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97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凌阳十六位单片机SPCE061A,能识别不同节奏舞曲的智能机器人。凌阳SPCE061A单片机内部集成了专门处理语音信号的ADC、DAC、AGC等电路,能非常方便地实现对麦克风音乐信号的放大和采集。在数据处理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FFT变换,并由此来识别不同舞曲的节奏,并利用变址法和离散傅立叶变换系数WN程序化等方法进一步提高FFT变换的计算的速度。利用这种方法,通过多次试验能实现对慢三和慢四舞曲的识别。  相似文献   
62.
铜鼓县是赣西北边陲的一个山区多林县,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的重点林业县之一。同时,山涧遍布,溪河交错,水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蕴藏量9.02万千瓦,可开发利用5.86万千瓦。  相似文献   
63.
HNO_3预平衡的30%TBP-煤油经γ辐照后对RuNO络合物有严重的保留作用,即不易用酸碱洗涤去除。将辐照溶剂分为碱萃相、水萃相和中性相,实验证明对Ru有保留作用的是中性相,而不是水萃相。进一步实验表明,造成辐照溶剂中Ru保留的主要是稀释剂的辐解产物。30%TBP-十二碳异羟肟酸-煤油对Ru有明显的保留作用。  相似文献   
64.
基于BCDM的双时态关系代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双时态概念数据模型BCDM是一种重要的时态数据库模型,基于BCDM模型,建立了一种双时态关系代数.首先,对时态数据库事务时间和有效时间进行规范化的定义,给出BCDM中时间元素的规范化定义和演算描述;而后,定义时态映射,用以描述BCDM中的双时态元组,并形式描述时态映射的演算;最后,用时态映射定义的元组对双时态关系进行定义,并由此给出双时态关系代数运算的形式化描述.  相似文献   
65.
基于最小二乘与D-S证据理论的WSN层次式数据融合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磊  余阳  王霄  吴银锋 《测控技术》2010,29(5):23-26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融合技术是降低网络数据通信量、节省节点能耗和延长网络寿命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在兼顾降低数据量的同时提高对事件的识别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和D-S证据理论的层次式数据融合算法。算法在Sink节点上,以最小二乘算法融合从传感器节点上传的数据,降低了Sink节点与监控中心的通信量;在监控终端上采用D-S证据理论建立识别框架,通过证据的不断积累,提高了事件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66.
时态工作流过程模型及其合理性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阳  汤庸  潘茂林  郑婷婷  麦健彬 《软件学报》2010,21(6):1233-1253
为了提高工作流产品对信息时效性的处理能力,通过将时间维引入工作流概念空间,对构成工作流的基本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时间属性扩展,提出了时态工作流的概念.在前期对时态信息表示及演算、时态工作流元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综合描述过程、资源、案例、时间四维信息的时态工作流过程模型TPWF-net,并证明了TPWF-net与WF-net的结构等价性、自由选择同步TPWF-net和良构TPWF-net的合理性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判定等结论.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结构化建模的思想,并阐述了基于结构化简的TPWF-net模型合理性验证的方法.时态工作流能够更加全面地描述和分析工作流领域的时间相关问题,开发的一个时态工作流引擎原型已在一些应用研究性项目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67.
王会  余阳  杨云超 《福建电脑》2008,(2):207-208
本文分析了“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着重阐述了小组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和形成式考核方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8.
以橡胶粉、钢纤维和早强剂为因素,设计了2个正交试验组,将普通早强混凝土作为对照组。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较优组后,对比较优组和普通早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裂性、耐磨性等4项主要路用性能。结果表明:当钢纤维体积掺量在0.25%~0.75%、橡胶粉掺量在5%~9%时,其最佳掺量分别为0.5%和5%;当钢纤维体积掺量在0.75%~1.25%、橡胶粉掺量在1%~5%时,最佳掺量分别为1.25%和3%;综合考虑路用早强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正常使用性能、工程经济效益和实用性,建议钢纤维优选体积掺量为1.00%~1.25%,早强剂和橡胶粉的优选质量掺量分别为12%~15%、3.0%~3.5%。  相似文献   
69.
先进碳基纳米材料在水泥基材料领域的渗透突破了传统水泥基材料的性能使用局限,是未来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的热门领域。然而,虽然目前关于纳米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水化、微观、力学等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多,但是针对长期耐久性能,特别是对影响钢筋锈蚀的主要因素氯盐侵蚀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缺少一定的深度与广度。纳米增强水泥基材料抗氯盐侵蚀性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孔隙层面,通过密实孔隙降低整体孔隙率,增加纳微观毛细孔比例,从而降低外界氯离子侵入迁移速率;二是固化层面,通过孔隙固液交界处水泥水化产物氯离子置换固化作用,吸附并降低孔隙溶液中自由氯离子含量。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在结构服役寿命内保证钢筋表面侵入的自由氯离子浓度处于锈蚀临界浓度之下,降低锈蚀风险及维护成本。深入明晰纳米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氯离子迁移和固化性能及机理,对建立有效预测模型,指导并推动高抗蚀纳米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纳米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氯盐侵蚀性能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不同维度、不同制备手段、不同化学组成等各类纳米材料分别对抗氯离子迁移性能和氯离子固化性能的影响效果及机制,同时对未来纳米...  相似文献   
70.
铜坑矿细脉带矿体特大事故隐患区治理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铜坑矿细脉带矿石自燃形成火区,使矿山开采顺序紊乱,并遗留大量未处理的采空区,对矿山安全生产造成重大事故隐患。根据矿石发火机理、火区控制措施、事故隐患区域地压安全性分析以及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制定了采用大爆破顺序崩落细脉带采区范围内的剩余矿石,并彻底消除所有空区的技术方案。针对不同的爆破条件和预期效果要求,采用束状竖直大直径深孔为主,局部辅以100mm的上向中深孔或小型硐室分次爆破技术方案。对方案实施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矿山环境的可能影响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