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8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分子动力学研究气体膜分离过程的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子模拟手段,研究了氮气/丙酮混合气体透过二氧化硅陶瓷膜的渗透过程。主要探讨了计算模块的选取,参数的确定及计算模型的建立,为分子模拟手段在气体膜分离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模拟过程显示;氮气和丙酮开始先向膜表面扩散,然后丙酮在膜孔内发生单层和多层吸附,出现毛细管冷凝现象,最终膜孔被丙酮“占据”。模拟结果所示的气体扩散过程与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2.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膜生物反应器(MBR)的使用过程中,水力停留时间(HRT)、溶解氧(DO)、污泥负荷等操作条件和膜污染程度直接关系到MBR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对过程是否能够工业化起到关键的作用。针对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过程,考察了HRT、DO和污泥负荷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从达标排放和节省能耗角度考虑,确定HRT8 h,DO 3 mg/L,污泥负荷0.3-0.4 kg/(kg·d)为适宜条件。实验运行过程中,定期对膜进行反冲洗和化学清洗,通过采用先反冲洗,再酸洗,然后碱洗,最后NaClO溶液清洗的方法对膜进行清洗,效果明显,清洗后膜的纯水通量恢复到新膜的75%以上,满足继续使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53.
通过在晶种液中引入多羟基的SiO_(2)-ZrO_(2)纳米溶胶,提高在大孔a-Al_(2)O_(3)载体上晶种层的连续性,从而制备出高性能的丝光沸石膜。研究了晶种中SiO_(2)-ZrO_(2)溶胶的添加量对晶种层及沸石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晶种中添加SiO_(2)-ZrO_(2)溶胶制备的丝光沸石膜与未添加的相比,均表现了较高分离性能。随着含量的增加,通量和分离因子稍有下降。当晶种中添加0.5%(质量分数)的SiO_(2)-ZrO_(2)溶胶时,75℃渗透汽化分离90%(质量分数)的乙酸/水溶液,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可分别达到0.94 kg/(m^(2)·h)和5285。通过电势测定发现SiO_(2)-ZrO_(2)溶胶还增加了晶种在溶液中的分散性。利用该方法制备的丝光沸石膜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平均通量为0.93 kg/(m^(2)·h),渗透侧水含量均在99.8%(质量分数)以上,且在100 h的渗透汽化测试中性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54.
溶液环境对陶瓷膜微滤微米级颗粒悬浮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研究了溶液环境对陶瓷微滤膜处理微米,亚微米级颗粒悬浮液过程的影响,通过测定电解质溶液种类,浓度对微滤过程渗透通量的影响,及溶液环境对微滤过程影响随颗粒粒径,膜孔径的变化,确定了溶液环境对微滤过程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其引起了颗粒表面Zeta电位的变化,改变了颗粒在溶液中的分散情况,并引起了决定膜通量的颗粒粒径/膜孔径比值的变化,从而改变了微滤过程。  相似文献   
55.
陶瓷膜过滤微米级颗粒悬浮液操作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不同操作条件下陶瓷膜过滤微米级颗粒悬浮液的渗透能量数据,并与决定膜污染柚是的dp/dm的结合进行分析,确定了操作条件对微炫有颗粒悬浮液微滤过程的影响,获得了陶瓷膜微滤微米级颗粒悬浮液过程中操作条件方法。为促进陶瓷膜在涉及微米级颗粒悬浮液分离领域中的应用尊定基础。  相似文献   
56.
57.
徐荣  李燕  郭猛  任秀秀  吴楠桦  张琪  钟璟  陈波 《化工进展》2021,40(12):6792-6799
以聚丙烯腈(PAN)超滤膜为基底,在均苯三甲酰氯(TMC)和间苯二胺(MPD)界面聚合反应过程中引入聚乙二醇(PEG),制备聚酰胺(PA)/PEG反渗透复合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对膜的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EG分子量、PEG加入量、热处理温度及时间对膜反渗透性能的影响,并系统考察了膜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以及牛血清蛋白(BSA)三种不同荷电性典型污染物的耐受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未改性的PA反渗透膜,PEG交联共聚反渗透膜的盐截留率和通量恢复率均有所提高。其中PA/PEG1000-0.1膜渗透通量为3.96kg/(m2?h),NaCl表观截留率为97.5%,并且对于SDS、DTAB和BSA都表现出较高的耐污染性,其中,SDS污染清洗后膜的通量恢复率可达89.4%。  相似文献   
58.
采用溶胶-凝胶法将磺化聚苯醚(SPPO)与磷酸锆(ZrP)复合得到质子交换膜,重点考察了ZrP含量对复合膜含水率、溶胀度和质子电导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交流阻抗法表征SPPO-ZrP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和质子电导率。结果表明,SPPO-ZrP复合膜含水率和溶胀度都随着ZrP质量分数增加而逐渐减小,当ZrP质量分数为20%时,膜的含水率和溶胀度分别达到18%和2.1%。通过交流阻抗法对质子传导性能的表征结果显示,随ZrP质量分数增加复合膜质子电导率逐渐增大,ZrP质量分数20%的SPPO-ZrP复合膜质子电导率在室温下达到1.6×10-2S/cm。  相似文献   
59.
张琪  张奎  钟璟  徐荣 《化工进展》2020,39(7):2751-2757
通过胺基膦酸化法改性氧化石墨烯(GO)合成接枝有膦酸基团和磺酸基团的膦酸改性氧化石墨烯(MGO),热重分析表明MGO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通过原位聚合法将MGO掺杂到磺化聚苯并咪唑(SPBI)中,成功制备了SPBI/MGO质子交换复合膜。SEM表明膜表面致密,MGO的加入使断面出现片状结构。SPBI/MGO-1%复合膜的酸掺杂率最高达到248.8%,MGO的掺杂提高了复合膜的热稳定性。复合膜的干膜拉伸强度相对于Nafion117膜(26.65MPa)提高了36%,SPBI/MGO-1%的湿膜的拉伸强度达到69.46MPa,相较于SPBI膜提高了41.2%,复合膜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SPBI/MGO复合膜的质子电导率随着MGO含量增加而逐渐增加,SPBI/MGO-1%复合膜在10%RH和160℃条件下质子电导率达到0.193S/cm,在高温低湿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采用三甲基氯硅烷(TMCS)对MIL-101(Cr)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以改变材料的疏水亲油性能,经XRD、FT-IR、N2吸附和脱附、表面羟基滴定等表征证明TMCS分子通过与MIL-101(Cr)表面羟基缩合进入骨架。采用C5~C7正构烷烃模拟油气组份,测试了MIL-101(Cr)和TMCS-MIL-101(Cr)的油气和水蒸气的静态吸附性能,并考察了相对湿度对油气动态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5℃下C5~C7正构烷烃以及水蒸气在TMCS-MIL-101(Cr)上静态吸附量分别为0.433、0.510、0.464和0.233 g?g?1,与MIL-101(Cr)相比TMCS-MIL-101(Cr)的C5~C7正构烷烃静态吸附量较高,水蒸气静态吸附量较低;根据穿透曲线计算,在相对湿度97%时TMCS-MIL-101(Cr)对C5~C7正构烷烃的动态吸附量为相对湿度0%时的80%以上。改性后材料的油气静态吸附性能提升明显,且水蒸气对TMCS-MIL-101(Cr)油气吸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