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科学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超强台风“圣帕”引发温州类龙卷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NCEP/NCAR 1°×1°6h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FY-2C卫星TBB资料,分析了2007年8月18日23:10(北京时,下同)~23:20在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Sepat)"外围温州市龙港镇诱生类龙卷。诊断分析表明,类龙卷发生地所处环境特征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从低层一直延展到高层的强烈上升运动、超低空强垂直风切变等;雷达连续跟踪探测到气旋式速度存在由中层向低层发展的现象,该中气旋中伴有明显的相邻方位角速度切变,尽管没有满足龙卷涡旋特征(TVS)的所有指标,但强烈的旋转风在极短时间由高层向低层迅速发展下传,进而产生超级单体龙卷。  相似文献   
22.
台风“莫拉克”影响期间浙江大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楚  王忠东  郑峰 《气象科技》2013,41(6):1109-1115
利用常规资料、浙江省自动站加密资料、NCEP/NCAR1°×1°每日4次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影响期间浙江大风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此次台风大风影响具有影响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和大风强度强的特点。副热带高压快速加强西进是造成台风大风提早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鞍型场、3个台风相互影响使得“莫拉克”台风移速减慢,导致台风大风对浙江沿海的影响时间增长。“莫拉克”登陆福建后其西北侧华北高压以及东南侧海上高压的存在使得地面气压梯度维持,导致大风影响时间增长和影响范围增大。垂直方向环流将高层动量下传导致低层风速猛增。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产品VCP21进行速度退模糊后可以作为台风大风分布范围和极大风速预测的一个参考依据,预测时其在沿海海面效果要较内陆好。  相似文献   
23.
介绍周世杰老中医运用药对诊治喉科疾病的经验。周老认为喉科疾病初期、急性期多为火邪作祟,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致病因素以风、火、痰、热为主,病性属实;缓解期及后期病性多虚实夹杂,包含气滞血瘀、肺肾阴虚、中气亏虚等。其治疗喉科疾病,在辨证选方基础上善用药对,以加强疗效。其常用药对有七对,如利咽疗喉药对:六角仙、卤地菊;清利湿热药对:黄蜀葵、积雪草;清热祛痰药对:胆南星、天竺黄;软坚散结药对:生牡蛎、海浮石;宣通鼻窍药对:鹅不食草、细辛;扶正补虚药对:仙鹤草、淫羊藿;解毒疗疮药对:连翘、马勃。临床应用药对治疗喉科疾病,疗效肯定,值得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4.
郑峰 《浙江气象》2005,26(4):11-14
利用NCEP 1x1分析资料对2001年8月3~4日的浙南闽北的东风波暴雨过程,根据螺旋度(Helicity)分析了这次过程中的暴雨演变以及雁荡山脉诱生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旋度大值中心强度和位置的演变较好地反映了暴雨落区和中尺度低涡的诱生、移动,螺旋度的时空演变对暴雨发生有一定的预示意义.  相似文献   
25.
基于三维相关系数谱的多支承激励反应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义了对结构各模态解耦的相关系数;提出了三维相关系数谱的概念,作出了离线计算的三维相关系数谱并探讨了其特性;在此基础上导出基于三维相关系数谱的多支承激励反应谱法。  相似文献   
26.
童颖睿  郑远东  郑峰 《气象科技》2023,51(5):681-692
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在浙南登陆后过境北雁荡山期间在山区引发了特大暴雨。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4.0.2对台风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分析北雁荡山地形对此次台风暴雨的作用,并设置了升降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数值试验较好地模拟了台风移动及特大暴雨的落区和强度,台风大风区明显不对称分布,台风登陆后第一、四象限过境山区,其东侧强偏南气流向山区输送了充足水汽。台风登陆前山区低空存在一条由台风内核拖曳出的狭长螺旋辐合带,水汽通量辐合与风场辐合相一致。台风眼墙过境时沿着降水中心的迎风坡有强烈上升运动,动力条件极好,水汽输送带由近地面向对流层低层延展,山区有零星对流单体触发加强。台风后部环流影响时在高海拔山区风速减弱、绕流激发了中尺度低涡,强降水中心迎风坡上出现持续性、停滞不动的强正涡度中心,是特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地形敏感性试验中无地形时降水减幅40%~50%,地形高度翻倍降水增幅超过60%。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新县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短短几年,全县经济实力由全省倒数第一跃升到2005年的第58位.县城也由"一个喇叭响全城"的小镇发展成为有全国卫生县城、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六块国家级金字招牌的新兴城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对此,新县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解决用地矛盾的根本措施,在充分"节流"的同时,千方百计地"开源",实现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28.
文中主要以8712号台风和9909号热带风暴为个例,运用MM5中尺度模式结合Q矢量等物理量计算NCEP资料,通过模拟、统计、分析研究,讨论浙东南温州沿海秋后台风倒槽强降雨特征.结果表明秋季在厦门以南至广东东部登陆的台风,在浙东南温州沿海形成台风倒槽.该倒槽内暖湿切变线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是引起特大暴雨的重要条件;其次,中高层弱干冷空气进入台风倒槽上空和低层强的暖湿平流相结合,使得不稳定能量释放是产生特大暴雨的另一种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9.
1513苏迪罗和1307苏力是两个路径和强度均相似的台风。相比而言,苏力登陆点更靠近温州,但在温州的降水反而小一些,苏力是暴雨量级,而苏迪罗却出现特大暴雨。利用Ncep2. 5°×2. 5°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两个台风影响温州期间的形势场、温度场、水汽通量、高低空散度场的配置等,得出降水出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低空冷空气侵入、台风进入"冷或暖场"不同温度环境、东风急流和水汽通量输送强弱及厚度、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低空配置等的差异,是决定着台风降水强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0.
运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MM5模式结合Q矢量计算NCEP资料、天气实况及卫星云图等非常规资料,对1999年9月4日凌晨在远离9909号热带风暴中心的浙江省温州市引发的特大暴雨进行了探讨。发现秋季在厦门以南至广东东部登陆的台风,在浙中南沿海形成台风倒槽,该倒槽内的暖湿切变线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MCC)是引起特大暴雨的重要条件。从计算得出的Q矢量散度分布看,本次特大暴雨降水发生时间和量级与该时段内温州经历的强Q矢量散度梯度发展有密切联系。同时,温州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海岸线及境内雁荡山脉有利地形的抬升作用,对本次热带风暴倒槽降水中局地特大暴雨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