速率为12m/Ma, 可可西里北部的平均剥蚀速率为15m/Ma。裂变径迹和宇宙成因核素这两种手段所得到的平均剥蚀速率的时间尺度是不同的,前者得到的是几个至数十百万年的平均剥蚀速率,而后者得到的是十几至几十万年的平均剥蚀速率。比较通过这两种手段得到的青藏高原北部和中部的平均剥蚀速率可以发现其平均剥蚀速率从20Ma以来的100m/Ma以上减少到了最近几十万年以来的10m/Ma,我们认为这一剥蚀速率下降的趋势反映了青藏高原从中新世到第四纪晚期构造活动的减弱,据此推断青藏高原北部和中部的隆升应该主要发生在第四纪晚期之前,而不是在最近的几十万年。  相似文献   
60.
陕蒙交界地区基岩均具强风化,由此造成当地环境恶化、下游地区生态破坏和灾害积累。其形成机理应与岩石本身的物质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构造状况、水文地质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条件有关。而南部地区,由于上述诸因素的差别,基岩风化微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