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613篇
  免费   20556篇
  国内免费   14648篇
工业技术   216817篇
  2024年   666篇
  2023年   2763篇
  2022年   6518篇
  2021年   8449篇
  2020年   6103篇
  2019年   4339篇
  2018年   4808篇
  2017年   5430篇
  2016年   4956篇
  2015年   7912篇
  2014年   9936篇
  2013年   11729篇
  2012年   14448篇
  2011年   15131篇
  2010年   14234篇
  2009年   14043篇
  2008年   14226篇
  2007年   13640篇
  2006年   12187篇
  2005年   9944篇
  2004年   7463篇
  2003年   5953篇
  2002年   6327篇
  2001年   5550篇
  2000年   3849篇
  1999年   1876篇
  1998年   875篇
  1997年   681篇
  1996年   542篇
  1995年   465篇
  1994年   375篇
  1993年   265篇
  1992年   215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45篇
  1951年   4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生物质源多孔碳制备及其对废水中药物吸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尤其以水体污染最为明显。近年来,工业废水中药物的含量逐年上升,污染程度已经不容忽视。因此,开发新型多孔材料用于废水中药物分子的吸附分离,已经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生物质源多孔碳(生物炭)在废水中污染物吸附分离方面的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废水中污染物的治理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生物炭的制备与修饰,并结合碳材料表面化学性质与孔道结构,总结并展望了生物炭对药物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2.
93.
锦纶长丝的染色均匀度测试方法一直是采用人工判色方法,其判色结果会因人眼目光的不同导致经常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对企业节约成本和实际生产应用相当不利。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测试锦纶DTY长丝热收缩应力的方法,用热应力测试结果对锦纶染色性能进行预判,不需要进行织袜染色,为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94.
王建 《陕西煤炭》2020,39(2):109-113
为有效预测矿井内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程度,对其影响因素做了分析与探讨,分别构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以及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模型,并且通过实例对两种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分别利用单项以及综合指标、BP神经网络以及PSO-SVM模型、GA-SVM模型,对寺河煤矿二号井的突出区域进行预测比较。结果表明,PSO-SVM的预测模型不仅可以在小样本数据中预测出煤与瓦斯突出程度的大小,而且综合预测结果更加精确,其在解决矿井内煤与瓦斯突出的小样本数据中显示出更加强大、通用的性能。  相似文献   
95.
孙伟  王绪滨 《内燃机车》2015,(2):28-30,4
针对机车走行部关键部位存在的风险及日常机车运用和检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保证了机车走行部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96.
97.
为了研究粘性条件下含不同导叶数的液力透平内水力损失的分布情况,采用CFD方法以3种不同黏度工质对3种不同导叶数的泵作液力透平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工质黏度对含不同导叶数的液力透平水力损失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叶轮内的水力损失在透平总水力损失中所占比重超过50%,是透平内的主要水力损失;相同流量与工质下,叶轮内的水力损失随着导叶数的增加而减小,叶轮内的流动受导叶数影响显著,蜗壳、导叶等其他过流部分内的流动受导叶数影响较小;随着工质黏度的增加,相同导叶数透平各过流部分的水力损失基本呈增大趋势;在透平叶轮前添加合适叶片数的导叶能够改善叶轮内流动的状况,减小叶轮内水力损失。  相似文献   
98.
This paper considers a novel distributed iterative learning consensus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neural networks for the control of heterogeneous nonlinear multiagent systems. The system's unknown nonlinear function is approximated by suitable neural networks; the approximation error is countered by a robust term in the control. Two types of control algorithms, both of which utilize distributed learning laws, are provided to achieve consensus. In the provided control algorithms, the desired reference is considered to be an unknown factor and then estimated using the associated learning laws. The consensus convergence is proven by the composite energy function method. A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ultimately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icacy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s.  相似文献   
99.
磷石膏堆场的渗流及稳定性分析结果的可靠度取决于磷石膏物理力学参数的准确性,因此开展磷石膏工程特性研究十分必要。根据我国不同磷石膏堆场的试验数据,分别对磷石膏的物理性质、击实特性、渗透特性、固结特性和强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磷石膏强度、压缩、渗透特性均与其压实程度密切相关,相同压实程度不同堆场磷石膏的物理力学性质相近;磷石膏渗透特性与其晶体形态有关;磷石膏在荷载作用下具有长期蠕变变形特性,磷石膏堆场封场后仍会发生较大沉降;深部磷石膏破坏时的应变大于浅层磷石膏;磷石膏剪切破坏时产生负孔隙水压力,实际工程中可通过测试孔压的变化了解堆场坝体的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100.
Near-infrared (NIR) fluorescent probes are very significant for detecting cysteine in biological systems. Herein, we report a highly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NIR turn-on fluorescent probe (BDP-NIR) based on BODIPY with large Stokes shift (105 nm) for detecting Cys. We clarified the sensing mechanism based on the different thiol-induced SNAr substitution/rearrangement reaction of the probe with cysteine and homocysteine/glutathione, which leads to the corresponding amino- and thiol-BODIPY dyes with distinct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Moreover, a novel mechanism of fluorescence quenching was demonstrat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 The reason for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the probe might be intersystem crossing (from singlet to triplet excited state). Moreover, BDP-NIR had a high linear dynamic range of 0–500 μM, which was promising for detecting cysteine quantificationally. Significantly, BDP-NIR was capable of sensing endogenous cysteine in living cells and in viv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