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9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ZnO量子点(ZnO QDs)由于显著的量子限域效应,而表现出独特的光电性质,并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生物荧光标记、传感器、抗紫外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合成ZnO QDs具有成本低、简单、可重复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并且容易进行表面改性等优势。为更好地调控ZnO QDs的性质、促进ZnO QDs研究和应用,本文综述了sol-gel法合成ZnO QDs的机理及ZnO QDs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介绍了常用的表征ZnO QDs的粒径和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Q235钢基体表面喷涂TiB2-40Ni涂层,并对涂层的组织结构、硬度值和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组织致密,孔隙率为0.474%,硬度值为408±40.5 HV0.3。涂层主要由TiB2和Ni构成。经磨粒磨损试验,TiB2-40Ni涂层的耐磨损性能良好,磨损量为2.21±0.11 mg。  相似文献   
13.
45钢表面激光熔覆MoB/CoCr金属陶瓷覆层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基体表面熔覆MoB/CoCr金属陶瓷覆层,对MoB/CoCr覆层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的微观组织结构分析和对覆层的硬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熔覆层组织致密,与基体结合牢固且呈冶金结合;熔覆层的主要物相为CoMo2B2和CoMoB,主要的化学成分是Mo、Cr和Co,合金化区中Fe元素的含量明显增加。硬度测试表明熔覆层的硬度值是45钢硬度值的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低压等离子喷涂MoB/CoCr涂层的组织及耐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枭  纪岗昌  王洪涛 《材料导报》2012,26(10):97-99
采用低压等离子喷涂技术(LPPS)制备MoB/CoCr涂层,对涂层进行磨粒磨损试验研究。采用SEM观察涂层的表面和截面形貌,显微硬度计测试涂层的力学性能,湿式橡胶轮磨粒磨损试验机测试涂层的磨粒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涂层组织致密,呈层状结构;涂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显微硬度达到930HV0.3,结合强度在71MPa以上,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Al80/Ti20(mass%)混合粉末为原料,采用冷喷涂法在低碳钢上沉积致密的Al/Ti基复合材料,对其在不同温度下(400、450、500、550和600℃)进行热处理,获得原位Al_3Ti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仪及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冷喷涂Al/Ti复合材料热处理前后的微观组织形貌、相结构、硬度及磨粒磨损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冷喷涂Al/Ti复合材料的相结构与喷涂粉末相同,涂层组织致密、颗粒间为机械结合;Al/Ti复合材料在450℃热处理后其局部区域开始通过扩散反应原位形成Al_3Ti金属间化合物,而在600℃热处理后初始Ti颗粒已全部转变为Al_3Ti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同时,涂层内部颗粒界面间结合显著改善,从而获得原位Al_3Ti/Al复合材料。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原位Al_3Ti/Al复合材料硬度先下降后升高,而其磨粒磨损性能则在550℃热处理后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富伟  陈枭  王芳 《材料保护》2013,(11):56-57,7,8
目前,就冲蚀粒子性质对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WC-Co层的外观、硬度及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不多。采用HVOF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WC-12Co涂层,并以棕钢玉砂、石英砂和黄砂为磨料,采用常温干砂冲蚀磨损试验机对涂层的冲蚀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显微维氏硬度计测试不同磨料的硬度,采用扫描电镜对磨料形貌、涂层显微结构及涂层冲蚀后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WC-12Co涂层为典型的层状组织结构,扁平化粒子间结合紧密,涂层内部孔隙较均匀。冲蚀过程中,冲蚀角度从30°增加到90°,涂层的冲蚀率增加。棕刚玉砂和石英砂表面形貌呈不规则多角状,硬度较大的棕刚玉砂对涂层冲蚀磨损较大大。石英砂和黄砂硬度相近,形貌规则的黄砂对涂层的冲蚀磨损较小。不规则的多角状磨料冲蚀的涂层,表面留下不规则坑洞及较深的切痕;规则的近圆外形黄砂冲蚀的表面留下近圆形的坑洞,同时粘结相的切痕较浅。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在分析大工程观与科技创新素质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制度是前提,整合各类资源、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基础;分阶段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重点;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关键,只有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制订完善的考评细则、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8.
铝硅合金是优异的金属相变储能材料,但其对盛装用的容器材料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本实验通过筛选,使用0Cr25Ni20不锈钢作为容器材料的基材,在长时间处于495~620℃高温反复循环的条件下讨论其抗腐蚀性.为了进一步减缓腐蚀,自配了分别以石墨粉、TiB2、有机硅树脂为主要成分的3种高温涂料.实验结果表明,涂料可以有效地抑制储能材料中微量元素的成分在容器材料中的扩散,减缓熔融铝硅介质对容器材料的侵蚀.  相似文献   
19.
天然滤床渗流井取水工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集取河流渗漏补给量的新技术,利用河床砂砾石层的净化作用,将河水转化为地下水以获得水资源。渗流井取水时,"渗流井—含水层"多种流态并存,水力条件复杂,边界条件很难确定。现以等效渗透系数为纽带将"井管"内外不同介质不同流态耦合起来,建立起渗流井取水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将所建模型应用于陕西省绥德县枣林坪水源地渗流井取水工程,计算了当地渗流井取水平水期、枯水期的出水量,最终确定允许开采量为47 600m3/d。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渗流井取水时的井流特征,对于指导渗流井取水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有着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种简单、环保的方法原位制备了纳米ZnO/聚甲基丙烯酸甲酯(nano ZnO/PMMA)复合材料,并对其抗紫外性质、透明性、光致发光性质和抗菌性进行了研究。以乙醇为溶剂在30℃溶解单体、引发剂、前驱体和催化剂;升温到80℃使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与ZnO的合成同时进行;蒸发去除溶剂即可获得nano ZnO/PMMA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TEM和UV-Vis对nano ZnO/PMMA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已成功制备nano ZnO/PMMA复合材料;所制备的nano ZnO/PMMA复合材料能够吸收200~400 nm的紫外辐射,且在可见光区域具有高的透明度;光致发光测试表明,nano ZnO/PMMA复合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能够发出明亮的蓝绿光;抗菌测试表明,nano ZnO/PMMA复合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其抗菌率大于99%。多功能nano ZnO/PMMA复合材料在紫外屏蔽涂层、抗紫外有机玻璃、荧光材料、抗菌塑料制品等诸多领域有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