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料仓中的压力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设计角度出发,对粉体料仓内的压力分布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整体流和中心流料仓的静态和动态压力。最后还给出了一个压力分布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62.
介绍了粉体混料仓的型式及掺混原理。根据粉体物料的流化性能与流动性能 ,以及混料仓内能量的提供形式及掺混方式 ,可就某一种混料仓对某一特定操作条件的适用性作出估计  相似文献   
63.
数值模拟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辣椒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一套超临界流体萃取实验装置,研究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辣椒油的实验条件。考 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原料颗粒大小以及二氧化碳流量对萃取率的影响。基于萃取器单元的质量守 恒原理建立了微分方程,对一定萃取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64.
超临界辅助雾化法制备红霉素超细微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超临界辅助雾化(SAA)过程是近两年才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微粒的新方法,是一种高效的超细粉体制备技术,在药物超细化处理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自建的超临界辅助雾化过程实验装置上,以红霉素-乙醇-二氧化碳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混合器压力和温度、溶液浓度及进液速率对微粒形态和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用乙醇做溶剂可制备出粒径在1~3 μm的红霉素超细微粒,大部分微粒形态呈完整的球形;各影响因素对微粒粒径及粒径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混合器压力对微粒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最明显,混合器温度的影响最小,微粒粒径及粒径分布可通过改变操作参数进行控制;在本研究范围内,最优操作条件为混合器压力10.5 MPa,混合器温度70℃,溶液浓度15 mg·min-1,进液速度9 mL·min-1.实验制得的微粒适用于吸入式给药.  相似文献   
65.
关于超临界流体染色的工艺基础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超临界流体染色 (SFD)是一种在技术、经济和环保等方面极具优势的染色新工艺。简要分析了现有水染工艺的缺陷 ,重点论述了SFD工艺的特点、基础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今后的目标、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等  相似文献   
66.
文章总结了在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编制防洪评价报告的要点.  相似文献   
67.
68.
利用自建的一套间歇式超临界生物质气化实验装置,在水的近临界态和超临界态,以葡萄糖为生物质模型化合物,以制取氢气为目的进行实验研究。选用氧化钙为二氧化碳脱除剂,对比在添加氧化钙前后,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和n(Ca)/n(C)等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新的超临界生物质气化制氢最佳工艺条件:温度在480-530℃,压力在临界压力以上,葡萄糖质量分数在2.5%-5.0%,反应停留时间在3-5 min,n(Ca)/n(C)在0.45-0.52,H2质量分数可以达到67.5%.  相似文献   
69.
本文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沙棘油,建立了一套实验流程,分别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以及颗粒大小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根据萃取器单元的质量守恒建立了微分方程,并对一定萃取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本文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实际萃取行为。  相似文献   
70.
超临界流体萃取固态物料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萃取速率和萃取量是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对超临界流体萃取固态物料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各种动力学模型所描述的萃取机理和模型的求解方法 ,并对各种模型进行了比较 ,指出了各自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