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286篇
  免费   10847篇
  国内免费   6116篇
工业技术   132249篇
  2024年   363篇
  2023年   1837篇
  2022年   3388篇
  2021年   4787篇
  2020年   3706篇
  2019年   2927篇
  2018年   3191篇
  2017年   3656篇
  2016年   3266篇
  2015年   4784篇
  2014年   6148篇
  2013年   7085篇
  2012年   8350篇
  2011年   9101篇
  2010年   8182篇
  2009年   7755篇
  2008年   7667篇
  2007年   7157篇
  2006年   6850篇
  2005年   5501篇
  2004年   3952篇
  2003年   3499篇
  2002年   3664篇
  2001年   3092篇
  2000年   2546篇
  1999年   2187篇
  1998年   1594篇
  1997年   1265篇
  1996年   1124篇
  1995年   843篇
  1994年   687篇
  1993年   485篇
  1992年   404篇
  1991年   310篇
  1990年   216篇
  1989年   171篇
  1988年   130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8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42.
43.
Incorporating high level of potato flour into wheat flour enhances nutritional values of bread but induces a series of problems that lead to the decline of the bread quality. To overcome the barrier, wheat gluten and carboxymethylcellulose (CMC) were added into potato–wheat composite flour to improve dough machinability and bread quality.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thermo-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dough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luten and CMC mitigated the discontinuity of gluten matrix and gluten protein aggregation caused by the addition of potato flour, which yielded a more branched and compact gluten network. The compact three-dimensional viscoelastic structure induced improvements of gas retention capacity and dough stability, making it mimic the machinability properties of wheat flour dough. Bread qualities were apparently improved with the combined use of 4% gluten and 6% CMC, of which specific volume increased by 42.86%, and simultaneously, hardness reduced by 75.93%.  相似文献   
44.
45.
46.
以氯化铝和氯化铁为原料制备出一系列不同铝铁物质的量比及碱化度的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并应用于地表水的混凝处理过程。考察PAFC的混凝效能及产生的絮体特性,进而对其使用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混凝机制。结果表明,PAFC为多羟基桥连的铝铁聚合物,水解后发生电中和作用使胶粒脱稳,而后通过羟桥和氧桥联接产生架桥和卷扫沉淀作用,混凝效果优异。PAFC的pH适用范围较宽,但铝铁物质的量比对其水解过程影响较大,在铝铁物质的量比为7:1、碱化度为0.5、投加量为10 mg/L时,絮体的粒度及生长速度最大,此时浊度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84.93%和78.52%。此外,正交实验的结果表明水力条件对PAFC的混凝效能影响显著,其最佳使用条件为:快搅时间为20 s、快搅速度为200 r/min、慢搅时间为15 min、慢搅速度为40 r/min。  相似文献   
47.
采用ASTM化学收缩试验方法,研究纳米SiO2、MgO、Al2O3对水泥基材料化学收缩变化的影响,明确纳米材料种类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各实验组水泥基材料化学收缩均经历三阶段:急速变化区、缓慢变化区、平稳区,7d始水泥基材料化学收缩基本稳定。几种纳米材料的最佳掺量对水泥基材料的化学收缩改善作用大小为:SiO2>Al2O3>MgO。研究发现,纳米材料种类和掺量的不同对化学收缩的影响也较大,在选用时,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8.
49.
为进一步摸清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能力建设现状,国家核应急响应技术支持中心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评分标准,对依托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工业总医院)设立的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开展能力评估。评估重点包括政策法规、组织机构、预案方案、指挥控制、应急设施与装备、应急响应行动和培训演练等7项一级指标。通过评估,摸清了现状,查找了问题,同时对救援方案、物资装备配备及管理、培训演练等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能力建设以及核应急能力评估等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介绍了一种将西门子PLC与SEW多轴伺服驱动通过PROFINET总线组合集成的一套玻璃生产线线控系统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