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科学   9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针对软土-基岩条件下地铁车站施工间歇期的结构变形监测与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将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应用于车站施工间歇期的结构变形监测中。以深圳某地铁车站为例,将光纤传感器安装在车站主体结构上,远程自动化获取结构在施工间歇期的变形信息。监测结果表明:软土-基岩地基的主体结构在施工间歇期存在一定程度变形,监测期间车站底板的最大应变为62με,车站地下二层的墙柱结构最大变形为249με,位于软土-基岩分界面附近的墙柱结构同时受到剪切和压缩应力的影响,表明软土-基岩地基的车站设计应分别考虑底板和底层墙柱的抗弯和抗剪。  相似文献   
92.
鄂尔多斯盆地是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的一大型多旋回叠合盆地,自晚中生代以来长期处于多个板块汇聚的中心,在盆地不同构造部位也不可避免地发生构造叠加作用和盆山结构的变化。因此准确厘定和恢复鄂尔多斯盆地晚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期次、变形过程和深部动力学是理解东亚地区多板块汇聚的一把关键钥匙,同时也有助于认识盆地内部沉积矿产的关键控矿要素。文章通过解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三叠世以来的盆-山结构、构造-地层特征、变形和断层的演化序列,结合前人的盆山隆升史和区域动力背景研究成果,系统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中生代-新生代的盆山演化过程和相应的构造-沉积响应。研究认为早白垩世末—古近纪,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夷平阶段,与盆缘具有不同的隆升过程,直至30 Ma以来盆地内部才发生强烈的垂直隆升剥露事件。盆地西南部大量切穿下白垩统的走滑断层为中新世-更新世早期北西向左旋走滑剪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不同走滑断层组合,是青藏高原向东北扩展过程中贯入到相对刚性盆地内部的弱应变响应。  相似文献   
93.
为加强中国对北极环境协作治理的参与程度,基于结构方程理论,选取了地理位置、政策主张、法律公约、国际地位4个指标,构建了影响中国参与北极环境协作治理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定量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中国参与北极环境协作治理的作用大小。结果表明:地理位置和法律公约对中国参与北极环境协作治理具有反向影响,政策主张以及国际地位对中国参与北极环境协作治理具有正向影响,其中,政策主张的影响程度最大(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