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10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奥氏体Cr18Ni13-45钢焊缝组织进行了“原位”直接取样观察。观察到从焊缝金属区、熔合区到热影响区的连续的组织变化,并对其组织结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发现并初步研究了熔合区中特殊的组织形态-类珠光体和异相界面。对照金相的异种钢焊接接头特征区域划分,给出了相应的TEM特征组织。  相似文献   
22.
用于高参数锅炉的BHW-35钢采用窄间隙埋孤焊,在焊后热处理后其焊缝冲击韧性大幅下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焊缝熔敷金属焊后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变化进行研究,找出其冲击韧性下降原因。结果表明:BHW-35钢焊缝焊态时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在晶内有细小碳化物弥散分布;经焊后热处理后,针状铁素体变为块状,碳化物在晶界大量折出,导致晶界脆化和冲击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23.
声发射技术在起重机无损检测中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起重机械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目视检测、磁粉检测、超声检测、应力测试、振动测试等)和声发射技术进行了比较,归纳了声发射技术在起重机械无损检测中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的基本思路,讨论了起重机械声发射技术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即典型声发射源信号的获取、声发射信号处理技术、声发射源的模式识别。最后,对起重机械声发射检测技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
在火焰区周围施加电磁场可稳定重复地制备出大面积形态良好的直立碳纳米管。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建模,系统计算碳纳米管在生长过程中感到的电场力及其与阵列碳纳米管的高度、间距和直径的关系,从理论上解释破纳米管在电场力作用下的阵列生长过程和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25.
奥氏体不锈钢ROF内罩的失效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成分分析技术对奥氏体不锈钢ROF内罩的失效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内罩外壁出现“沟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密封砂层与大气交换处氢氢和氧发生化学反应放热,加上“尖端效应”使局部温度接近YUS701钢的熔点,金属强度降低不断氧化剥落造成的,并据些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6.
在材料研究中"原位"测试技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将材料的组织形貌、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等微结构与材料的性能和加工过程等一一地对应起来,从而获得更加真实反映材料组织与性能之间关系的试验结果。然而"原位"测试大多需要特殊并且昂贵的试验装置与设备,如电镜中配置的加热与拉伸样品台、环境扫描电镜等。实际上许多研究过程还很难进行"原位"观察。经过多年大量的实践,提出一种基于扫描电镜新的"原位跟踪"观察和测量技术。与传统的"原位"分析不同,在"原位跟踪"观测过程中,材料样品的处理过程是在扫描电镜外进行的。利用该技术研究了焊接熔合区的腐蚀和碳迁移过程,以及不锈钢材料在高温下的回复与再结晶。试验表明采用"原位跟踪"技术可获得与"原位"观测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利用自主开发的微弧氧化工艺处理了实际镁合金压铸试样,并探讨了微弧氧化膜层对镁合金基体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微弧氧化处理的镁合金压铸件试样表面的膜层厚度均匀、色泽均一;膜层含有MgO、MgAl2O4及Mg2SiO4等物相,且MgO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处理时间合适时,膜层几乎不影响镁合金基体的拉伸性能,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由于膜层中存在的诸多缺陷而使基体的拉伸性能开始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8.
研究了铝基复合材料与奥氏体不锈钢间异种金属摩擦焊焊接过渡区在不同焊接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变化规律.扫描电镜(SEM)观察到强度较高的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过程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焊接界面附近不同部位变形机制和特征不同,变形方式主要是形成形变孪晶、滑移带和位错亚结构;透射电镜(TEM)观察到过渡区是由微晶氧化物Fe(Al,Cr)_2O_4或FeO·(Al,Cr)_2O_3氧化物层和FeAl_3金属间化合物层组成  相似文献   
29.
12Cr2MoWVTiB钢焊缝微裂纹产生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12Cr2MoWVTiB耐钢焊缝区产生裂纹的微观机理,文中提出,粒状贝氏中大量的富氢微孪晶马氏体M-A小岛引起的延迟微裂纹;柱晶晶界间的多晶低熔共晶膜引起的结晶裂纹以及外加拘束应力等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该裂纹的产生,初步讨论了避免焊缝裂纹的方法,首次在TEM下观察到了低熔共晶膜的形态。  相似文献   
30.
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通过制备脉冲电沉积镍(Ni)纳米晶作为催化剂,在火焰中可以生长出直径均匀的碳纳米管(CNTs),还可以通过改变电沉积参数获得不同尺寸的纳米晶晶粒,从而达到控制CNTs管径的目的。本工作进一步研究Ni纳米晶的表面形貌的CNTs生长形态和机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