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7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前,我国用水总量增长整体放缓,生活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在总结我国用水总量和生活用水量演变特征及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活需水管理模式的发展与生活节水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个体需水特征与层次化需水机理的精细化管理方案设想。通过对居民生活刚性需求、弹性需求、奢侈需求三个需水方面的划分,提出了针对不同用水行为的细化落实管理设想,并给出相应措施建议,以期促进水资源全面节约与高效利用,缓解开发与利用、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油田开发中后期,由于开采开发的形式不当,以及各种原因会造成采储量逐年递减产能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探明和加强油水井的注采潜力,对油水井实施了解堵剂解堵压裂、大压差解堵作业、振动酸化作业、分层测压作业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了油井、水井产能建设,然而在一些措施井施工完井后,往往会造成采出率明显下降,或不出液,或短时间出液,针对这样的现象及突出问题,本文结合作业现场中实际施工中发现的难点、解决思路、油水井完井工艺技术要求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处理此类事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获取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各种水循环要素的变化情况,基于2004~2016年库区12个沿江代表站的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了三峡库区相关气候要素的变化情况,并与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比,探讨其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水库蓄水后,由于下垫面的改变,水库年均气温呈弱的下降趋势,年均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增加,年均相对湿度减小,风速增加,蒸发量下降;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素是年均气温、年均相对湿度与日照时数。研究成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三峡库区水分、能量循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的发展使得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传统水资源单一数量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需求。本文从水质水量耦合角度构建了量质平衡方程和针对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人口数量与GDP规模为表征指标的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该模型利用人口空间展布的方法将社会经济指标拆分到水资源分区,用承载水平下的生活用水量与Ⅰ—Ⅲ类水资源可利用量平衡关系对结果进行试算检验,考虑了水质水量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双重约束,也反映了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动态变化特性。模型在沂河流域进行了应用,选用CODcr为污染物控制指标,分析计算了沂河流域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力,验证了模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计算结果可以评估和预测流域未来时期的水资源承载程度,为流域/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分析总结了水资源配置理论的发展历程,结合目前比较成熟的理论,建立了多沙河流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详细阐述了该模型的约束条件和初始条件.其中水库运行规则约束和引提水工程运行规则约束是针对多沙河流地区的约束条件,考虑了含沙量变化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更好地反映了多沙河流区的水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同时,模型结合了水循环系统和水环境系统的分析,保障了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和统一.将该模型应用于延安地区,从配置结果可以看出,多沙河流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为未来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单位水的效率和效益产出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可以提高区域水资源的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土方填筑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土方填筑施工参数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定量标准,也是控制施工成本的关键,而科学合理的碾压参数、高效的施工方法以及相应的控制指标是通过现场碾压试验可以获得的。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现场碾压试验的全过程以及施工参数确定的方法,对其试验参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Ⅱ)——模型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赵勇  陆垂裕  肖伟华 《水利学报》2007,38(2):163-170
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是实现广义水资源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中的合理分配,本文根据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内涵、目标、研究框架、调控体系等,开发了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WACM),该模型由水资源合理配置、水循环模拟和水环境模拟模块组成。WACM模型通过采用层层嵌套、逐步细化的模拟机制,以及不同尺度模型之间分解和聚合的信息交互方式,实现区域水量-水环境-水循环过程的动态配置与模拟,保证广义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间分配的合理性。模型可实现全口径供需平衡分析,有效拓展了传统集总式配置模型的功效,并通过经济、生态、环境和水循环响应的合理性检验,可以及时反馈和调整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保证广义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西部调水下长期气候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勇  黄亚  王贺佳  肖伟华  王浩 《水利学报》2022,53(3):270-283,295
调水工程是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战略措施,我国从1950年代就开始研究西部调水工程。然而,区域外调水的引入必将打破受水区原有的水热平衡,改变当地大气-陆面间的水分、能量交换过程,进而影响局地气候。因此有必要开展有关调水的区域气候效应研究。利用CMIP5中的全球气候模式MPI-ESM-MR输出结果作为区域气候模式RegCM4的初始场和边界场,研究在2021—2050年两种典型浓度路径情景下西北地区调水灌溉对区域气温、降水以及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面积调水灌溉对全年的气温和降水均产生了影响,其影响在夏季尤为明显。具体来说,蒸散发在夏季明显增加(潜热通量增加35~45 W·m-2),显热通量降低,导致夏季地温降低了近2℃。夏季降水增加主要在受水区及周边天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等山脉附近,低空环流异常变化和对流上升运动增强为夏季降水的变化(增加0.5~1 mm·d-1)提供了动力条件,增加了受水区及周边高山地区的对流性降水潜力。此外,大面积调水灌溉使得该地区产生了复杂的大气环流变化,气象要素在600~925 hPa的垂直梯度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