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工业技术   2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基于GPIF模式的USB接口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了USB2.0传输控制芯片CY7C68013的通用可编程接口(GPIF)与A/D转换芯片ADS805的连接方案,给出了基于GPIF模式接口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软硬件的设计方法。展示了GPIF功能强大、简便易用和安全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52.
53.
CDMA2000芯片操作系统安全部分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卡芯片存储了用户敏感的私密数据,关系着运营商及用户的切身利益,在较小的芯片容量下提高芯片数据的安全性及正确性是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对CDMA2000网络分组数据业务中智能卡芯片操作系统的安全模块进行了体系结构设计,对网络接入认证鉴权算法进行分析并优化实现,对文件访问控制、报文鉴别、数据加密通信等进行设计,引入Flash改写及多个文件擦写的掉电保护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安全高效,能进行数据出错检测和恢复,保证了智能卡数据在存储和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有效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54.
通信装备抢修时间优化与备件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战时通信装备备件储备数量确定问题,在抢修器材携带量有限的约束条件下,提出了一个以平均抢修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的备件优化模型;并运用线性规划理论对模型进行求解;给出了一个应用示例,求出确定抢修方法下携带抢修器材量的最优解和最短抢修时间,并结合该示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携带抢修器材最大质量与平均抢修时间和最优解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水中微小粒子粒径的激光成像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利用激光片光源、CCD图像传感器及计算机图像信号采集与处理技术实现水中微小粒子粒径成像测量的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测量原理、系统组成及其相关实验的结果.实验表明粒子像径与粒径之间存在明确规律,且测量结果稳定,操作简单,为河流悬沙粒径和水流空化气泡粒径的快速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6.
利用岩芯、测井及各种分析化验等资料,通过对各种沉积相识别标志的分析,研究了沈家铺油田枣Ⅴ油组沉积相,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认为本区枣Ⅴ油组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微相类型有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水下分流次河道沉积和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在此基础上,利用岩石热解(Rock-eval)和薄层色谱(TLC-FID)等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定量评价了各微相的含油性,这种尝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7.
应用虚拟技术加快汽车开发进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虚拟开发技术应用在汽车开发过程中 ,用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详细介绍了虚拟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数字化模型、计算机辅助工程、虚拟现实方法、人工智能、产品数据管理、同步及并行工程、快速样车技术 )的主要组成部分及特征。通过分析可知 :实施虚拟产品开发技术和开展并行工程可以使产品开发过程得到优化和集成 ,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8.
利用岩芯、测井及各种分析化验等资料,通过对各种沉积相识别标志的分析,研究了沈家铺油田枣Ⅴ油组沉积相、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认为本区枣Ⅴ油组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微相类型有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水下分流次河道沉积和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在此基础上,利用岩石热解(Rock-eval)和薄层色谱(TLC-FID)等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定量评价了各微相的含油性,这种尝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9.
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带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车-莫古隆起的形成、演化控制了中央坳陷带中生界油气的成藏与演化。中、晚侏罗世,油气较大规模充注,形成了早期"车-莫古油气聚集带";侏罗纪末期地层抬升剥蚀,部分油藏遭受破坏;早白垩世末--古近纪,油气大规模充注,形成了中期"车-莫古油气聚集带",是中央坳陷带侏罗系和白垩系原生油气藏的主要成藏期;新近纪以来,"车-莫古油气聚集带"最终破坏,中央坳陷带现今油气分布面貌最终形成。总体而言,早期(中侏罗世晚期--古近纪)隆起背景控制中央坳陷带中生界的油气富集,晚期(新近纪以来)构造调整决定该区现今的油气分布。车-莫古隆起及两翼油气资源丰富,尤其是其南翼的中、上侏罗统剥蚀区,保存条件好,受后期构造运动影响小,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60.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红河油田延长组油气运聚规律不明确,制约了进一步的油气勘探。综合地质、气测录井、测井数据以及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分析结果,推导出在致密砂岩条件下油气沿断裂向下输导的压力衰降梯度模型,进而对红河油田延长组油气输导机制进行研究,剖析油气运聚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油气沿断层向下输导的压力衰降梯度为(0.028±0.01) MPa/m,沿裂缝向下输导的压力衰降梯度约为0.24 MPa/m;油气先沿裂缝垂向输导、再沿断层垂向输导的运移接力的压力衰降梯度为0.14~0.18 MPa/m。在早白垩世晚期,研究区油气主要来自长7段主力烃源岩,在异常高压的驱动下,沿断层破裂带及裂缝垂向运移至长8段,并在长8段输导层中进行短距离、小范围、树枝状的侧向运移,至有效区域聚集成藏。红河油田长8段有利勘探目标为断裂系统开启与输导层发育叠合区、储层物性"甜点"区域的岩性圈闭及局部良好侧向封堵条件的岩性-构造圈闭、超压带剩余地层压力低值区与相对低势区的叠合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