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工业技术   9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以五水合四氯化锡和碳酸氢铵为原料,用气-固相反应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锡,并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粉末进行了表征。气-固相反应制备纳米二氧化锡的最佳工艺为:五水合四氯化锡和碳酸氢铵的物质的量比为1:8,焙烧温度240℃,焙烧时间24h,热处理温度500℃,热处理时间0.5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二氧化锡的粒径约为5~10nm,产率达84.3%。  相似文献   
82.
为了得到重钙的粒度分布和超细粉碎工艺条件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了行星式球磨机中重钙的湿法超细粉碎过程,主要考察了氧化锆球的直径、球的填充率、浆料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球磨机自转速度及球磨时间对重钙粒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重钙的粒度分布符合经验方程R(d)=kd^n/(d50^n+d^n),方程参数和粉碎工艺条件之间的关系可用多项式y=a+∑1=1^3 ∑i=1^4 bi^j xi^j+b5^1x5+b5^2x5^2表示,应用这两个方程可以模拟和预测行星磨中重钙湿法超细粉碎过程的粒度分布。  相似文献   
83.
为了优化两段氧化法制备四氧化三锰的工艺,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反应温度、锰离子的加料速度、氨锰物质的量比、固相氧化温度、固相氧化时间对总锰质量分数的影响。试验得出制备四氧化三锰的工艺条件为:原料氨锰物质的量比2:1,锰离子的加料速度30mL/h,反应温度95℃,固相氧化温度200℃,固相氧化时间3h。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四氧化三锰是γ-Mn3O4,总锰质量分数为71.0%,平均粒径为1.23μm。  相似文献   
84.
离子交换分离磷矿脱镁废水中镁离子的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动边界模型积分方程描述了001′7树脂脱除磷矿脱镁废水中的Mg2+的有限浴交换动力学,得到了动力学总方程. Mg2+的交换过程属颗粒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24.11 kJ/mol,[Mg2+]的表观反应级数为1.0.  相似文献   
85.
LiMgxFe1-xPO4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正极材料LiFePO4的充放电性能,用Mg对LiFePO4进行掺杂,研究了Mg掺杂量对LiFePo4性能的影响.掺杂Mg可提高LiFePO4的容量,x=0.05时,用80 mA/g的电流进行充放电,循环20次后,放电比容量可达115.19 mAh/g.  相似文献   
86.
蔗髓低温还原焙烧-浸出低品位软锰矿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蔗渣造纸工业废弃物蔗髓为还原剂,研究了低温焙烧还原浸出软锰矿的新工艺. 考察了蔗髓与软锰矿中锰的质量比、焙烧时间、焙烧温度、搅拌速率、浸出温度、浸出时间、H2SO4浓度和液固比对锰浸出率的影响,并分析还原焙烧过程. 结果表明,锰浸出率随蔗髓用量、焙烧时间、焙烧温度、搅拌速率、浸出温度、浸出时间、H2SO4浓度和液固比增加先增加然后基本保持不变. 蔗髓热解生成还原性气体有机物将软锰矿中高价锰氧化物MnO2还原为低价MnO. 适宜的焙烧还原浸出条件为:蔗髓/锰质量比0.62:1、还原焙烧温度350℃、还原焙烧时间60 min、浸出搅拌速率200 r/min、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40 min、H2SO4浓度3.0 mol/L、液固比6 mL/g. 在此条件下,软锰矿的浸出率可达97%.  相似文献   
87.
木薯酒糟还原浸出低品位软锰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木薯酒糟作还原剂,在硫酸水溶液中浸出低品位软锰矿。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木薯酒糟用量等因素对锰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锰浸出率大小的顺序为: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木薯酒糟用量。木薯酒糟还原浸出低品位软锰矿适宜条件:硫酸浓度为3.13 mol/L、反应温度为90 ℃、反应时间为3 h、木薯酒糟与软锰矿质量比为0.3。在此条件下,锰的浸出率达到94.8%。  相似文献   
88.
以LiH2PO4、LiF和V2O5为原料,蔗糖为还原剂,用碳热还原法合成了Li3V2[(PO4)1-xFx]3/C(x=0、0.02、0.05、0.08、0.10和0.15),并用X射线衍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循环伏安、交流阻抗谱和恒流充放电技术研究了F-掺杂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掺杂Li3V2(PO4)3/C与纯Li3V2(PO4)3/C均为单斜结构,但少量的F-掺杂可提高电极反应可逆程度和电导率,降低电荷传递阻抗;在所得的F-掺杂材料中,Li3V2[(PO4)0.95F0.05]3/C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3.0~4.2V (vs.Li/Li+)循环时,电极的0.5C放电容量为124.4 mA·h/g,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8.5%,15C下的放电容量为84.7mA·h/g,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7.4%,而Li3V2(PO4)3/C的仅为59.2 mA·h/g和89.0%.  相似文献   
89.
Ce含量对Al在3.5%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元素及其含量对铝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是铝合金开发利用的重要研究课题,采用高频熔炼方法制备Al1-xCex(x=0,0.2%,2.0%(原子分数))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金相分析、电化学测试、扫描电镜和能谱等分别对制备的Al1-xCex合金的结构、动电位线性扫描极化曲线、浸泡与电化学腐蚀前后表面形貌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对Al1-xCex在3.5% NaCl溶液中耐腐蚀性能与铈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由于Cl-离子的存在,铝在3.5% NaCl溶液中发生点蚀破坏;稀土Ce的加入能够细化晶粒,改善合金微观结构,减弱Cl-离子对点蚀的影响;Ce元素在腐蚀表面层富集,有利于形成连续钝化膜,提高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耐蚀能力;微量稀土Ce(0.2%)的加入使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升高,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耐腐蚀性能改善明显;但随着Ce含量的增加,即含量高于铈在铝中的溶解度后,铝与铈将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基底与金属间化合物相界面的存在使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有所降低,Ce含量为0.2%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比Ce含量为2.0%的合金要好.所有合金腐蚀后的主要产物为Al2O3.  相似文献   
90.
为了提高LiFePO4的倍率性能,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Na+掺杂的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恒电流充放电技术、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研究了Na+掺杂对LiFePO4/C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掺杂的LiFePO4/C复合材料具有单一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不存在杂质衍射峰,Na+在Li位掺杂可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和Li+扩散速率,降低电极极化,能有效改善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与LiFePO4/C相比,Li0.99Na0.01FePO4/C的0.5C、2C和5C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7.6、126.4和105.1 mAh/g,并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