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1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石煤提钒配煤焙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江西某地石煤为试验原料, 采用氧化焙烧-水浸-酸浸工艺提取其中的钒, 研究了原矿直接氧化焙烧及原矿经脱碳后氧化焙烧对浸出率的影响、原矿及脱碳样配煤氧化焙烧对浸出率和焙烧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 原矿经脱碳后氧化焙烧浸出率为80.12%, 较原矿直接氧化焙烧提高11.71%; 脱碳样配入5%的无烟煤, 浸出率可达81.96%, 氧化焙烧温度可降低30 ℃、焙烧时间缩短0.5 h, 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2.
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VaporDeposition,简称PVD)是将清洁处理过的工件于真空环境中或等离子环境中的表面成膜技术。在PVD工艺中,包括有电阻蒸发、电子束蒸发、溅射和离子镀四种专门蒸发工艺。按工艺流程划分,膜层的生成必须经过固体→...  相似文献   
43.
赤泥是制铝行业产生的碱性工业废渣,其强碱性是制约赤泥综合利用的主要因素。利用微生物对赤泥进行脱碱以降低赤泥对环境的危害。探究了巨大芽孢杆菌菌粉添加量、处理时间、液固比、培养方式及空气供应等条件对赤泥脱碱的影响。借助XRD、SEM分别对赤泥及脱碱渣进行矿相组成和表面形貌分析,利用HPLC对菌株进行产酸分析。结果表明,在赤泥用量20 g、菌粉添加量20 g、液固比7.5,震荡培养条件下,赤泥试样的pH可从10.3降至6.5左右,且最终可以保持在7.5;赤泥中主要的含碱矿物钙霞石衍射峰明显减弱,碳酸钙衍射峰加强;经过处理之后的脱碱渣物理结构更加规则;赤泥pH降低是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酸中和作用所致,巨大芽孢杆菌代谢有机酸主要为丙酸和苹果酸。  相似文献   
44.
钒作为一种稀有金属常与其他金属伴生,含钒矿石的硫酸浸出液中含有大量铁等杂质离子,严重影响钒的后续分离富集。萃取动力学研究是判断萃取过程控制步骤和金属离子萃取分离难易程度的重要方法。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圆筒型恒界面池对P507萃取硫酸溶液中V(Ⅳ)和Fe(Ⅱ)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相是萃取过程的扩散阻力区,该萃取过程为化学反应控制类型,随着搅拌速度和萃取温度的升高,V(Ⅳ)和Fe(Ⅱ)的萃取速率均呈上升趋势。萃取V(Ⅳ)的表观活化能为48.68 kJ/mol,萃取Fe(Ⅱ)的表观活化能为135.11 kJ/mol, P507更容易萃取硫酸溶液中V(Ⅳ),有望实现V(Ⅳ)与Fe(Ⅱ)的高效分离。  相似文献   
45.
本文依据LSS理论并考虑到反冲注入的特点,对反冲注入中入射离子的能量和镀层厚度提出如下选择原则: 1.入射离子的能量应对应于(dε/dρ)。~ε~1/~2普适曲线的极大值。2.镀层厚度应与入射离子在镀层中的投影射程大体一致。实验结巢(如表面硬度的测试,磨损试验,俄歇深度剖析)证明,上述选择原则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6.
一、发展概况离子束诱导材料界面混合的研究已经开展多年,但大多数工作都是用keV数量级的离子束轰击界面,造成原子混合。近年来,MeV离子束被用于界面引起了完全不同于原子混合的效果。另外,keV的电子束也被用来辐照界面,同样起到了增强界面附着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47.
对GCr15钢注Ar~+(能量60keV、剂量φ为0.5、1.0、2.5×10~(17)Ar~+/cm~2三种)及GCr15钢镀Ti、Cr后的Ar~+束混合(能量60keV、剂量φ为0.5、1.0、2.0×10~(17)Ar~+/cm~2各三种)样品进行了俄歇(AES)及俄歇剖面(AES—PRO)分析。结果表明:(1)样品表面含C层随φ增加而增厚;(2)混合元素Ti、Cr成分的Auger峰一峰高与O峰一峰高之比随φ增加而增加。如混合初期Ti:O≈1:2(原子百分比),而当φ达到2.0×10~(17)Ar~+cm~2/时,Ti:0≈1:1,这种计量比的变化将导致样品表层物相和结构的变化;(3)AES—PRO分析中,未见到样品表层中Ar成分典型分布的存在。对上述观象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48.
利用赤泥盐酸浸出所得酸浸液制备了聚合氯化铝铁(PAFC),并对其处理高岭土废水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盐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液固比对赤泥中Al、Fe浸出率的影响,及PAFC投加量、高岭土质量浓度、废水pH值和水温对PAFC处理污水时高岭土浊度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盐酸体积浓度50%,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1.5 h和液固比5 mL/g的条件下,赤泥中Al浸出率为76.5%,Fe浸出率为33.7%。在PAC/PAFC投加量为8 mL(10 g/L),废水pH值为7.0,高岭土悬浊液(质量浓度为125 mg/L)体积为500 mL,废水温度20℃的条件下,PAC的最高去浊率达90%,而自制PAFC的最高去浊率达94%。  相似文献   
49.
石煤酸浸提钒浸出液萃取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一  张一敏  黄晶  刘涛  李望  张国斌 《金属矿山》2013,43(3):100-103
以湖北某地石煤为原料,对提钒酸浸液萃取过程的工艺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Na2SO3对酸浸液进行预处理可以高效排除Fe3+对V4+萃取的影响,提高相同萃取级数下的萃取率;萃取适宜的萃原液pH=2,水相与有机相相比为3∶1,萃取时间为8 min,5级萃取下的总萃取率为99.29%;反萃适宜的有机相与水相相比为10∶1,反萃剂硫酸溶液的体积浓度为8%,8级反萃下的总萃取率为99.70%。  相似文献   
50.
在聚光型光伏系统中,聚光光斑的幅照度不均匀性会降低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并且造成光斑局部点的能量过高,灼伤光伏电池.根据非成像光学理论,介绍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焦点法设计线聚焦菲涅耳聚光器的方法,并与传统采用共焦法设计的线聚焦菲涅耳聚光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能量聚光比以及最大能量透过率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分布式焦点法设计的菲涅耳聚光器可使聚光光斑的辐照度均匀性得到很大改善,有利于提高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延长光伏电池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