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工业技术   7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柯坪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塔里木盆地柯坪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O2-3s)为一套厚13.4 m 的夹灰色薄层状或透镜状灰岩的黑色页岩沉积,黑色页岩有机碳含量0.65%~2.83%,平均为1.63%. 黑色页岩的累计厚度约在11~12 m,有机质类型为Ⅱ型,有机质主要源于藻类和疑源类,黑色页岩的等效镜质组反射率值为1.58%~1.61%. 其形成与中奥陶世庙坡期(相当于Caradoc 期)全球性缺氧事件有关,表现为碳同位素明显地正向偏移,推测这一阶段与缺氧事件有关的高丰度源岩在塔里木盆地分布广泛,为塔里木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段。  相似文献   
42.
塔里木盆地塔中4石炭系油藏成藏过程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中,塔中4石炭系油藏成藏过程具有代表性.对该油藏原油的分子以及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解剖,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和烃类成藏过程中储集层沥青、包裹体的记录,对其成藏过程重新进行了评价.研究揭示塔中地区存在两类烃源灶的分布,分别为中、上奥陶统烃源灶和中、下寒武统烃源灶,它们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复合供烃造就了塔中4石炭系油藏;其中C油组属于原生性一次充注成藏,油源单一,后期几乎没有遭受任何地球化学作用的改造;C属于典型多源、多期充注、后期改造型油气藏,经历了较多的地球化学改造作用;C油藏与C油藏关系密切,部分油气为C油藏调整、改造的产物.  相似文献   
43.
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塔里木是 一个既富油也富气的盆地,它发育寒武系、中上奥陶统、石炭系和三叠-侏罗系等多套烃源岩,这是油气勘探的基础,也决定了其具有多期成藏的特点。分析认为,由于晚期生成的油气经历的破坏运动较少,对于成藏更具有实际意义;早期形成的油藏有破坏也有保存,油气可以在深部保存的必要条件是高压低热流;盆地中发育的五套储盖组合,为大型、特大型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此外,结合具体地质条件讨论了库车油气系统、塔北地区和塔中地区的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44.
塔里木盆地优质气源岩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塔里木盆地优质气源岩(有机碳含量大于等于0.5%)主要赋存于寒武一奥陶系、石炭一二叠系、三叠一件罗系三大层系中,它们具有不同的平面分布规律和不同的岩石学、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据现今的生烃产物类型评价,则包括了仅能生气的气源岩与既能生油、又能生气的油一气源岩两大类型,从而区别于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研究结果表明,特定构造背景下的特殊沉积环境与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及其热演化程度三大因素决定气源岩的发育与否及其质量优劣。  相似文献   
45.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对库车坳陷主要探井和13个露头剖面近160个中生界源岩样品镜质体反射率进行了实测分析,并利用地震测线人工井模拟计算镜质体反射率,初步明确了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系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分布规律。依南2井三叠系—侏罗系源岩实测镜质体反射率为103%~143%,阳1井中、下侏罗统实测镜质体反射率为095%~110%各个露头剖面镜质体反射率存在很大差异,露头剖面成熟度区域上总体呈现西部高(Ro高达181%~183%)东部低(Ro在056%~079%),中部介于东西部之间,北部低(Ro在057%~068%)南部高的特点。在逆冲带,由于近晚期逆冲断层将深部烃源层推到浅部或地表,即使埋深很浅,实测镜质体反射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46.
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裂缝方解石烃包裹体特征及成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中已发现的90%以上油气藏空间分布位置与断裂有关。据裂缝穿插关系、含烃包裹体情况,将塔中奥陶系缝隙按形成时间先后及与油气运移关系分成17种,按成因将17种缝隙分成成岩缝隙和构造裂缝,其中构造裂缝可进一步分成3期。据方解石脉中含烃包裹体情况将烃包裹体分成4期。对含不同期次烃包裹体的脉体进行碳氧锶同位素分析,表明方解石脉为深埋成岩期充填,含第Ⅰ期烃包裹体和含第Ⅲ期烃包裹体的方解石有深部寒武系重溶锶的混入,含第Ⅱ期烃包裹体和含第Ⅳ期烃包裹体的方解石主要受奥陶系围岩重溶锶的控制。在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塔中Ⅰ号坡折带寒武系烃源岩排出的油气通过中奥陶统、上奥陶统灰岩是由下向上运移的,虽然有油通过但未储集。晚海西期,推断由北侧满加尔凹陷深部中奥陶统、下奥陶统烃源岩的油向南移动到塔中Ⅰ号坡折带浅部的奥陶系灰岩中储集,同时这一时期也有下部寒武系烃源岩排出的油和气进入中奥陶统、上奥陶统灰岩储层中。喜马拉雅期形成的第Ⅳ期烃包裹体在TZ26井、TZ24井和TZ62井最为常见,其北西边的井较少含有第Ⅳ期烃包裹体,油气可能由北西深部向南东浅部运移,经过了调整,而形成了现今油气藏。第Ⅲ期、第Ⅳ期烃包裹体对应的油气活动是形成大油气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7.
中国岩溶储集层分类与特征及相关的理论问题   总被引:31,自引:10,他引:21  
中国岩溶储集层分布广泛,可建立地质、录井、测井和地震综合识别标志,并可应用不整合面、洞穴碎屑充填物岩性及其古生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定时断代.其成因类型包括潜山、礁滩体,内幕、顺层深潜流、垂向深潜流和热流体岩溶,前3个属于基准面岩溶,受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控制;后3个为非基准面岩溶,主要受构造和断裂控制.岩溶相带划分应充分考虑基准面、非基准面岩溶的内在联系和深部湍流带的存在以及岩溶成因类型.含油气盆地碳酸盐岩层系溶蚀流体的复原及溶蚀孔洞缝和大型溶洞溶蚀机理分析对油气储集层评价和预测至关重要.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方面,强调在进一步深化非地带性内营力研究的同时,应加强对地带性外营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48.
<正>1原接入方式存在的问题山东泉兴水泥有限公司余热发电二期项目2012年4月26日开工建设,11月26日并网发电。设备部在组织审查二期余热发电接入系统设计时,发现原设计不合理,不能最大化实现二期余热发电的效益。原设计方案是将一、二两期余热发电接入点  相似文献   
49.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缓解天津天钢集团有限公司坯料紧缺的现状,提高高线厂对坯料规格的适应性,在原摩根26架轧机基础上,对摩根轧制工艺进行设计调整,提高轧机对坯料的适应能力,拓宽企业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50.
海相烃源岩中铁的来源受气候、时代、海水中生物量、海水性质、海洋基底等多因素影响。在稳定的浅海陆棚环境发育的泥岩中,铁元素丰度主要受控于沉积物颗粒大小和有机质丰度,铁元素丰度与有机碳丰度呈正相关关系。十万大山盆地的三化、大寺、旧城、油隘4个研究区域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陆棚泥岩沉积环境相对稳定,烃源岩中的铁元素丰度与有机碳丰度存在正相关性。深入研究铁元素丰度与有机碳丰度的相关性,可为地层对比以及判识沉积环境提供一定信息。图2参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