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用热重/差热(TG/DTA)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氧气中加热和冷却过程中LiMn2O4体系的重量和组成结构的变化。TG实验说明在室温到1373K内加热和冷却时,LiMn2O4中的氧能可逆地脱出和嵌入,且降低冷却速率有利于氧的嵌入。  相似文献   
12.
废糖蜜还原浸出低品位软锰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废糖蜜作还原剂,在硫酸介质中直接浸出低品位软锰矿,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硫酸浓度和废糖蜜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并对浸出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浸出工艺条件,可获得较高的Mn浸出率和较低的Fe, Al浸出率. 由于废糖蜜中胶体等物质的存在,Mn浸出率高于相同条件下用纯糖作还原剂的结果,但Fe和Al的浸出率不受影响. 相关的浸出影响因素优化为:H2SO4 2.35 mol/L,废糖蜜75 g/L,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90℃. 在此条件下,Mn浸出率达到96.7%,而Fe为34.4%,Al仅为25.5%.  相似文献   
13.
对以软锰矿作催化剂、水为吸收剂、用鼓泡塔半连续吸收烟气中低浓度的 SO2 并副产稀硫酸的工艺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考察了矿用量、停留时间、进口 SO2 浓度、吸收液初温等因素对脱硫制酸的影响 ,为软锰矿水吸收液低浓度烟气脱硫制酸的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得到LiMn2O4的电压模型,用修正的Frumkimn方程研究了LiMn2O4的电压行为。修正的Frumkimn方程能较好描述LiMn2O4的充放电过程,其中程电位和相互作用参数与晶格常数呈对数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氧化还原电位法,分别考察了氧化栲胶(Teos)制备过程及Teos次氮基三乙酸络合铁、TeosMnSO4和TeosNaVO33种栲胶脱硫液在整个脱硫过程中电位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氧化栲胶制备过程中原料液电位随反应时间进行而增加,制备完毕,电位基本不变;脱硫液电位随pH的增加而线性降低;在氧化再生过程中脱硫液电位随氧化的进行先缓慢增加然后经过一个突跃后趋向平缓;在析硫过程中脱硫液电位均与H2S浓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超硫容时电位下降速度变大。可以利用电位法来指导脱硫生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基于USB接口的高精度24位A/D数据采集卡,连接滴定装置和pH计,设计了一个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包括用采集卡将化学滴定过程中的体积信号和测量信号转换为数字输入计算机、通过VB编程实时显示、处理以及存贮。利用该系统将滴定曲线的一阶导数实时变换为突跃指数,对有机弱酸的总量进行电位滴定分析,得到了准确、稳定和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以五水合四氯化锡和碳酸氢铵为原料,用气-固相反应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锡,并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粉末进行了表征。气-固相反应制备纳米二氧化锡的最佳工艺为:五水合四氯化锡和碳酸氢铵的物质的量比为1:8,焙烧温度240℃,焙烧时间24h,热处理温度500℃,热处理时间0.5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二氧化锡的粒径约为5~10nm,产率达84.3%。  相似文献   
18.
栲胶-NTA络合铁体系的脱硫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氧化栲胶(Teos)-次氮基三乙酸(NTA)络合铁为脱硫剂,采用氧化-还原电位法进行脱除硫化氢的研究,考察了该体系用于脱硫的热力学可行性及Teos、NTA络合铁含量对氧化再生时间、脱硫液电位和脱硫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Teos-NTA络合铁碱性溶液脱硫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铁盐必须加入络合剂后才能稳定存在;脱硫剂电位随络合亚铁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受Teos的影响较小;络合亚铁浓度增加使脱硫液的氧化再生时间增加,Teos浓度增加有利于缩短氧化时间,但过高的Teos又反而使氧化突跃所需时间延长;模拟脱硫过程实验表明影响脱硫液电位的主要因素是络合铁和硫化氢,与Teos无关,且脱硫液的电位与所含H2S浓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超硫容时电位下降速率变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物质基的栲胶为催化剂,催化空气氧化硫代亚锑酸钠(简称Sb(Ⅲ))溶液制备焦锑酸钠,考察温度、初始Sb(Ⅲ)浓度、氧化栲胶(简称TEOS)浓度和空气流量等因素对氧化过程Sb(Ⅲ)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初始Sb(Ⅲ)浓度降低有利于提高Sb(Ⅲ)转化率,而随TEOS浓度增加与空气流量增大Sb(Ⅲ)转化率先增后降。基于单因素法研究获得的适宜氧化条件为温度90℃、初始Sb(Ⅲ)浓度1.2×10-2mol/L、TEOS浓度8.0g/L、空气流量8.0L/min、反应时间6.0h,在此条件下Sb(Ⅲ)的转化率为97.8%。采用XRD、EDS、SEM对其产物进行表征的分析表明:产物为NaSb(OH)6(即焦锑酸钠)、其结晶度为99.62%,产物中S元素杂质质量分数低至0.23%;产物微粒的粒径约为100nm,其形貌呈米粒状。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化学Tafel技术,研究了Na_2CO_3-NaHCO_3碱介质中,栲胶法脱硫剂组分和硫副盐对Q245R材料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剂组分NaVO_3有显著缓蚀作用,其质量浓度为0.5g/L时缓蚀率达77.2%,随NaVO_3质量浓度增至3.0g/L缓蚀率略有增加。栲胶质量浓度0~1.0g/L时,随其质量浓度增大而材料的腐蚀速率有所增加;栲胶质量浓度1.0~5.0g/L时,随其质量浓度增大而材料的腐蚀速率减小;栲胶可促进NaVO_3对材料缓蚀作用;模拟物单宁酸有缓蚀作用。栲胶法脱硫液中硫副盐可加剧材料的腐蚀,Na_2SO_4、Na_2S_2O_3、NaSCN质量浓度分别达40、80和150g/L时,材料的腐蚀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