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1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气在油相中溶解度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甲烷、二氧化碳、氮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实验为基础,观察3种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特征和规律,并从理论上探讨了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机理,提出以下观点:1)原油中的烃类物质在气体溶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胶质、沥青质等大分子对气体溶解度的贡献很小;2)气体分子可与烃类物质分子形成加合物分子,这个过程可看成是一个表观化学反应,其反应程度可以用一个平衡常数K来描述;3)先期形成的气体-烃加合物分子对后续的气体还具有一定的溶解能力,这种再溶解能力可以用一个二次作用系数α来描述;4)原油的性质用地面原油的密度、原油中烃的质量分数和烃的平均分子量来表征。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气体溶解的其他因素,推导出气体在原油中的摩尔溶解度理论方程和气油比的理论方程。经与实验数据对比,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2.
采用两类样品(采自现代高等植物的树脂、树皮,作为树脂体和木栓质体前身物;采自5个地区6口井的处于未成熟阶段的泥岩)和部分参照样品(含正常有机质),在相近条件下进行恒速升温热解实验,获取产烃速率温度关系曲线,据此对与未熟─低熟油产出密切相关的各类有机质(原始有机质和泥岩样品中的可溶有机质、富硫有机质、经微生物改造过的有机质等)的化学动力学行为进行定量探讨。这些样品的宏观热解特征和化学动力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未熟─低熟油的产出和富集虽与多种不同的地质条件或因素有关,但在相对较低的热应力条件下,与未熟—低熟油产出有关的有机质样品确实能开始明显成烃。这不仅定性地、直观地阐明了这些样品与未熟—低熟油产出和富集密切相关的合理性,还表明未熟—低熟油的生成可能主要仍是一个热力作用下的化学反应过程,只不过其成烃反应所要求的热应力条件比常规有机质形成成熟油时所需要的热应力条件低。图1表2参13(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43.
石油保存下限的化学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利用国内外业已报道的有机质成油和油裂解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计算了不同类型的有机质在地史条件下的净成油剖面(有机质成油-油成气耗油),由此评价了液态油保存的深度下限;结合镜质体成烃的化学动力学模型所计算的镜质体反射率与深度的关系,评价了不同地热梯度条件下液态油保存的理论上的成熟度(Ro值)下限。图2表1参22(卢双舫摘)  相似文献   
44.
介绍N125—135/550/550机组配套的12NL—125型凝结泵因增容引起的故障,分析了故障产生的各种原因,提出了消除故障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45.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查明泥页岩系统微观孔隙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利用扫描电镜及场发射扫描电镜二次电子成像技术对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泥页岩中的微观孔隙进行了系统观察.该套泥页岩中主要发育了5种类型孔隙,即基质晶间孔、有机质孔、溶蚀孔、粒间孔、晶内孔;此外,还发育大量微米—亚微米级(纳米级)微裂缝,包括溶蚀缝、充填缝及层间缝3类.微孔隙和微裂缝构成复杂微裂缝网络-孔隙系统,为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外排驱提供了有效通道,同时也为残留在页岩中的油气提供了充分的储集空间,对于油气的初次运移以及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资源的储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对地表水水体生物修复的原理、种类、特征以及研究进展点进行了介绍。通过对中国水环境生物修复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城市水体生物修复,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生物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47.
煤储层非均质性影响煤层气开采。以沁水盆地南部郑庄区块3#煤层为例,开展高阶煤层气储层非均质性研究。采用变异系数定量评价了煤储层物性参数(含气量、吸附时间、宏观和显微裂隙密度)和煤岩学参数(显微组分和最大镜质体反射率)在储层纵向上的非均质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煤储层参数层内非均质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吸附时间(平均变异系数0.5246)、矿物质含量(0.4665)、总显微裂隙密度(0.4381)、总宏观裂隙密度(0.3143)、惰质组含量(0.2473)、镜质组含量(0.1125)、含气量(0.0877)和最大镜质组反射率(0.0135)。其中,吸附时间、矿物质含量和裂隙密度层内非均质性较强,是需要重点评价的储层参数。研究成果为煤层气储层非均质性的精细刻画以及定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8.
松辽盆地生油门限重新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主力烃源岩区(齐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主力烃源岩层(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青二段一青三段)成烃转化率一埋深关系曲线及Ro-埋深关系曲线进行了系统分析,重新厘定盆地生油门限深度.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主力烃源岩的生油门限深度可能为1 400~1 700 m,而不是过去认为的1 200 m左右.生油门限深度的变化对盆地各地区资源潜力和勘探方向具有不同的影响:对于主力烃源岩区,生油门限变深,将使评价所得生、排烃量减少,但对资源潜力没有明显影响,可能影响对勘探方向和有利目标的评价;对于烃源岩埋藏相对较浅的滨北地区,生油门限变深,勘探潜力、勘探方向、有利目标评价将受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盆地内抬升剥蚀量较大的东南隆起区,生油门限变浅,约为700m,将明显提升朝阳沟阶地、长春岭背斜和宾县-王府地区的勘探潜力.图14参21  相似文献   
49.
本文通过对PSN短波发射机几种常见杂音问题的理论与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点个人见解与处理方法,希望能对PSM发射机的维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0.
松辽盆地仅在古龙凹陷英51井、古109井钻遇凝析气层,凝析气层下部均有含溶解气的油层,它们皆来自凹陷内青山口组高成熟源岩,用目前业已提出的凝析油气相态成因机制难以得到解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用相对挥发度探讨凝析气的相态成因,认为古龙凹陷凝析气是热蒸发作用形成的,发生热蒸发分馏时,油气藏中不同组分的蒸发能力不同,这种差异可用相对挥发度(α)来表征,并对此进行了实验验证,证明α是约束热蒸发形成的凝析油气与下伏残留油气组分比值关系的纽带;古龙凹陷凝析气层主要烃类组分比值与其下伏油层主要烃类组分比值之间的关系与状态方程计算的地层条件下热蒸发α保持一致,从而证实古龙凹陷的凝析气是热蒸发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