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该研究针对不同香型、品牌的白酒,利用斑马鱼饮后行为变化结合各酒样中高级醇、醛类物质主成分分析(PCA)推测影响饮后不适的相关成分,从而表征饮后舒适度。结果表明,通过比较斑马鱼行为参数比发现同一香型白酒饮后舒适度相似,不同香型间差异较大。馥郁香型白酒的饮后舒适度前期与酱香型白酒相近,后期与浓香型白酒相近。馥郁香型白酒与酱香型、清香型白酒组在停止暴露白酒后20 min时斑马鱼平均速率比接近于1,三者醒酒时间接近。导致斑马鱼饮后不适感最强的酒样中仲丁醇、2-戊醇、正丁醇、正戊醇、正己醇、2,3-丁二醇和异戊醛含量较高,推断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正丁醇、正戊醇和正己醇是引起饮后不适的关键物质。该研究为建立白酒质量控制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为满足企业对白酒中多种风味物质进行快速准确地定量分析的需求,以叔戊醇、乙酸正戊酯、2-乙基丁酸为内标物,建立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检测白酒中5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方法。结果表明,色谱条件为CP-WAX57CB色谱柱(50 m×0.25 mm×0.20 μm),载气为高纯氮气(N2),流速1.0 mL/min。进样量1 μL,分流比20∶1,进样口温度250 ℃;检测器温度250 ℃;标准品比对进行定性,内标法定量。50种风味物质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5。精密度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检出限在0.34~25.62 mg/L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0.06%~106.30%之间。该方法简单,精密度及准确度均满足白酒中风味物质检测的要求,可用于白酒中50种风味物质含量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23.
为探索馥郁香型白酒对高脂饮食小鼠脂质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采用高脂饲料构建高脂小鼠模型,通过灌胃不同剂量的馥郁香型白酒,研究小鼠脏器、血脂相关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适量饮用馥郁香型白酒能抑制高脂饲料引起的小鼠肝脏、附睾脂肪和肾周脂肪系数的升高及其相关脂质的积累,以及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升高,提高肝脏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P<0.05)。在属水平上,饮酒伴随高脂饮食缓解了高脂饮食引起的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相对含量的上升和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相对含量的下降,显著增加了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的相对含量(P<0.05),说明适量饮用馥郁香型白酒对高脂饮食造成的小鼠脂代谢异常和肠道菌群的失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24.
为扩大山药淀粉的应用范围,该研究以山药原淀粉为原料,以抗性淀粉含量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交联淀粉的制备工艺:反应pH值为10,反应时间为3.3 h,反应温度为48℃,所得交联淀粉中抗性淀粉含量由20%提高到38%。然后,对交联淀粉进行系统表征。结果显示,与山药原淀粉相比,交联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力、糊透明度、体外可消化性、颜色值、黏附性、弹性、胶黏性与咀嚼性降低,而耐酸性、耐剪切性、冻融稳定性、糊化温度、抗老化性和硬度升高。交联淀粉结构的有序程度下降;晶体仍为A型,相对结晶度有所提高;颗粒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少许颗粒发生聚集。因此,山药交联淀粉与原淀粉的性质差异很大,这有助于扩大山药淀粉在食品行业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5.
馥郁香型白酒作为国标香型白酒之一,酒体中除了水分和乙醇外,还有其特有风味物质,其中酯类主要起贡献香气作用,酸类主要起贡献口感作用,醛酮类起平衡和协调香气和口感的作用,醇类是呈香和呈味的桥梁,此外还有酚类、含氮类等风味化合物,这些微量风味组分对馥郁香型白酒的质量、风格有着重要的影响。馥郁香型白酒的微量风味物质主要来源于酿造过程微生物发酵代谢及酿酒原辅料结合态风味组分,另外还有在陈酿老熟过程中,某些微量风味发生化学变化转化而来。该文通过分析馥郁香酒体中微量风味物质组分在酒体中呈香、呈味的作用,剖析馥郁香型白酒风味与质量关系及其风味来源,科学阐释馥郁香型白酒独特风格,以期为馥郁香型酒体质量控制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中国白酒历史悠久,随着“健康中国”的提出,消费者对于白酒健康层面的需求愈加显著,越来越多学者开始致力于白酒中四甲基吡嗪的研究。本文从白酒酿造过程中四甲基吡嗪的生成方式和主要积累环节,高产四甲基吡嗪菌株的分离筛选与强化应用以及四甲基吡嗪的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得出其生成方式主要为生物反应,高温制曲与高温堆积过程为四甲基吡嗪的主要产生环节,高产四甲基吡嗪菌株也多从上述环节分离获得,并应用于强化制曲、强化堆积发酵及多环节联合应用等研究场景。鉴于白酒发酵过程中样品体系的复杂性及含量低的特点,学者们纷纷建立了优化萃取和检测手段,用于四甲基吡嗪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旨在提升日常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27.
随着白酒行业的高速发展,白酒生产过程动态监测是保障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智能化转型的重要环节,但传统检测过程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适应新时代产业对生产工艺的优化控制及过程管理要求,寻求高效和便捷的检测方法十分迫切。文章综述了目前白酒生产过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从原辅料检验、生产过程控制和成品检验等多个过程介绍其应用情况,旨在为白酒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和产品质量稳定提供帮助,为白酒产业向智能制造迈进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8.
小曲是白酒酿造中重要的糖化发酵剂,小曲培菌糖化是传统小曲酒酿造的核心工艺,直接决定了基酒的出酒率和风味质量。该文介绍了培菌糖化的定义及其对白酒酿造的意义,介绍了霉菌、酵母、细菌等小曲培菌糖化微生物及其主要功能作用,重点阐述了原料、菌株、工艺参数等影响小曲培菌糖化的因素及过程控制策略,探讨了小曲培菌糖化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小曲培菌糖化的进一步研究及优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大曲是中国白酒酿造过程普遍采用的糖化发酵剂,不仅富含多种功能微生物,还含有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各种酶类,是形成不同香型白酒独特风味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大曲中微生物多样性、酶类以及强化大曲的探讨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基于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PCR-DGGE)、高通量测序技术等对白酒大曲微生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大曲中的酶类研究以及强化大曲的应用研究成果,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对微生物多样性和酶类进行系统研究为白酒酿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强化大曲的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