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科学   4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综述了中国对虾养殖中自身有机质污染现况,以及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并就控制和改善其自身有机质污染的途径方面阐明了以下观点:其一,我国目前普遍采纳单一对虾半精养模式,因该模式阻断了生态系的物质循环路线,引起有机质→微生物→营养盐→浮游植物→有机质之间的恶性物质循环,以及过剩饵料和生物残骸等有机物质沉积量超过微生物分解能力,且不能得到其它生物的利用等原因,使得有机质在虾塘底部大量积累,引起了养殖生态系自身环境和邻近浅海大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应加强科学的统筹管理,摆正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避免盲目性。其二,强化人工调控的作用,尽量使对生态系的人工调控成为有效调控,以弥补该生态系中自我调控的不足。其三,应大力推广虾塘内部及其邻近浅海的多元化养殖。  相似文献   
32.
对虾养成环境中水溶性硫化物的分布及其对对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实验模拟的方式探讨了对虾养成环境中的水溶性硫化物的数量、分布和随时间变化以及与溶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仅在水质严重恶化时,在有机物污染程度高的旧池底层水中产生一硫化物薄层;2.对虾养成水体中是否产生硫化物不仅与溶氧量有关,而且与有机物污染程度有关;3.底泥间隙水中硫化物含量并非随有机物污染程度的增高而增大;在整个对虾养成期间,水溶性硫化物对对虾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3.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f DO budget or kinetics in shrimp pond, the main influence process of DO and its seasonal variations are quantitatively described through redividing the budget process and modifying the quantitative method of the process. The percentages of oxygen demand of various processes in the total oxygen demand are different in shrimp cultivation seasons. It is showed that the dissolved oxygen demand of mini-organisms is the major affected factor of DO in this environment and approximately accounts for 64.1~74.1% of the total oxygen demand. In the early period of shrimp culture, the dissolved oxygen demand of allotrophic bacteria degrading organic matters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phytoplankton respiration. But in the midterrn and later period, it is about 50% of the total oxygen demand because of the higher water temperature and more serious self-pollution. The dissolved oxygen demand of sediment is lower and just 19.1~28.8%, while the percentage of shrimp oxygen demand is lower. The effect of phytoplankton on DO in shrimp culturing water has dualism. One is the oxygen producing process of photosynthesis and the other is the oxygen consumption process of respiration.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dissolved oxygen demand of phytoplankton respiration is approximately one-fifth of the oxygen produced by photosynthesis under normal illumination conditions. The dissolved oxygen demand of al lotrophic bacteria degrading organic matters and the total oxygen demand of sediment increase 4 times and 1.7 times respectively from the early period to the midterm and later period.Obviously, the DO of culturing water can be also greatly improved by controlling the selfpollution of organic matters during shrimp culture.  相似文献   
34.
温度对真鲷排空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的胃排空率是指鱼类摄食后食物从胃中排出的速率,在鱼类生态学研究中被广泛用于估算鱼类在自然环境中的日摄食率。与鱼类其他生理过程一样,它受到许多生理生态因素的影响,已经引起大量注意的因素有水温、食物和鱼体重。自60年代以来,国外出现了大量关于鱼类排空率的文献,到目前为止已经测量了大量不同鱼种的胃排空率,此前作者对真鲷[1]、黑鲷[2]的排空率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别建立了排空模型。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以真鲷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温度对其排空率的影响,以便进一步探讨鱼类胃排空率的生理学机制。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35.
不同大小玉筋鱼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将Eggers模型移入实验室大型玻璃钢水槽中,以细脚长蜮为饵料,在流水条件下,比较了黄渤海主要中上层小型鱼类玉筋鱼大小两种体重组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等生态能量学特征。结果表明:小个体的摄食率、生长率和生态转换效率分别为12.36gW.W./100g/d或12.44kJ/100g/d,2.22gW.W./100g/d或9.09kJ/100g/d,0.18%W.W.或0.73%kJ;大个体的摄食率、生长率和生态转换效率分别为9.16gW.W./100g/d或9.22kJ/100g/d,0.83gW,W./100g/d或3.41kJ/100g/d,0.09%W.W.或0.37%kJ。不管是以湿重还是以能量计算,小个体的都比大个体的要高。  相似文献   
36.
宋娴丽  杨茜  孙耀  尹晖  江双林 《海洋学报》2012,34(3):120-126
通过对取自桑沟湾南部和北部养殖海域2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样品进行TOC和TN测定,分析了桑沟湾沉积物中TOC和TN的分布情况,结合沉积物年代序列的测定,估算了工业革命之前、之中及规模化养殖之后桑沟湾海域沉积物中水生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并对近200年来桑沟湾养殖海域有机质沉积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9世纪70年代以前,TOC含量较稳定,TN含量随深度增加而缓慢降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TOC,TN含量波动均较大;20世纪70年代以后,TOC含量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TN含量随养殖规模的扩大显著增加,且扇贝养殖区表层沉积物中TOC,TN的含量均低于海带养殖区。近200年桑沟湾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变化趋势为混源-陆源-混源,近40年来的规模化养殖明显增加了水生有机碳及水生总氮在TOC和TN中所占比例。对桑沟湾沉积物中有机质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大规模的养殖活动增加了底质中沉积物TOC和TN的含量,海带筏式养殖对沉积物中的TN造成了一定的累积性自身污染。  相似文献   
37.
38.
限于现场调查起步晚、系统性不足,南黄海水体富营养化的历史演变进程目前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其形成机制及生态响应的深入研究。本文基于沉积物柱状样中保存的海洋环境演变信息,通过~(210)Pb构建沉积物的年代学框架,利用生物硅指示古初级生产力,探讨了近100年来南黄海近海的富营养化进程。结果显示:1980s以前,南黄海近海初级生产力总体偏低,其年代际波动与华北地区的干湿气候变化有关,水体未出现明显的富营养化;1980s以后,初级生产力的波动背离了气候变化的调控,大幅升高了约31%—254%,说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南黄海近海水体开始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经分析得出,近年来大量含氮污染物的排放入海可能是导致该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9.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生产力的重建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海洋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但已有的大多数研究是在深海区;而陆架区的特点是来自陆源物质的影响往往比较明显,因此,研究难度远较深海区大。利用现代沉积物中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来估算海源碳的含量,在此基础上,结合调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几个初级生产力的代表性指标(浮游植物总量、叶绿素a浓度以及硅藻含量)的调查资料,寻求岩心中海源碳与古生产力指标的相关关系,再由南黄海冷涡沉积区3个典型柱状沉积物中海源碳重建了200a以来高分辨率的古生产力记录,这对陆架海生态环境演变规律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对重建所得到的南黄海近代初级生产演化因素的初步探讨表明,近200a来初级生产力波动升高与海水表层温度的升高趋势是一致的,但其最主要的控制因素还是营养盐的供应,其中陆源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质的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元素分析方法,测定了黄、渤海125尾小黄鱼的耳石元素指纹图谱,共检测到Mg、Al、Mn、Cu、Zn、Sr、Ba、Ca等8种指纹元素。不同采样站位小黄鱼耳石元素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线性判别分析可以有效识别不同站位的小黄鱼群体,判别成功率为65%~96%,整体判别成功率为86%。基于耳石元素指纹图谱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黄、渤海小黄鱼早期补充群体划分为渤海种群、黄海中部种群和南黄海种群,其中黄海中部种群站位交叉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