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2篇
地球科学   10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都市圈、城市群等区域空间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载体,但阻碍我国区域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区制度壁垒仍待打破。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距离”概念引入区域经济空间研究中,将行政区制度距离分为“边界”与“资源”两种类型,构建了制度距离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机制。首先建立了制度距离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人口迁徙与跨市投资等多源大数据,构建了制度距离与要素流动水平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长三角城市群42组相邻城市的实证研究发现:(1)边界制度距离对资金要素的阻碍作用通常高于对人流要素的作用,而资源制度距离则没有明显差异(;2)两类制度距离的空间格局较为相似,都市圈内的耦合协调水平普遍高于都市圈外,呈现明显的都市圈格局(;3)都市圈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上海都市圈的制度距离阻碍强度普遍较低,而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则依次较高。通过柔性的区域制度空间的建构,削弱要素跨行政区流动的制度距离阻碍,是破解“行政区经济”等区域分割难题、推动区域经济空间联系加强的有效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72.
T213L31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2m温度预报误差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佟华  姚明明  王雨  陈起英  管成功 《气象》2006,32(2):52-57
T213L31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2m温度预报存在系统性偏低的问题,对业务预报影响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就产生原因对模式系统进行分析定位。经过一系列分析,通过对模式地形高度与观测站地形高度的比较,以及通过采用欧洲中心与国家气象中心的陆面过程初值得到的2m温度的比较,认为2m温度的误差是由于模式地形高度与实际地形高度存在较大差异以及2m温度预报对陆面过程所需的初值如土壤湿度等的敏感而实际采用特定值代替初始场的不科学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73.
20世纪,遥感技术的产生运用与发展是人类向前迈进的一大步。21世纪的今天,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对我们的遥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今天的辩题,我方认为,遥感应用发展的瓶颈问题是数据获取而非数据应用。  相似文献   
74.
T213L31系统是我国新一代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该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实时业务运行流程,着重阐述了实时运行监控方法的设计和实施。通过对整个运行流程的解析、运行相关信息和异常事件的说明以及功能的介绍,使读者可以对T213L31运行监控和维护方法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文章还对T213L31系统准业务和业务运行期间的预报效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检验与评估,结果显示:T213系统较国家气象中心的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T106L19的预报效果有了明显改进,可用预报时效延长了约1天。但与世界领先的ECMWF的中期数值预报产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中期时效的预报差距比较明显,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75.
城市热岛受城市地表多因素影响,山地城市的情况则更为复杂。本文以典型山地城市重庆为例,基于Landsat8 OLI/TIRS影像、高精度矢量建筑等多源空间数据,采用城市地温反演、归一化植被指数、天空开阔度建模等方法,重点针对城市建成区,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各因子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约束力。研究表明:① 在都市区全域,城市热场空间异质性显著,植被覆盖、城市表面高程和天空开阔度因子具有全局性约束力表现,建筑密度、容积率和路网距离具有局部约束力表现。② 在城市建成区内部,对城市热岛效应约束性排前三位因子分别为:植被覆盖(q=0.782)、城市表面高程(q=0.499)、建筑密度(q=0.496);局部约束因子建筑密度、容积率和道路距离的约束力均较强,但三者差异小;天空开阔度对城市热岛的全局性影响相对较小(q<0.1)。③ 在城市建成区内部,各约束因子对城市热岛具有叠加约束效应,叠加解释度qXiXj)均强于独立解释度,叠加q值介于0.50~0.82之间。  相似文献   
76.
降雹先兆特征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雨曾 《气象》1990,16(9):34-38
  相似文献   
77.
保定地区降雹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越华  王雨曾 《气象》1991,17(11):46-48
  相似文献   
78.
若干数值模式对2003年夏季青藏高原中南部降水预报检验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王雨 《高原气象》2004,23(Z1):53-58
利用国内外几种数值预报模式的降水预报产品,对2003年主汛期(6~8月)青藏高原中南部的预报能力做了详尽的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各模式小雨预报的TS评分较高,明显高于全国及其它地区的评分;但中雨以上各级降水检验评分较低,主要原因是各模式的预报雨区面积明显偏大,空报率较高.无论是预报员的预报,还是各种全球或区域模式的预报;无论是日本和德国的模式,还是我国目前业务运行的数值预报模式,对青藏高原的降水预报均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9.
大亚湾生态监控区的浮游植物年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权威机构2004~2007年所获的数据和资料,对大亚湾生态监控区近4a长时间尺度的浮游植物群落年际变化进行分析,通过物种组成、丰度变化、优势类群演替、群落结构及赤潮灾害事件来反映生境的退化,探讨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及趋势。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由暖水种占绝对优势转变为广温广布种占主导地位。种类与丰度呈逐年下降的态势,浮游植物丰度的分布保持西高东低,近岸高于远岸的特征,浮游植物的高丰度与营养盐丰富及温排水有关。终年以硅藻为优势种群,优势种演替具有明显的季节与年际变化,细长翼根管藻(Rhizosolenia alataf.gracillima)是春季稳定的优势种,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ma)是夏季稳定的优势种,春末甲藻的优势度增加明显。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均匀度呈逐年上升态势。浮游植物的异常增殖及过度集中导致多样性较低,种间比例不均匀,群落结构单一。赤潮季节性发生频繁,发生频率及引发种类呈上升趋势,海洋环境脆弱。  相似文献   
80.
南流江河口区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又茵  项鹏  王磊  杨燕燕  王雨  林茂  蓝文陆 《海洋学报》2017,39(10):111-123
通过2016年3月底现场航次11个站点的调查,应用反相高效液色谱(RP-HPLC)并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技术,分析了春季广西南流江河口区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组成,进而由CHEMTAX软件估算全粒级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春季含量较高的浮游植物特征光合色素含量以叶绿素b最高,其次为岩黄藻素;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为隐藻,其次为绿藻和硅藻,它们分别平均占据了浮游植物生物量的54.95%、23.36%和17.37%,其他藻类所占比例很低。南流江河口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东西部入海分支有较大差异:东部分支营养盐较西部分支低,隐藻所占生物量比例最高,其次为绿藻和硅藻,浮游植物群结构与分布受营养盐因素影响较大;西部分支营养盐含量明显比东部分支高,绿藻和硅藻的所占比例有所提升,隐藻的生物量所占比则有所下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分布受非营养盐因素的影响较大。南流江河口区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除了受营养盐影响外,还与浊度、盐度等密切相关,表明南流江浊度增加已明显影响着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需要密切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