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1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棉网清洁器除尘刀隔距对未成熟纤维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Uster AFIS单纤维测试仪对两种吸风形式、两种风量和3档除尘刀隔距条件下所加工的生条进行了未成熟纤维去除检测,结果显示,除尘刀隔距大小对未成熟纤维去除有一定的影响:1.采用单侧吸风时,无论风量为160 m3/h还是240 m3/h,隔距为0.53 mm时对生条中未成熟纤维的去除效果最好;2.采用双侧吸风时,在风量为160 m3/h时,隔距为0.61 mm的去除效果最好,此方案为所有试验方案中最好;在风量为240 m3/h时,隔距为0.46mm的去除效果最好;3.从风量大小的影响看,当采用单侧吸风时,风量较大有利于未成熟纤维的去除;当采用双侧吸风时,风量较小有利于未成熟纤维的去除;4.在梳棉过程中过于成熟的纤维不利于未成熟纤维的去除.  相似文献   
102.
棉网清洁器除尘刀隔距对纤维长度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棉网清洁器除尘刀隔距对生条中纤维长度分布的影响,采用USTER AFIS单纤维测试仪对两种吸风形式、两种风量和三档除尘刀隔距条件下所加工的生条进行了纤维长度检测,结果显示除尘刀隔距大小对纤维长度分布有一定影响.当采用单侧吸风时,无论风量为160 m3/h还是240 m3/h,除尘刀隔距为0.53 mm时生条中纤维的长度分布情况最好.当采用双侧吸风时,无论风量为160 m3/h还是240 m3/h.除尘刀隔距为0.61 mm时生条中纤维的长度分布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103.
纤维的机械损伤可以分为可见损伤和潜在损伤两种。由于测试上的原因,潜在损伤的研究并不多见,而纤维的潜在损伤也是影响成纱质量的重要因素,潜在损伤使纤维在后道工序中极易发生断裂, 影响最终成品的质量.本文就潜在损伤的危害及测试方法进行了讨论,这些讨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纺纱加工过程中纤维损伤机理。  相似文献   
104.
生命科学是当今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针对血液检测这一研究课题,采用日本岛津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正常血清、高血糖血清、高血脂血清的吸收光谱的异同,并探讨了正常血清与异常血清在某些波段上吸光度的不同,发现正常血清和高血糖血清的吸收光谱没有太大差别,不能用吸收光谱来判断血清中的血糖是否超标;高血脂血清和正常血清相比,随着血脂浓度的提高,血清的吸光度增大.尤其是在416nm处的吸光度,提出了利用血清在某些波段上的吸收率来判断血清中血脂是否异常的方法,为医学应用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5.
无线Ad hoc网络多采用IEEE802.11系列标准,在物理层为数据传输提供了多速率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多速率能力提高系统的吞吐量,速率自适应MAC协议根据对当前信道质量的估计,选择最佳的数据传输速率。在分析了速率自适应MAC协议的基本工作过程之后,重点综述了目前存在的速率自适应MAC协议,并讨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6.
为综合解决牵引供电系统电能质量问题,并提高电力机车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在铁路功率调节器中增加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储能的新型铁路功率调节器。为进一步提高该拓扑结构的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和削峰填谷的控制精度,并有效控制超级电容的充放电,从而减少系统损耗,深入研究超级电容与铁路功率调节器之间的功率转移特征,通过构建两种控制方式的等效电路,对比分析两种控制方式精度问题和超级电容放电失控问题,进而提出基于超级电容储能的新型铁路功率调节器协调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协调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增加特征提取网络M o bilenet的网络层数得到深层不同维度的特征图,并利用特征金字塔结构对特征图进行特征融合处理,进而增强算法的检测精确度.实验结果表明,所得模型在VOC数据集上的检测效果达到了78.8% 的mAP,检测精确度对比原有网络检测精确度提高了2.9%,改进后的网络模型在达到实时检测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对道路场景下主要目标的检测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8.
通过提升谐振腔抗光路变形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机械抖动激光陀螺的抗振动性能。对机械抖动激光陀螺振动中光路扭偏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抖动切向惯性力和振动冲击惯性力是引起振动中光路扭偏的主要原因。通过振动中光路扭偏对振动性能影响的理论分析指出,减小振动附加上去的朗缪尔零偏,提高陀螺抗振性能的两大有效措施是减小工作电流和提高光路抗失谐能力。通过物理试验验证了振动中光路扭偏机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不同工作电流的振动对比试验表明,降低工作电流可显著提高陀螺的振动性能,这对于机抖激光陀螺振动特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土木结构抗震实验系统由电液伺服加载设备与数据采集仪两部分组成.加载实验机的控制数据保存在其控制器中,其它测试数据则保存在数据采集仪中.电液伺服试验机中加入数字命令控制模块,联机遥控触发数采仪的试验系统,将信号采集、程序计算和命令控制同步完成,加快了实验进程,解决了实验数据采集记录的不同步问题.以火电厂框排架混合结构拟动力实验为例,详细说明了基于数字命令控制实验系统联机运行的建立方法和试验流程.  相似文献   
110.
输入地震动的选择和设计是应用时程分析法进行结构抗震研究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文中针对重要结构或地震高危地区结构,提出一种考虑地震输入引起结构的地震反应或结构的地震性态趋于危险或最不利状态的地震动人工合成方法.通过三个要素:拟建场地天然地震动的相频特性;现行规范设计反应谱的幅频特性;拟建结构的卓越频率分量,人工合成最不利地震动.根据提出的数学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最后通过对某立交枢纽工程中的一座曲线匝道桥梁结构,人工合成其最不利地震动,进行相应的时程分析对比计算,例证了文中人工合成最不利地震动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