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8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02篇
工业技术   425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2篇
  1965年   8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建立多维应力、应变空间的弹塑性本构关系,将一般加载规律一维全量理论的简单弹塑性模型推广到一般加载规律的多维增量理论,并且给出应力空间的加载函数和应变空间的加载函数以及它们之间的正确的变换关系.在此基础上,在应变空间中建立了推导一般加载规律的多维增量理论的本构关系的一种途径.应用这种途径,从应变空间的加载函数出发,推导了等向强化材料的一般加载规律的弹塑性本构关系.理论和实例表明,这种途径对等向强化材料、随动强化材料、理想弹塑性材料和热弹塑性问题都适用.  相似文献   
72.
一种光纤陀螺随机漂移的高精度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小光纤陀螺随机漂移,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其进行ARMA模型辨识.提出一种全局最优的模型阶次搜索算法,将模型适用性检验方法中的BIC(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用于模型阶次搜索,并采用Pandit-Wu建模思想,把二维搜索化为一维搜索,得到了模型阶次的一致性估计.提出了一种改进的U-C算法,并与长自回归模型计算残差法相结合共同估计模型参数.它将非线性参数估计过程转化为线性过程,使用了正置与逆置漂移时序参与估计,以前向和后向模型的滤波误差平方和最小为参数估计的指标,在p+1维空间中求极小值.采用上述方法确定的模型其残差标准差为0.002 4°,最大预报误差为0.011 2°,能准确预报光纤陀螺随机漂移趋势.  相似文献   
73.
九曼 《网友世界》2014,(16):283-283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虽然学分制是教育体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也需要对进行必要的改革,并以思想观念的转变为核心内容进行教育改革,在不断完善学分制的同时实行弹性学制。  相似文献   
74.
本文首次报道了合成除草剂嘧磺隆的一步法及笔者对该反应进行初步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75.
为证明经典变分原理中存在反映的规律为本构关系的变分原理,从非线性弹性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应用变积方法建立非线性弹性动力学Hamilton原理.再应用对合变换法、Lagrange乘子法和局部代入法,将Hamilton原理变换为本构变分原理.论证了该变分原理反映的规律为本构关系,本研究以非线性材料为例,找到了一个新的材料本构关系的获得途径,为数值建模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补充和完善了经典变分原理中对3类基本规律的反映,即:最小势能原理反映的规律为平衡关系、最小余能原理反映的规律为连续关系和本构变分原理反映的规律为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76.
谢向宇  张庆  徐进  罗军  陈煜 《轴承》2019,(9):23-27
基于UG建立轴承的实体模型,在HyperMesh/LS-DYNA中实现承受径向载荷、转速和摩擦力等条件的显式动力学仿真,并对损伤轴承与未损伤轴承的应力、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等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轴承最大应力位置处于内圈滚道损伤表面,内圈损伤轴承应力比未损伤轴承大,且内圈损伤会影响滚子和内圈挡边的应力;内圈损伤时内圈与滚子节点在x,y方向的位移将增大,且随时间变化位移变化更剧烈;损伤轴承滚子节点速度幅值、最大加速度均大于未损伤轴承,且波动程度远大于未损伤轴承。  相似文献   
77.
采用关键事件法对景区网络投诉事件管理进行探索性研究.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本次研究设计和实施的具体过程,包括关键事件的收集、分类.将2015年的网络投诉关键事件分为8个大类,在关键事件分类讨论的基础上,总结了网络投诉事件对景区管理的启示,并为改善景区投诉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8.
微气泡的质量决定了其在水质工程、矿物浮选工艺等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因此在投入使用前应对其粒径分布进行测试评价。借助美国Microtrac公司S3500型激光粒度仪,对国内某公司研制的"微孔管剪切+旋流筛分"组合微气泡发生系统成功实施了激光散射在线测试评价研究。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所产生微气泡粒径集中在50~100μm之间;对基于微孔介质的微气泡产生技术而言,微孔管选择较小孔径的材料有利于得到高质量的微气泡;筛分过程能够有效去除大气泡,进而影响实际输出气泡的整体平均粒径。  相似文献   
79.
针对不同地层岩性特点,需进行个性化PDC钻头设计,其中PDC切削齿的直径是重要的钻头优化设计参数之一。为了探究不同PDC切削齿直径对破岩切削力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方法进行研究。试验所用岩样为石灰岩。单齿破岩试验选取了?13.44、?15.88、?19.05、?21.95 mm的常规圆柱状PDC切削齿和3个不同的切削深度作为试验变量,使用三轴力传感器记录了切削力数据并收集了岩屑,对比了不同试验条件下单齿破岩过程的机械比能和不同直径切削齿的攻击性;使用水平钻机进行了全尺寸钻头破岩试验,对比了3种不同PDC切削齿直径的钻头在3 mm左右吃入深度下的破岩机械比能。试验结果显示:PDC切削齿的破岩切削力并不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吃入深度下,?19.05 mm齿的破岩效果最好;随着吃入深度的增加,切削岩石所需要的力变大。全尺寸钻头破岩试验结果表明,?19.05 mm齿的全尺寸钻头机械比能最低。分析认为,在破岩过程中,PDC切削齿直径会改变岩石内部产生的应力区域,影响PDC切削齿的破岩效果。选取与岩性匹配的PDC切削齿直径能够取得最优的破岩钻进效果。研究结果可为PDC钻头优化设计提供部分理...  相似文献   
80.
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中,煤的燃烧特性对熟料的烧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烟煤、无烟煤以及混合煤三种煤燃烧过程中的着火特性、燃尽特性及燃烧温度,并结合生产实际数据,分析了不同煤种对熟料煅烧的影响。为实践中不同煤种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