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工业技术   1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胜坨油田岩石三轴抗压强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胜坨油田高含水期出砂严重的实际情况,对该油田的储层砂岩进行了岩芯三轴抗压强度试验,获得了可靠的试验数据。通过对测井数据和岩芯试验数据分析比较,选择了几个与岩石三轴抗压强度密切相关的数据作变量,通过不断引入重要变量、检验旧变量和剔除不重要变量的方法,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岩石三轴抗压强度与井深、岩石密度、孔隙度、声波时差、杨氏模量等数据的回归关系式,用于现场计算地层岩石三轴抗压强度和指导防砂、压裂等油田开发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现有二氧化碳埋存量的预测模型未能考虑地下水入侵的影响。在基本假设条件下,推导出地下水侵入量简化计算模型;结合现有理论埋存量的预测模型,对其进行改进,提出考虑地下水入侵的二氧化碳埋存量计算模型。为便于分析研究地下水侵入的影响,引入埋存当量的概念。采用CMG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模拟Wasson Fluid油藏注入纯二氧化碳驱替剂的油田开发过程,结果表明地下水侵入对二氧化碳埋存的影响不可忽视,对改进模型的精确性进行验证,表明改进的埋存模型较已有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高分子添加剂射流结构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三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对不同浓度的添加剂射流在淹没条件下的时均流场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添加剂射流的结构可分为初始段、过渡段和基本段三个区域,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添加剂射流比清水射流的等速核长,浓度为100—200 mg/L时等速核最长,无因次等速核长度约为5.39—5.46,之后随着浓度的增加,等速核逐渐变短。在基本段内断面轴向时均速度分布具有自模性,浓度越大轴心速度衰减越快,射流的边界扩展越大。  相似文献   
14.
斜井多井系统压力响应的有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于任意倾斜角度、任意变化产量、任意排列形式的任意多口斜井的多井系统的压力响应提出了一种有效算法,并且通过计算实例进行了验证。算法可用于邻近斜井产量变化条件下的试井资料解释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多相泡沫体系调驱提高原油采收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复配泡沫和聚合物凝胶微球形成多相泡沫体系,并进行了多相泡沫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驱油实验。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对聚合物凝胶微球的粒径进行测量,其粒径分布均匀,且与地层孔喉匹配。针对多相泡沫的起泡能力和稳定性,采用搅拌法对其各组分的浓度进行优选。微球封堵试验表明,微球能在岩心中不断地封堵和运移,使注入压力和阻力系数增加,后续水驱仍有较高的残余阻力系数。在双管非均质驱油试验中,多相泡沫优先进入高渗管并具有良好的调剖效果,从而改善地层非均质性,使泡沫驱替低渗管,调剖与驱油结合,有效地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计算了超临界CO2和超临界CO2-乙醇体系的溶解度参数,并分析了体系内粒子间距离的径向分布函数。结果表明,超临界CO2的溶解度参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且随体系密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添加乙醇可明显提高超临界CO2的溶解度参数,且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在相同条件下的溶解度参数也增大。乙醇分子可与CO2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而提高CO2的极性,从而提高体系的溶解度参数;超临界CO2-乙醇体系中,分子间,特别是乙醇分子间存在聚集现象。当体系压力较低时,增大压力,可大幅度减弱乙醇分子间的聚集程度,使体系的溶解度参数迅速增大;但继续增大压力到一定程度时,乙醇分子间的聚集程度达到定值,即乙醇已均匀分散在CO2中,溶解度参数随压力的变化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型压裂液管流测试装置,对新型聚合物压裂液在水平管及竖直管内的携砂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常规胍胶压裂液进行了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平管中,聚合物携砂液的临界沉降及临界悬浮速度均随管径的增大而升高;砂比升高过程中,临界沉降及悬浮速度在低砂比阶段变化不大,在高砂比阶段显著升高。 在竖直管中,随着砂比的升高,聚合物携砂液的压力梯度逐渐增大且支撑剂在管底的沉积现象加剧,当砂比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发生管内砂堵现象。 在 2 种类型管道内,新型聚合物压裂液相对于常规胍胶压裂液均表现出良好的携砂性能。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驱窜聚影响因素及防窜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聚合物驱油是化学驱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油田长期注水开发导致油藏储层及流体物性发生较大变化,使得聚合物驱油过程中经常出现高渗透条带聚合物窜流,从而降低了驱油效率。通过微观的可视化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在不同渗透率级差下的窜流规律,以及聚合物注入速度和质量浓度对聚合物驱窜聚的影响。从凝胶堵剂和注聚合物措施实施方案2个方面研究了防窜措施。矿场试验证明,建立的防窜措施有较好的适应性,提高了聚合物利用率,扩大了聚合物驱的波及体积,单井含水率下降了5%,累积增油量为426t。  相似文献   
19.
油井堵水后,近井地带的地层渗透率明显降低,堵水前后压力特征明显不同,可通过分析其压力变化来评价堵水效果.应用渗流力学基本理论,建立了油井堵水后的压力预测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及反演,得到堵水后地层压力解析解,并对堵水后地层压力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初始渗透率越低、封堵半径越大、堵水后产量越高、生产时间越长,地层压力越低.  相似文献   
20.
水平井泡沫流体冲砂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井冲砂作业时由于地层压力较低冲砂液漏失严重,泡沫流体冲砂技术可以有效减轻低压水平井的漏失问题,提高冲砂效率。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泡沫流体的携砂能力,得到了泡沫流体的携砂规律,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当泡沫特征值为0.85时泡沫流体的黏度达到最大值1.14Pa·s,直径为0.5mm的砂粒的沉降速度为10-4~10-3m/s,几乎可以悬浮在泡沫中;在接近水平的环空管道,泡沫流体的携砂性能远大于混气水和水的携砂性能,泡沫流体更适合于水平井的冲砂洗井。现场应用实例证实了泡沫能有效防止地层漏失,顺利建立起油套循环,作业后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泡沫流体冲砂洗井技术是清除低压水平井井底出砂的一项有效措施,对现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