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预应力结构数控张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预应力数字化张拉技术的概念,并介绍基于这一概念的预应力数字化张拉系统的研究状况和成果。  相似文献   
72.
混凝土结构构件容易发生开裂,裂缝的存在会影响其整体性和耐久性。以科氏芽孢杆菌为裂缝修复剂,以表面为开放孔的膨胀珍珠岩作为修复剂的载体,研制出一种基于微生物矿化沉积的裂缝自修复混凝土。为了保证该混凝土既具备良好裂缝自修复能力,又具有足够的基本力学性能,考察了膨胀珍珠岩载体(以下简称CEP)掺量对裂缝自修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考察了硅灰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高程度。试验结果表明,CEP掺量对裂缝自修复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显著,当CEP掺量占混凝土体积比为0~75%时,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CEP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掺量为75%时,混凝土抗压强度相比0掺量时降低了53%。随着硅灰掺量的增大,混凝土抗压强度呈增长趋势;硅灰的最优掺量为7%,相比0掺量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增加了9.3%。  相似文献   
73.
装配式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结构竖向接缝会产生热桥效应。采用辅助热箱-热流计法对5片墙体的竖向接缝及其附近区域的热流密度、温度分布及传热系数进行测试和计算,研究了接缝宽度、孔洞填充保温材料、接缝设置保温层等条件对墙体热桥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空心孔洞填充聚氨酯保温材料可以使墙体的加权平均传热系数降低32.8%;接缝宽度由200 mm增大到250 mm时,热桥影响范围由3~7 cm增大到6~9.2 cm,但是接缝部位设置50 mm厚保温板可以消除热桥效应,使墙体的加权平均传热系数降低16%~18%;采用合理设计的装配式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结构能够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居住建筑,并满足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74.
用醋酸镁作为封孔剂的主要成分,对铝阳极氧化膜进行了封孔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封孔工艺参数对封孔质量的影响,并得到了无镍封孔的优化工艺。结果表明,该优化的无镍封孔工艺可实现80℃中温下对阳极氧化膜进行封孔处理,能耗较低,封孔失重值小于30 mg/dm2,封孔效果良好,封孔过程中无Ni2+等环境污染源,且该工艺还具有抗Na+干扰能力突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75.
介绍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性能,并对外保温系统进行防火安全分析,证明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在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构造中应用是可行的,可有效阻止保温系统的火势蔓延,具有优良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7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规模扩大,对电能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与经济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为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与全天候监控打下了坚持的技术基础。在本文中,通过对电力自动化技术概念的了解,对电力自动化应用领域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7.
马钢  李珠  刘元珍 《山西建筑》2012,38(3):117-118
对不同种不同量的外掺料、外加剂条件下的玻化微珠混凝土坍落度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高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和易性以及力学性质的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78.
通过混凝土的正交试验,分析了减水剂掺量、玻化微珠掺量、两种专用外加剂掺量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及坍落度的影响规律,验证了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数量的玻化微珠并填加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外加剂配制玻化微珠保温承重混凝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9.
掘进巷道初次与长期防水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巷道帷幕预注浆,可控制与掘进巷道有水力联系的出水点掘进前、掘进中或滞后突水灾害,实现初次防水,在巷道壁后设置刚柔性密封层,可获得永久防水的效果。研究中根据岩土有效应力作用原理,建立突水点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动水压力和岩体接触压力间的本构关系,发现了巷道帷幕预注浆过程是有效应力逐渐增加和孔隙水压力逐渐降低,而最终实现动平衡的过程。注浆过程中当有效应力与总应力达到平衡后获得初次堵水效果。巷道壁后设置刚柔性密封层,具有增强提高有效应力减少孔隙水压力的作用,达到永久防水效果,为掘巷和永久堵水提供了理论依据。监测与应用结果表明,初次防水和永久防水理论为掘巷防水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0.
针对环氧沥青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柔韧性低、低温抗性不足、相容性差等问题,介绍了热塑性弹性体、纤维、固体颗粒等几类环氧沥青改性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各自的优缺点,从改性效果和改性机理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了未来改性剂应围绕着改性工艺和复合改性来进行深入研究,为环氧沥青改性剂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