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科学   37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本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秦岭北缘大断裂各段的断层气(水溶气)进行了分析,由此确定的该断裂地震危险段顺序为,贵德—循化段大于临潼—咸阳段,清水区在两者之间,天水—和政段大于眉县—兰田段。并进一步得出,贵德—循化段和清水区为强震危险区,而眉县—兰田段不会发生7级以上大震。  相似文献   
22.
天然气中稀有气体同位素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A hundred natural gas samples of different geological.periods collected from various localities were determined for their nitrogen,helium and argon contents,as ,weil as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argun. The range of Ar^40/A^36 ratio was found to be 305--9255. The helium-argon chronological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natural gas age was corrected. Based upon the chronological accumulation effect of Tadiogenic argon-40, an argon-40-argon-3-6 cmpirical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natural gas age has been proposed.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ratio of nitrogen to atmospheric argon that most of nitrogen in these natural gases could not be derived from atmospheric nitrogen,but elsewhere.The range of radiogenic He/Ar^40 turns out to be 5.19 to 23.18 with the range betwwen 7 to 14 for most samples.The He/Ar^40 ratios of Sinian samples are in the range of 5.39 to 6.14,indicating their deep derivation from the earth.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Ar^40/Ar^36 ratio shows a general trend of approaching the atmospheric value from the Sinian to the Tertiary Period,or from old to young in geological age,mirroring,to a great extent,the evolutionary tendency of the rare gas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natural gases with the continuous degassing of the earth.  相似文献   
23.
地球内部流体研究的若干关键问题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王先彬  刘刚 《地学前缘》1996,3(3):105-118
流体在地球演化历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地球流体控制着地球系统的质量和能量的再分配。对流体地质作用的研究涉及地球的各个圈层,各具特征,又相互联系、制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球流体学科研究体系。对地质流体的研究,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重要领域莫过于对地球气体的研究。“固体”地球含有丰富的气体。近年来,对各类地球气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涉及众多的研究领域,包括:大气和水圈的成因和演化、地球内部状态及动力学过程、地震机理和预报、火山喷气作用、油气和其它矿产资源勘探及全球环境演变等。本文所涉及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2)岩浆活动与火山活动的气体地球化学研究;(3)现代构造活动与地震的气体地球化学研究;(4)幔源岩包体及玄武岩的气体地球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24.
研究与寻找新的油气资源、开拓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气将成为人类第四代能源。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比常规天然气的资源量多一个量级以上。研究非常规天然气理论,开拓勘探新领域将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中国在非生物成因天然气、深层石油天然气和煤层等非常规天然气研究和勘探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对改变能源结构,满足未来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会有重要战略意义。天然气的长距离传输要求储量在1000亿m^3以上,以确保满足生产量为300-500万m^3的输气量,维持30年以上,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5.
原始太阳星云条件下Fischer-Tropsch反应中的碳同位素分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吸积区条件下Fischer-Tropsch反应的产物中二氧化碳具有最重的碳同位素组成;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很大,乙烷、丙烷、丁烷间的碳同位素分配具有与生物成因烃类完全不同的反序排列特征,这表明了地球形成时吸积于其内部的原始烃类气体的碳同位素分配是反序排列的.  相似文献   
26.
通过分步加热法和真空电磁破碎法, 对塔参1井深层(>5700 m)碳酸盐岩包裹体中微量气体组分进行了质谱计在线检测, 并对真空电磁破碎法释放的气体进行了碳同位素测定. 组分测定结果表明, 虽然两种方法获得的气体成分有差别, 但总的情况是, 深层碳酸盐岩中包裹气体成分以CO2为主, 其次为烃类气体CH4, C2H6和C3H8. 非烃气体CO在分步加热法中丰度较高, 而在真空电磁破碎法测定中含量较低, 包裹体中N2, H2和O2含量较低. 在5713.7 ~ 6422 m的下奥陶统和上寒武统中, 气体包裹体δ 13C1表现出富12C, 类似于生物气的特点(-52.4‰ ~ - 63.1‰), 但其组分却没有生物气“干”的特征. 深层包裹体中这一特征可能主要与烃类气体的运移分馏因素有关. 塔中个别深层天然气中较轻的CH4碳同位素特征可能也有类似成因. 而在下寒武统7117 ~ 7124 m处的气体包裹体则δ 13C1较重, 为高成熟度CH4的特点. 深层碳酸盐岩包裹体中 主要表现出无机成因的特点, 与塔中天然气的CO2碳同位素值所表现的成因一致.  相似文献   
27.
