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赵妍  成庆林  丁宁  衣犀  孙巍 《当代化工》2015,(3):513-515
基于不可逆热力学的基本原理,根据管输原油的熵产率方程选择合适的"流"与"力",并利用居里原理确定可以耦合的"流"与"力",建立热质耦合的唯象方程组,结合实际物理过程确定各唯象系数的表达式并研究其变化规律。研究成果为建立基于不可逆热力学的蜡沉积模型,进而深入研究原油管道蜡沉积规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2.
23.
在溢流管直径Do和溢流管的伸入长度Lo均分别设定为10mm、20mm、30mm的条件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脱气除砂三相旋流器溢流管直径、溢流管伸入长度进行数值模拟和比较分析。结合脱气、除砂的分离效率规律和压力分布规律,综合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选择最佳结构参数,得到了合理的脱气除砂三相旋流器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4.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采出液的含砂量及伴生气量逐渐增加,另外随着聚合物驱油和三元复合驱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油井采出液的分离难度加大。实现油田高效脱气、除砂已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内锥式脱气除砂一体化三相介质分离水力旋流器的应用,简化了油气集输处理工艺,分离效率高,并使能耗降低。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旋流器的内锥直径对脱气、除砂效果和压力损失的影响,优选内锥直径为30mm,入口流量为1.1m3/h,溢流分流比为60%。  相似文献   
25.
能量与能质寓于同一的客观属体--能,又分别表征能的不同的客观属性.热力学可划分为基础热力学和应用热力学两大类,相应地形成了分别以熵和(火用)为核心的两个热力学参数框架体系.(火用)理论的直接应用是(火用)分析法;其扩展应用是与经济学结合产生的热经济学,与传输学结合产生(火用)传递理论.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保温原油实验环道的传热分析,建立保温含蜡原油实验环道温度场计算模型,计算得到管道内部温度分布,以及管道内壁温度梯度变化规律。对不同环境温度、油流速度和有无结蜡对管道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管内油温与套管中的冷却水温差越大,管壁的平均温度梯度越大;管壁的平均温度梯度随油流速度增加而增大;当管壁上有了沉积物,沉积层内表面的温度梯度比初始时刻有所降低,降幅随着距离入口端长度的增加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27.
长输天然气管道清管作业是保障长输天然气管道安全、平稳、高效运行的基础性措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清管器或因管道变形、冰堵、工艺流程错误及管道三通卡阻等系列原因造成清管器堵塞,影响安全运行。因此有必要分析清管器卡堵的潜在风险,并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堵方法和防止措施,确保管道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28.
油气集输系统在油田生产中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用能结构复杂且耗能巨大,有必要对油气集输系统用能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探究了能量成本分析法、热力学三箱分析法、遗传算法、改进粒子算法、神经网络等在油气集输系统用能评价方面的相关应用,总结了能量分析、分析、数学评价等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能量分析方法能更为简便直观的评价油气...  相似文献   
29.
在建立输油管道基本方程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场协同分析。结果表明:压力场 是输送过程的主导势场,温度场通过改变粘度等物性参数来影响压力场的分布,因而是过程的 辅助势场。  相似文献   
30.
井筒重力热管是利用热管将油藏自身能量即井底热量传递到井筒上部,在无需外加动力条件下实现对井筒近井口流体加热,改善井口流体温度分布,防止近井口结蜡和絮凝,从而降低采油成本。本文利用N-S方程,根据液膜内微元体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热平衡原理,模拟分析重力热管冷凝段冷却温度、加热段加热功率、冷凝段、绝热段长度以及热管内径等参数对热管运行的影响。研究变参数下热管内液膜厚度变化以及冷凝和蒸发换热系数的变化,进而分析得出变参数时重力热管传热特性,为优化重力热管参数和提高热管的换热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使重力热管在最佳传热状态下运行,提高其换热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