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6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OG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OCO工艺的改进,延伸了C隔墙(60°),并增设活动导流墙替代OCO工艺的调速回流搅拌器,形成了OGO反应器。应用其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持高效去除有机物的前提下,对氨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从OCO工艺的51%、49%提高到74%、63%,对TP的平均去除率由70%提高到78%,系统脱氮效果显著提高。OGO工艺可有效实现混合液无泵水力内回流,明显降低工艺能耗。同时OGO工艺中的污泥性能良好,具有较强的抗低温能力,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对无回流间歇曝气系统工况,泥龄与总磷去除率关系进行了探索,通过单因素和双因素正交试验,找出了工况,泥龄共同影响下的ηTP。试验表明,在曝气停曝周期T=6.0h,厌氧时间1.5h,沉淀排水时间0.5h的条件下,当SRT=20d,曝气比为0.42时NBIAS系统的ηCODcr,ηIN,ηTP分别为85%,75%,69%。  相似文献   
13.
通过溶解氧对一池无回流间歇曝气系统( NBIAS) 对除磷脱氮效果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在NBIAS 系统运行过程中DO 和NOt- N浓度的周期性变化使系统呈现明显的厌氧—好氧—缺氧交替变化过程;DO愈大,硝化反应速度愈快,NOt- N浓度愈高,即能有效抑制在缺氧过程中的磷的释放, 保证出水水质; 当SRT在18~22 天的情况下,DO= 3 mg/l时,NBIAS处理城市污水出水TP< 1 mg/l,TP去除率> 80% 。  相似文献   
14.
遗传-BP神经网络法预测叶绿素a浓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9年—2010年对临江河回水区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采用遗传算法结合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回水区的叶绿素a(Chl-a)浓度变化进行动态模拟预测。通过灰色关联法确定了对Chl-a浓度有显著影响的指标与网络输入变量,即水温、DO、流速、透明度(SD)、TP、CODMn及Chl-a。模拟结果表明,遗传-BP神经网络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其相对误差约为9.8%,模型可良好地用于次级河流回水区叶绿素a浓度的短期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在春末夏初季节,当水库蓄水位为150~160 m时,临江河回水区富营养化潜势较高,尤其应注重临江河该时段富营养化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汤琪  罗固源 《给水排水》2008,34(5):187-190
氨氮浓度为2 677.34 mg/L的垃圾渗滤液和磷酸盐浓度为1 804.48 mg/L的磷酸盐工业废水经磷酸铵镁沉淀法综合处理后的混合废水TP为8.36 mg/L,TN为78.69 mg/L,电导率为29 600μS/cm。探讨了用SBR进一步处理混合废水的可行性。用常规的活性污泥,通过逐步提高废水的含盐量,驯化出了在较高含盐量下仍具有较好活性的活性污泥。试验结果表明,当混合废水和生活污水以1:1混合后,TN约为51 mg/L、TP约为6 mg/LCOD_(Cr)约为630 mg/L。在电导率为15 000μS/cm,运行周期为10 h(其中厌氧1.5 h、好氧4.5 h、缺氧2.5 h、后好氧0.5 h、沉淀排水和闲置1 h)的条件下,出水TN<15 mg/L、TP<1 mg/L、COD_(Cr)约为50 mg/L,TN、TP、COD_(Cr)去除率分别在77%、87%、92%以上。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城市供水厂排泥施用于花园土壤的试验研究。单因素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施用污泥后,其渗流出水中溶解磷量降低,土壤的固磷作用增强。当污泥施加量为60t/hm2时,和对照组相比,渗流液中溶解磷浓度、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37.3%和22.9%,含水率和孔隙率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81.7%和11.0%。正交试验得出了渗流液含磷量、土壤容重等考察因素与河沙、污泥施加量关系的一次回归方程。在同一时段,土壤含水率、土壤孔隙率与河沙、给水污泥施加量呈正相关,土壤容重与土壤性质以及给水污泥加入量呈负影响,并不同程度存在交互效应。给水污泥适度施用于土壤,对其结构与理化性质的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7.
活性污泥外循环 SBR系统的生物除磷能力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通过试验发现生物系统用排除剩余污泥方式除磷的能力有限,当进水TP≥5mg/L时要保证出水TP≤0.5mg/L是困难的。采用活性污泥外循环方式对释磷的污泥进行回流,通过提高SBR系统污泥浓度的方式来提高除磷能力的试验表明:当MLSS=5g/L、循环污泥量=1/8系统污泥总量时,在进水TP≤11mg/L、TN=45mg/L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出水总磷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而且该系统出水NH3-N≤3.6mg/L,对总氮去除率≥86%,同时获得了最佳的除磷和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自配HACH-COD替代试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调节COD测定系统的酸度、重铬酸钾浓度以及用量的方法来研究HACH COD自配替代试剂 ,结果发现以 0 0 3gHgSO4 + 0 5 0mL 4 9 0 3mg/mLK2 Cr2 O7+ 2 5mL 1%浓H2 SO4 Ag2 SO4 (低浓度COD时 :0 0 3gHgSO4 + 0 5 0mL 4 90 3mg/mLK2 Cr2 O7+ 2 0mL 1%浓H2 SO4 Ag2 SO4 )方式组成的替代试剂测试结果和国家标准方法GB1114 - 89测定值之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使用本研究开发的替代试剂测定城市污水、化工废水、屠宰废水等水样时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精密性  相似文献   
19.
结合螺旋升流式反应器(spiral up-flow reactor,SUFR)的流态特点,分析低温(8-20℃)对SUHt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COD和TN处理效果虽然随着温度的降低有所下降,但是COD及TN去除率仍分别达到86%、70%以上,TP的去除率一直在92%以上。流态模拟结果表明,SUFR系统中单元反应器的推流流态容积利用率为59%。  相似文献   
20.
除磷脱氮SBR系统的污泥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除磷脱氮SBR系统活性污泥性能及活性的研究,认为该系统特有的物质转化方式是导致活性污泥的性能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单位体积混合液中好氧污泥比厌氧污泥浓度低,好氧污泥中挥发性固体物质的比例比厌氧污泥低;在间歇曝气系统中分子氧的不连续输入使氧化酶传递氧的过程受阻,导致耗氧呼吸速率(SOUR)和脱氢酶活性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前者在厌氧段增加而在好氧段减小,后者在好氧段增加而在缺氧段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