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科学   5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首次为整个东中国海设计出一种自适应网格 ,利用自适应网格能同时兼顾网格的光滑性、正交性及疏密程度的特点 ,得到了物理平面上的网格分布。该网格既与边界适应 ,又在水深变化急剧的东海陆坡处得以加密 ,从而使坐标变换下的三维模式成功实现了跨越陆坡的计算。用该模式模拟了海域的潮汐变化。依据所得结果绘制出 M2 分潮的同潮图和潮流椭圆。模拟结果与现有的数值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表明此模式在该海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2.
1975年秦、冯创建了“超浅海风暴潮”模型。此后,有若干文献〔2-5〕以及一些尚未发表的论文。从数值模拟以及理论方面将此模型用于研究渤海风潮,均获得一定结果,证实了该模型的实用价值。本文从理论上对超浅海风曝潮模型的波动性,垂直变涡动系数、底磨擦表达式以及可变边界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3.
水层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式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生态动力学模式参数的敏感性试验,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模拟结果对影响因子的敏感性。模式在温度、辐射和透明度等实际观测资料的强迫下,模拟了1982年5月至1983年5月渤海水层生态系统的年变化。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的最大生长率、海水的消光系数、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最大捕食率、捕食效率和碎屑的再矿化率是影响渤海水层生态系统年循环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34.
用Delaunay三角化法构造网格,需要事先配置好节点.文中给出1种新的节点配置方法,即动力配置法.其主要思路是设网格尺度函数已配置,根据尺度函数计算出所需的单元数和节点数.把这些节点随机配置在计算域内,节点之间存在斥力,力的大小与当地的尺度函数正相关.节点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达到平衡时节点从局部看是均匀的,从整体上依尺度函数分布.最后用Delaunay三角化法构造网格并适当修改.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形成的网格从单元形状和尺度,对边界的拟合3个方面都能达到较高的质量.  相似文献   
35.
海洋环流是海洋科学研究的1个焦点.本文首次建立了东中国海环流自适应数值模型.由于所设计的自适应网格既与边界适应,又在水深变化急剧的东海陆坡处得以加密,从而使坐标变换下的三维斜压模式克服了跨越陆坡计算这一难题,并以期获得更为精确的数值研究成果.该模型基于Lagrange时均观点,而非Euler观点.它可计算海域三维斜压流场,从而得到其风生-热盐-潮致Lagrange环流.模拟结果与实测及现有的数值研究结果比较,合理可信.其中黄海暖流的起源问题,计算结果与传统观点相悖,而与近期实测结果一致.本文为系列报道之首篇.  相似文献   
36.
渤海悬浮颗粒物三维输运模式的研究 Ⅱ.模拟结果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利用本文Ⅰ给出的悬浮物输运的三维动力数值模式,在渤海中进行了两种情形下的模拟。首先模拟了黄河排出的细颗粒物在渤海中的运动,结果表明,这些颗粒物大部分将滞留在渤海内,而且其分布与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另外对大风情况下悬浮物的输运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大风到来时海水中的悬浮物浓度急剧上升,海底侵蚀增强,而风停止时,悬浮物浓度经过一段时间延迟后,会恢复到正常状态。这与实际观测的趋势是一致的,表明用本模式研究悬浮物的输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7.
依据自适应数值模型,模拟了东中国海冬、夏季三维斜压Lagrange环流。模拟发现:台湾暖流的上层水来自台湾海峡入流和台湾东北黑潮的表层水;50m以下的深底层水主要由台湾东北黑潮的次表层水入侵陆架生成。冬季对马暖流外海一侧主要由黑潮水构成,而其近陆一侧由台湾暖流和陆架混合水构成,西朝鲜沿岸流在济州海峡汇入对马暖流;夏季它还包含转向后的长江冲淡水。冬季黄海暖流并非对马暖流的直接分支,黄海暖流水是对马暖流水和陆架水混合而成,这与传统观点相悖,而与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调查结果一致。黄海暖流东西两侧分别为2支向南流动的滑岸流。夏季黄海环流构成基本封闭的逆时针环流。冬季渤海环流主要有一逆时针大环流,但辽东湾的环流是顺时针向的。渤海环流冬强夏弱,水流在渤海海峡北进南出。  相似文献   
38.
从三维浅海非线性流体动力学模型方程出发,使用进一步发展了的流速分解法,以7109号和8007号台风为例,对北部湾的潮汐与风暴潮的耦合水位及流速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基本相符.此外,还对北部湾风暴潮及天文潮的非线性效应进行了数值探讨.提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9.
基于黄、东海Lagrange环流数值模型,对黄、东海Lagrange斜压环流进行了诊断计算.采用流速分解法将Lagrange流速分解为梯度流、风海流、潮致余流、热盐环流、零阶环流耦合流5种分量,实现三维计算的准二维化.计算结果较成功地模拟了冬夏两季黄、东海Lagrange 环流,表明密度环流在冬、夏季均是东海环流的重要分量,可显著增强了东海黑潮、东海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在夏季还是黄海环流的主要分量.  相似文献   
40.
将岸边划分为点、线两种类型边界,并相应给以观测潮位和法向流为零的不同边界条件,建立了ArakawaE网格中的分潮波方程的一种适定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对渤海四大分潮进行了试算。结果证明该方法在目前已知的这一类研究系列中是最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