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41.
研究了吸酸剂MgO和新型增塑剂G41对丙烯酸酯橡胶硫化行为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加工助剂均可降低丙烯酸酯橡胶15%的正硫化时间;增塑剂G41还可有效降低丙烯酸酯橡胶的门尼粘度和脆性温度,扩大加工和使用范围,对胶料机械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2.
对比了4种Ni,Co化合物分别与倍半乙基铝所组成的体系对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的催化活性;详细研究了Co-Al催化体系的制备条件和工艺参数对共聚物的[η],微观结构和结合St含量的影响,合成出顺式-1,4含量>95%(mol)、结合St含量为5%—10%(mol),[η]=2—2.7dL/g的丁苯共聚物,从而开发出一种新型丁苯共聚催化剂。  相似文献   
43.
外交联型多元共聚物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等单体经乳液共聚制得外交联型多元共聚物乳液,讨论了乳化剂配比及用量,引发剂用量,功能单体用量,软硬单体的配比对乳液聚合反应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及配方。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纳米Mg(OH)2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纳米Mg(OH)2的表面偶联和60Co-γ辐照改性方法、改性Mg(OH)2与红磷复配的协同效应、复配体系填充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H)2在空气中经60Co-γ辐照后有硝基化合物和其它含N、O基团产生,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改性效果优于偶联剂KH-570改性;Mg(OH)2与红磷起协同阻燃的最佳配比为15∶4,当复配阻燃体系的填充量为30%时,复合材料的氧指数提高到31.1%。  相似文献   
45.
偶联剂对T-ZnO晶须/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偶联剂KH-560对T-ZnO晶须/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KH-560分子一端通过化学键进入环氧树脂的大分子中,另一端与T-ZnO晶须形成较强的氢键,在晶须与基体之间形成有效界面层,起到桥接基体与晶须和吸收能量的作用,有利于T-ZnO晶须起增韧增强作用。偶联剂在晶须表面形成薄层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拉伸和弯曲强度,而较厚层可形成柔性的缓冲区,有利于吸收应力,提高压缩和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46.
四脚状氧化锌晶须及应用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四脚状氧化锌(T-ZnO)晶须是晶须家族中目前发现的唯一具有规整三维结构的四脚状晶须.本文简述了T-ZnO晶须的发展、结构和特性、制备方法和生长.以及作为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的应用.  相似文献   
47.
室温交联丙烯酸酯乳胶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 ,丙烯酸为功能性单体 ,通过对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的选择 ,得到了略呈微蓝的白色乳液。在其中加入适量的交联剂 ,可使涂层的硬度、抗回粘性、耐水性、抗沾污等性能有显著提高 ,该乳胶涂料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48.
复合型聚醋酸乙烯酯乳胶漆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聚乙烯醇缩甲醛溶液中制备聚醋酸乙烯酯乳胶漆的方法。所制得的复合型聚醋酸乙烯酯乳胶漆具备醋酸乙烯酯均聚物乳胶漆的优异性能,且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49.
陈尔凡  李素莲  马驰 《功能材料》2006,37(6):853-856
综述了微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化学组成及结构、形态、分子量及分布、热行为以及聚合物纳米粒子的性能等.研究方法有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透射电镜、凝胶渗透色谱法、粘度法和光散射等.最后,展望了新型表征手段以及微乳液聚合两个领域的交叉发展.  相似文献   
50.
陈晓旭  马驰  陈尔凡 《辽宁化工》2012,41(6):613-615,617
简介了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的发展历史,综述了最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胶粉/聚烯烃硫化胶在制备(包括基体树脂材料、改性及研究手段)、流变性能、动态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状况以及应用领域,展望了胶粉/聚烯烃热塑性硫化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