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科学   1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恢复对底质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光滩为对照,分别在白礁选取5、6、8a生秋茄(Kandelia candel)人工林以及天然秋茄林为样地,在草埔头选取20a生和44a生秋茄人工林为样地,比较分析了福建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恢复对底质总磷和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礁和草埔头秋茄人工红树林的总磷和有效磷含量随红树林恢复时间的增加而增高.白礁天然秋茄林和草埔头秋茄人工林的总磷随底质深度增加而减少,有效磷在中下层含量较高.潮位对草埔头总磷有显著影响,由外滩到内滩,其总磷含量逐渐增加.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早期恢复阶段的底质总磷和有效磷缺乏,5a生秋茄人工林底质总磷和有效磷分别为0.68g/kg和2.99mg/kg.  相似文献   
12.
南麂列岛作为观光旅游的休闲去处正在日益升温,其中沙滩游玩是最大的活动亮点,大沙岙是南麂列岛最具代表性的沙滩,沙滩内生活着较多贝类,随大量人员的涌入和沿岸环境污染的日趋加重,大沙岙沙滩贝类的栖息地环境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危害、人为活动正影响着贝类的生长发育。为探明近年来大沙岙贝类种类、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在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建立初期(1992年)生态调查的基础上,于2003年再次对大沙岙贝类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大沙岙沙滩12种贝类的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30.16g/m2和20个/m2,北断面开放区贝类的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13.98g/m2和11个/m2)明显少于受监控的南断面核心区(46.33g/m2和30个/m2),贝类的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垂直分布低潮区(48.43g/m2和31个/m2)高于中潮区(28.03g/m2和20个/m2),贝类的平均栖息密度7月高于3月,北断面贝类的季节变化、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大于南断面。与建区初期同季调查资料比对发现,2003年北断面贝类数量下降幅度(14倍)显著大于南断面贝类下降幅度(1倍)。分析认为,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采捕是影响沙滩贝类数量下降的主要外部因子。  相似文献   
13.
遥感数据与作物模型结合是当前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之一,能够解决单独利用遥感或作物模型无法解决的问题。为了开展大范围、区域性作物生长过程的模拟和产量预测,首先对作物模型WOFOST进行了订正和验证,使得调整后的模型适于模拟河南新乡县冬小麦生长;根据实际生产分三类情形模拟新乡县2002—2003年度冬小麦的生长发育状况;利用全生育期内能获取的Landsat-7 ETM+数据反演叶面积指数,结合WOFOST模型的模拟情况,确定每个像元对应的冬小麦的生长状况,从而在像元上实现了WOFOST模型对冬小麦生长的模拟;最后对照比较本研究方法的结果与当年新乡县冬小麦的统计情况,结果相近,验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VRS 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地籍测量外业要求时间短、精度较高等技术问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在某市城区采用了VRS RTK技术建立测量控制网.通过成果分析得知.由于基于载波相位的GPS相对定位具有较高精度,只要控制网变形可以忽略或者进行建模,则不需要进行相邻控制点的联测,因此布设VRS RTK是非常适合的,减少了传统控制网埋石造标工作量.在RTK多测站解算中,建立了由电离层、对流层和卫星轨道引起的GPS观测误差在空间和时间的相关模型,得出在人口密集或重要经济地区布设局域GPS网的设计与测量模式.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介绍GPS RTK技术的局限性,然后分析基于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虚拟参考站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根据综合误差线性内插原理计算虚拟参考站的综合原始观测数据,求出流动站的定位结果;然后就某市建立的虚拟参考站网络的实测数据进行动态、静态精度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虚拟参考站技术扩大GPSRTK的使用范围,提高动态测量的精度,其开放式的数据服务使VRS技术成为Net Work RTK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石竹山硅灰石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的萍乐坳陷带内,是世界资源储量规模最大的硅灰石矿床。为了厘清区内成矿流体性质及进一步找矿潜力,本文根据矿物间的穿插关系和光学特征,将该矿床的石榴子石分为早(GrtⅠ)、晚(GrtⅡ)两个世代,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EMPA)和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对石竹山矿床中的石榴子石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石竹山硅灰石矿床石榴子石属于钙铝榴石-钙铁榴石固溶体系列,早期形成的石榴子石(GrtⅠ)Fe含量更高,且震荡环带发育,而晚期形成的石榴子石(GrtⅡ)则发育复杂环带。石榴子石GrtⅠ和GrtⅡ都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等,而Nb、Ta、Zr等高场强元素相对含量较高,U含量与∑REE成正比。GrtⅡ的∑REE较低(12.92×10-6~21.12×10-6),具有较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轻微富集轻稀土元素(Ce、Pr、Nd、Sm),微弱负铕异常;GrtⅠ的∑REE相对较高(13.78×10-6~73.52×10-6),更富集轻稀土元素(Ce、Pr、Nd、Sm),呈右倾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负铕异常明显。推测石榴子石GrtⅠ形成于相对开放、水岩比值较高、高氧逸度的酸性体系中,GrtⅡ则形成于相对封闭、水岩比值较低、高氧逸度的中酸性体系中。此外,将石榴子石的端员组分和微量元素特征与国内外不同矿种的接触交代型金属矿床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该矿床存在成Cu、Fe、Mo矿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海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2年6月对海州湾3种底质的潮间带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显示,该区被鉴定出的大型底栖动物共有98种,其中多毛类为13种、软体动物为53种、甲壳类为25种、棘皮动物为2种、其它类动物为5种,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的种类可占80%;该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257.30 g/m2和953个/m2,软体动物生物量(201.19 g/m2)和栖息密度(727 个/m2)分别占总数的78%和76%.经底栖动物种类相似性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排序,可将该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划分为岩礁、沙滩和泥沙滩3个群落.通过对3个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得出:对于种类,泥沙滩群落 > 岩礁群落 > 沙滩群落;对于生物量、息栖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岩礁群落 > 泥沙滩群落 > 沙滩群落;泥沙滩群落中的TE断面优势种分布显著而使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明显低于其它两条泥沙滩断面.沙滩群落和岩礁群落的底栖动物分布分别与海水浴场和货运码头较多的人为活动影响有关,而泥沙滩群落的分布差异主要与海岸开敞度、海流潮汐作用、滩涂贝类养殖及优势种分布影响有关.泥沙滩是该区经济贝类的重要养殖场所,为使养殖种类健康生长,建议对沿岸排污口水质及养殖区沉积物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18.
拟建宁海电厂附近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生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12月对拟建宁海电厂附近海域3条潮间带断面的底栖生物生态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71种,平均生物量为1753.92g/m2,平均栖息密度为839个/m2。生物多样性指数和K-优势曲线都显示了位于拟建电厂选址区内的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已经受到了扰动。  相似文献   
19.
酸雨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之一.它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研究乐山酸雨污染形成机理、特征、变化规律以及防治对策,对于乐山这个优秀旅游城市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Huang  Heng  Chen  Xu-jun  Liu  Jun-yi  Miao  Yu-ji  Ji  Song 《中国海洋工程》2021,35(5):687-699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 Based on the elastic foundation beam theory and the multi-floating-module hydrodynamic theory, a novel method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VLFS (V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