中国松辽盆地商业天然气的非生物成因烷烃气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自然界不同物质来源、不同成烃环境和不同成烃机制, 形成的各类烷烃气体的碳、氢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效应及其同位素组成和分布特征. 指出复杂高分子沉积有机质经生物降解作用和热降解作用形成细菌成因气和热成因气. 细菌成因甲烷δ13C1, -110‰~-50‰; 热成因甲烷δ13C1, -50‰~-35‰(或更重). 受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效应的制约, 细菌成因和热成因烷烃的碳氢同位素δ13C值和δD值均具有正序分布特征, 即δ13C1< δ13C2< δ13C3< δ13C4和δDCH4< δ DC2H6< δDC3H8< δDC4H10, 且二者之间具正相关关系. 自然界非生物化学过程, 由简单含碳分子(CH4, CO, 和CO2)经聚合反应生成的非生物成因烷烃气体, 甲烷的δ13C1值大于-30‰. 受其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效应的制约, 烷烃气体的碳同位素δ13C值具反序分布特征, 氢同位素δD值则具有正序分布特征, 即δ13C1> δ13C2> δ13C3> δ13C4和δDCH4< δDC2H6< δDC3H8< δDC4H10, 且二者之间具负相关关系. 分布于中国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和莺山-庙台子断陷的26口商业天然气井, 天然气的甲烷碳同位素δ13C1值为-30.5‰~-16.7‰, 氢同位素d D值的变化范围极窄, 为-203‰~-196‰. 烷烃碳同位素δ13C值具反序分布特征, 氢同位素δD值具正序分布特征. 烷烃碳同位素δ13C值和氢同位素δD值之间具负相关关系, 显示了非生物成因特征. 研究表明, 在自然界不仅存在非生物成因甲烷, 而且作为能源气体, 非生物成因烷烃气体还能聚集形成有商业价值的天然气藏. 据估算松辽盆地26口具非生物成因特征的天然气井的储量超过500×108 m3. 松辽盆地勘探实践表明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为在世界范围内研究和寻找非生物成因商业天然气提供了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28.
李春园  王先彬 《沉积学报》1999,17(2):306-311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天然气中甲烷及其同系物的δ13C排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具正序分布特征的生物成因天然气混合后可产生具反序分布特征的天然气.相应地,两种具反序分布特征的非生物成因天然气混合后也可产生具正序分布特征的天然气.对于前者而言,作为混合的两个端元天然气,它们必须具有不同的成因或来源,或它们是明显不同的演化阶段的产物.关于松辽盆地昌德气藏若干口天然气井甲、乙、丙、丁烷碳同位素排序特征的讨论表明,用两种生物成因天然气混合的观点很难解释这种反序排列.  相似文献   
29.
温泉CO2气体组份和碳同位素的研究表明,腾冲热海温泉的CO2气体主要来源于地幔。CO2气体的碳同位素组成重于典型幔源碳、与溶解碳呈现同位素不平衡以及幔源挥发份在研究区的聚集都表明该区地下可能存在仍在脱气的岩浆体,所排出气体供给上方水热系统。幔源挥发份在地下的积聚可能对诱发该区的地震活动有着重要作用。此外,He-C体系的结果说明热海地下岩浆可能是MORB源岩浆经历地壳物质混染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30.
非生物成因天然气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由于天然气在能源中所占的地位显著提高,对天然气成因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位置。“六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煤成气的开发”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对开发我国天然气资源作出重大的贡献。它有力地表明:从天然气的多种成因观点出发,探索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