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工业技术   1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向量机方法可以在应用较少样本条件下,找到样本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应用向量机学习部 分拟定因素下氮气泡沫辅助蒸汽吞吐数模结果,归纳出多因素之间一般规律。通过学习得出的规律,优化各种应用 条件的注入参数。该方法操作简单,结论可靠。  相似文献   
52.
DLF低张力泡沫体系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研制出的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新型起泡剂DLF,对其表/界面张力、起泡能力、稳定性、耐油性等静态性能以及驱油效率和提高采收率等动态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DLF的最佳适用浓度为0.5%,在优选浓度下的表/界面张力以及起泡性能和稳定性均能达到最优水平,且DLF泡沫具有很好的耐油性能以及洗油能力,模拟油藏条件下可提高洗油效率达23.06%。在低张力洗油和泡沫的调堵、分流的综合作用下,DLF低张力泡沫驱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同步分流调剖效果,最大限度地挖潜高、低渗岩心,尤其是低渗岩心中的剩余油,后续水驱结束后,综合采收率提高28.9%,低渗岩心提高约48.8%,高渗岩心提高约21.6%。  相似文献   
53.
针对目前油砂沥青等超稠油油藏热采过程中相渗规律研究较少的现状,通过非稳态热水驱实验,利用JBN 方法计算油水相对渗透率,探究温度对油砂沥青相渗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含油砂沥青储层而言,油相相对渗透率较大,水相相对渗透率很小,油水相对渗流能力极不平衡;随温度升高,束缚水饱和度增大,残余油饱和度减小,油水相对渗透率都增大,两相共渗区间扩大;超高的原油黏度和胶质沥青质含量是造成油砂沥青相渗规律有别于稀油的主要原因;高黏油相对水相的阻碍作用使水相相对渗透率远小于油相相对渗透率;温度升高,原油黏度减小,胶质沥青质解吸,进而影响油水分布、润湿性及水相黏性指进程度,引起渗流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54.
纳米颗粒因其独特的纳米效应在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超低渗储层孔喉细小,纳米颗粒的吸附滞留对其储层物性影响较大。基于SiO2纳米流体在超低渗岩心中的驱替实验,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实验测试纳米颗粒在岩心中吸附量,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驱替结束后岩心切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流体质量分数(0.01%~0.50%)的增加,岩心注入压力升高,纳米颗粒滞留率增大(7.60%~87.50%)、渗透率损失率最高可达96.46%。后续NaCl溶液驱替仅可带走少许吸附不稳定的游离态纳米颗粒,但未明显缓解吸附滞留情况,纳米颗粒已在岩心中形成了有效封堵。为了不影响后续流体的注入,超低渗砂岩注入SiO2纳米流体的质量分数不能大于 0.01%。驱替结束后岩心切片的 SEM 扫描图像显示,纳米颗粒集中吸附在岩心前段的孔喉和基质表面,占据流体渗流通道,引起孔喉结构变化。纳米流体浓度越大,颗粒聚集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55.
通过实验,研究了水驱后及在不同开采阶段注入不同浓度聚合物对聚合物驱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浓度增加,采收率提高;当聚合物浓度为1500mg/L时,采收率达25%;再增加聚合物浓度,采收率提高幅度不大。并且聚合物注入时期越早,得到的采收率越高。大庆萨中油田现场试验表明,采用聚合物浓度为2000-2500mg/L的聚合物驱得到的采收率是邻近区块采用聚合物浓度为1000mg/L聚合物驱的2倍左右,并且聚合物段塞的突破时间大幅延长。  相似文献   
56.
常规酸化具有酸液分布不均匀、残酸返排不彻底等缺点.泡沫酸对地层渗透率和油水层都具有选择性,泡沫中气体膨胀能为残酸返排提供能量,使得残酸返排更彻底,携带能力强,返排时可将固体颗粒和不溶物携带出井筒.氮气泡沫酸化在华港104-P2井中的应用可以看出,该井在钻井完井过程中,由于固相颗粒侵入地层,黏土膨胀,使近井地带受到了严重伤害,常规酸化解堵措施无效果,泡沫酸化有效地解除了钻井完井过程中造成的地层污染,使油井恢复了正常产能,表明氮气泡沫酸化是一项解决钻完井过程中地层伤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7.
采用高压水射流泡沫冲洗油管是油管内冲砂解堵的有效手段,冲砂装置的结构与性能决定了冲砂解堵的效率.选择圆锥收敛形冲砂喷嘴进行了水力冲砂性能的试验研究,确立了水力模型,构建三维建模虚拟样机并进行运动仿真及可行性分析.提出了液流自动力双向往复式旋转喷头的设计构想,为冲砂喷头的研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8.
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是油藏方案设计、动态预测和数值模拟中最为重要的输入参数。其中,聚合物的宏观黏度与聚合物经过多孔介质后的剪切黏度具有很大差异。为了进一步完善聚合物驱设计过程中的黏度,采用室内物理模拟方法,利用岩心驱替装置系统分析了不同渗透率、不同质量浓度聚合物的剪切流变性。结果表明,聚合物经过多孔介质剪切后表观黏度均下降,随着岩心渗透率降低,黏度降解的程度增加,黏度损失率均随岩心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相同渗透率条件下,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聚合物溶液剪切后表观黏度升高。当聚合物质量浓度低时,黏度剪切降解对渗透率不敏感,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黏度损失率增加,黏度与剪切次数呈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59.
在轮古常压渣油(简称轮古常渣)中加入一定量的油酸,采用Rheostress300型流变仪测定油酸对轮古常压渣油流变特性曲线、黏-温曲线以及触变曲线等流变性质的影响,并采用柱色谱法、饱和蒸气压渗透法(简称VPO法)、流变性参数法、Zeta电位法和小角X光散射法(SAXS法)分析了油酸对轮古常渣沥青质的含量、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缔合度和胶粒大小的影响,从而揭示油酸对轮古常渣胶体流变性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油酸能使轮古常渣沥青质的含量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并使沥青质缔合度和胶粒平均半径减小,从而有效地改善轮古常渣的流动性能,使其黏度减小,触变程度降低,并在较低温度下呈牛顿流体状态流动。  相似文献   
60.
针对普通泡沫体系在高温油藏环境下稳定性差的问题,选用疏水纳米SiO_2颗粒增强苯磺酸盐类耐温泡沫剂HY-4的高温稳定性,评价了HY-4与纳米颗粒复配前后的泡沫性能,分析了纳米颗粒的稳泡机理,评价了泡沫体系的耐温性能,对比了两种泡沫体系的高温封堵能力。结果表明,0.5%HY-4与1.0%疏水纳米SiO_2颗粒复配体系的泡沫性能最优;在150℃之内,复配体系老化12 h后的泡沫性能明显优于HY-4泡沫体系;复配体系泡沫平均粒径小于HY-4泡沫体系,且静置1 h后泡沫粒径变化较小;在150℃下,复配泡沫体系对岩心的封堵能力优于HY-4泡沫体系,岩心产出泡沫的粒径小、球形度高、抗挤压能力强。疏水纳米SiO_2颗粒可大幅增强泡沫稳定性,提高泡沫体系的高温封堵能力。图23参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