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7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在温度35℃、pH=10条件下,对比研究了14 d内剩余污泥在KOH、NaOH、Ca(OH)2和Na2CO3这4种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酸性能、脱水性能、氨氮和正磷酸释放情况以及污泥减量情况.结果表明:剩余污泥在4种碱性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水解产酸能力、脱水性能、以及污泥减量情况.污泥水解能力排序为Na2CO3>NaOH≈KOH>Ca(OH)2;产酸能力排序为NaOH>KOH≈Na2CO3>Ca(OH)2;脱水性能排序为Ca(OH)2>Na2CO3>NaOH≈KOH,氨氮和正磷酸盐释放量排序均为为Na2CO3> NaOH≈KOH>Ca(OH)2.剩余污泥在Na2CO3条件下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去除率最高;但在NaOH条件下总悬浮固体(TSS)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2.
试验表明,泵系统瞬变过程中在两处断流处单独注气,或在系统末端仅设置升降式拍门,或同时进行注气和拍门操作,都可削减两处的断流弥合升压,但削减压力的幅度及各处断流的长度不同单独采用注气措施对削减系统首端的断流弥合水锤压力最有效(αA≈0.08),而单独用拍门对系统藤部的削峰比最高(αB≈0.90~0.95),同时采取注气加拍门措施,对首端的削峰比略有提高(≈0.82),但膝部却不及单独用拍门的削峰效果好;采用注气和拍门措施都会使两处的断流长度加长,但两处的断流长度与其削峰比无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3.
某污水处理厂拟对原氧化沟工艺进行提标改造,为降低改造风险,采用推流式反应器分析了改造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增设缺氧区能明显提高硝化效果,但对反硝化效果的改善作用却不大,同时除磷效果有所降低.其中硝化效果的提高是因为不设缺氧区时,有机物通过曝气的去除速率较低,为O.6 mg/(gSS·min);而增设缺氧区后,有机物在缺氧区就能基本被去除,速率可达1.8 mg/(gSS·min),从而增加了硝化时间,提高了硝化效果.不设缺氧区时,在进水混合处的低氧区,既能发生反硝化又能释磷,有很好的反硝化和除磷效果.设置缺氧区后,反硝化环境得到强化,聚磷菌对碳源的竞争力减弱,故反硝化效果略有提高,除磷效果有所下降.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将氧化沟的第一个表面曝气机改成潜水推流器,这样可使出水水质基本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4.
实时城市交通监控已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视频监控采集的交通大数据在城市管理和交通控制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全城范围内庞大的监控交通大数据还鲜少用于城市交通及城市计算研究。在一个省会城市全城范围内的监控交通大数据上展开了车辆类别挖掘及应用分析研究。首先,定义了周期性私家车、类出租车和公共通勤车三种对城市交通具有重要影响的车辆类别,将车辆类别定义与频繁序列模式挖掘算法相结合提出了相应的挖掘方法。在济南市一周1704个视频监测点,1.2亿次车辆记录数据上,验证了所提定义及挖掘方法的有效性;其次,以4个居民小区为例挖掘分析了居民出行的交通方式及与周围兴趣点(POI)分布关系,此外,还探索了城市交通大数据与POI相结合在城市规划、需求预测和偏好推荐方面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45.
传统CAST工艺广泛应用于国内各种规模城镇污水处理厂,单凭生物法难以达到城市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采用改良的CAST工艺,在传统CAST工艺基础上引入主反应区独立的搅拌时序,并在实际规模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工程示范。通过两阶段的试验,逐步缩短曝气时间延长缺氧搅拌时间,优化聚磷菌的代谢环境,增强聚磷菌的竞争优势。经过改良后的CAST工艺TP去除率达到89.1%,较传统CAST工艺提高了22%,出水TP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静态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后的工艺反硝化聚磷菌的比例有所增加, 吸收2的方式调节反硝化初始NO-2 -N为20 mg N·L-1,同时,投加0、0.05、0.1、0.2 ml乙醇调节初始碳氮比(C/N)分别为1.8、2.5-1·h-1。缺氧/好氧吸磷速率和磷去除率随厌氧池体积的增加而增加,最佳体积分配为34/102/204 L(1/3/6)。控制污泥回流和内循环分别为100%2N2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在A2/O-SBR单元厌氧1.5 h,缺氧2 h,好氧0.5 h,A2/O-SBR和N-SBR单元的曝气量分别恒定在100、120 L·h-1的条件下,将硝化时间分配比分别设定为5:1、4:1、3.5:1、3:1、7:1、8:1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A2/O-SBR单元可实现碳源的高效利用,有机物的去除受硝化时间分配比影响不大;为保证系统良好的硝化和反硝化除磷性能,一次硝化时间必须≥3.5 h;在总曝气时间一定的条件下,适当增加一次硝化时间,更有利于提高系统TN去除率;适当增加二次硝化时间,可以降低出水浓度,使出水达标排放。当硝化时间分配比为4:1时,系统脱氮除磷效果最好。TN、PO43--P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11.5、0 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100%。  相似文献   
146.
苯酚对氨氧化菌硝化和污泥性能冲击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苯酚为毒性抑制剂,短程硝化污泥为对象,分析研究了不同苯酚浓度对氨氧化菌硝化过程的抑制特性和抑制动力学,以及对污泥胞外聚合物组分及呼吸速率的短期冲击影响。结果表明,55 mg·L-1苯酚的存在使硝化速率降低37%;低浓度苯酚条件下(< 80 mg·L-1)符合Monod单分子一级动力学方程,且为可逆性抑制,恢复后呼吸速率可达20~25 mg O2·L-1·h-1;且因接种污泥含大量异养菌使得抑制常数(52.871 mg·L-1)远大于纯硝化菌群系统。另外,苯酚的存在促使菌群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产生更多的胞外聚合物(EPS)抵抗环境变化。苯酚浓度升至135 mg·L-1时,蛋白质和多糖分别增加87.4%和311.7%;而且EPS组分发生相应变化,蛋白质/多糖(P/C)与初始COD/氨氮(C/N)比呈负相关性,P/C从22.1降至3.80。  相似文献   
147.
化学物质对硝化细菌的选择性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硝化反应中2类细菌对环境的敏感程度不同,可由此使硝化反应第2步受到抑制,产生亚硝酸盐的积聚,即短程硝化反应;将引起亚硝酸盐积聚的原因分为2种,相应地将化学物质对生物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分为2类,将这些可产生选择性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进一步分为无机氮化合物、毒性物质和杀菌类物质.综合分析已有的研究结果,着重讨论了消毒剂作为选择性抑制剂的可行性.从安全性、投加剂量及投加频次等角度分析,认为消毒剂作为选择性抑制剂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