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5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1.
制备了树脂@α-FeOOH的合成材料.研究了树脂@α-FeOOH与含锰废水的反应规律,揭示了树脂@α-FeOOH除锰机理.树脂@α-FeOOH用量为2.2 g/L,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2 h的最佳条件下,树脂@α-FeOOH的最大锰去除容量达到77 mg/g,除锰率达到99.9%.除锰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2.
33.
利用沁水盆地大宁煤矿的原生煤和构造煤系列等温吸附实验数据求各自温度-压力-吸附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证实吸附过程是放热过程。定义了等量吸附焓、单位等量吸附焓和单位等量解吸焓。计算出在吸附量均为45 cm~3/g时,构造煤的单位等量解吸吸热比原生煤要少吸热0.158 kJ/(mol·cm~3·g)。相较于原生煤,构造煤优先解吸;相较于放热过程,埋深强化解吸;相较于原生煤,构造煤更容易从环境中吸入解吸所需的能量;相较于原生煤,构造煤自身的低渗透率和低坚固性系数更容易导致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在碱性品红目视比色测定岩盐中微量溴的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光电比色法测定原煤中微量溴的新方法。实验表明:三氯甲烷萃取四溴品红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70nm处,在0.4μg/mL~2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达0.994 1;选择确定各试剂加入的最佳剂量,经试剂加入序列全面实验,进行了溶(熔)矿方法对照,确定了半熔剂的使用剂量、半熔温度、半熔时间和沸水浸取时间。拟定了分析流程,并对4件煤样进行了加标回收,回收率在85.71%~106.35%范围内,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5.
卫星广播电视是当前广播电视解决覆盖最有效、最先进、最便捷的途径,但卫星信号到地面,电波经过的距离很远,会受到其他通信信号、大气层(对流层、电离层等)、太阳、宇宙噪声、流星等各种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36.
中国力学学会流控专委会,四川省液压气动技术开发交流中心于1993年4月19日在重庆大学召开了重庆地区第三届理事工作扩大会议。学会所属各高校、各厂、各研究院(所)的教授、厂长、总工、所长等六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力学学会流控专委会委员、四川省液压气动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理事长唐中一教授作了工作报告,副理事长重庆液压件厂厂长甘国瑞  相似文献   
37.
基于直接位平面替换的LSB信息隐藏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经典LSB信息隐藏技术隐蔽性较低的情况,提出了基于直接位平面替换的LSB信息隐藏技术.实验表明,该算法隐蔽性强,信息嵌入量高,抗干扰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张学梅  董海山  周智明  李海华 《兵工学报》2010,31(10):1341-1345
苦味酸经4-氨基-1,2,4-三氮唑替代亲核取代(VNS)氨化,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合成了一氨基苦味酸和二氨基苦味酸,两者的产率分别为81%和78%.产物的结构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利用DTA-TG研究了两种化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并对其撞击感度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一氨基苦味酸和二氨基苦味酸的热分解峰值温度分别为243.7℃和286.9℃;一氨基苦味酸和二氨基苦味酸的特性落高h50值分别为42.8 cm和56.1 cm;氨基的引入使热分解峰值温度升高、撞击感度降低。  相似文献   
39.
李东  张学梅  郝静远  马青华 《化工进展》2019,38(z1):104-109
用鄂尔多斯盆地的长焰煤、肥煤、瘦煤和贫煤4个煤样的系列等温吸附实验数据来验证一个温度-压力-吸附方程,并探讨等量吸附时吸附平衡压力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求等量吸附焓。提出单位等量吸附焓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煤样等量吸附焓为负值,证实吸附过程是个放热过程;对于同一煤样,单位等量吸附焓随吸附量的增加而下降是由于吸附介质表面的能量不均匀性所造成。正因为吸附过程是个放热过程,所以吸附先发生在能量较高的位置上,以便放出更多能量;在相等吸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高阶煤有较大的单位等量吸附焓,必有较大的吸附量。同时高阶煤吸附量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而快速衰减,而中低阶煤吸附量衰减却没有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40.
影响煤炭燃烧过程中固硫效率的条件较多,主要针对原煤中全硫、固硫剂种类、钙硫摩尔比三个因素,以提高固硫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将煤样和固硫剂按照既定的正交表进行混合,按照国标(GB/T 212-2008)进行灰样的制备,采用库伦滴定法分别测定煤样和灰样中的硫,分别采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原煤中全硫是影响固硫率的主要因素,固硫剂种类对固硫率的影响最小,最优水平为原煤中全硫为1.48、固硫剂为Ca(OH)_2、钙硫摩尔比为1.1,固硫率可达到69.60%,满足陕西省洁净煤地方标准要求(甲类地区固硫率大于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