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5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51.
针对旋转机械在不平衡工况下的周期振动载荷问题,按照隔振器设计原则,设计适用于旋转机周期振动的金属橡胶隔振器模型,以ZDT-2Y/2W-3旋转振动试验台实际参数为参照,制备金属橡胶试块。最后基于ANSYS发展了在旋转机械振动条件下对于金属橡胶材料采用正交各向异性阻尼参数识别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同时依照材料强度的第四强度理论对其评定。结果证明该有限元仿真方法可用于旋转机械不平衡状态下的金属橡胶隔振分析。  相似文献   
52.
基于应力测试的双驴头抽油机游梁失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双驴头抽油机是油田广泛采用的一种节能型抽油机,针对运行中产生的与后驴头连接处的游梁裂纹、断裂问题,利用电阻应变测量技术对该型抽油机游梁、后驴头等主要承载构件进行了现场静、动态应力测试。结果表明,游梁体尾部连接孔承受的载荷对游梁产生撕裂性拉应力。在对游梁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基于VonMiss屈服条件,引入有效应力和有效应力幅的概念对游梁疲劳强度进行评估,分析了裂纹产生的原因为受力特性和疲劳破坏,并针对已生产和新设计的抽油机分别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ZJ15D型石油钻机井架的瞬态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通过静力或者利用最大设计大钩载荷乘以动载系数代替动载荷的研究方法对石油钻机井架进行结构分析,已经不符合现场石油钻机井架在复杂时间载荷作用下的真实动响应情况,尤其在起下钻和钻进时,钻机井架要承受瞬态冲击、钻机振动等随时间变化的载荷作用。为此,运用时间历程方法,通过模拟井架钻井时的情况,结合大型有限元ANSYS软件,对大庆油田普遍采用的ZJ15D型石油钻机井架进行了动响应计算。得出了以下结论:①在瞬时冲击下,井架动力响应的产生在钻具立柱轴向、井架侧向和前开口方向具有同时性,但最大值出现的时刻不同;②严重冲击载荷作用下,井架顶部开口方向响应最为强烈,危险时位移可达4 cm。  相似文献   
54.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的主体地位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比较薄弱,缺乏活跃的主体和有效的平台。综合分析我国现阶段农产品生产管理水平与消费者对质量安全的诉求,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主体定位及平台搭建的思考。化解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安全的信任危机,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变登台唱戏为搭台唱戏;充分发挥专业社团组织凝聚专家的作用,变被动应对为主动交流,变简单随意定论为集体讨论研判。我国急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主体的定位,加强安全舆情信息共享和"速递",搭建符合国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55.
付海龙  邹龙庆  王玥  刘冬 《天然气工业》2015,35(10):145-150
焊接是石油钻机井架钢结构主要的节点连接方式。对石油井架结构进行安全评定和仿真计算时,传统上大都按照刚性节点处理,忽略了焊接节点半刚性连接对于井架结构整体承载性能的影响。通过建立半刚性连接的石油井架钢结构节点构造模型,计算焊接节点单元初始刚度,完成了空间框架结构半刚性节点弯矩与转角的力学描述。结合有限元法,运用双向变刚度零长度螺旋弹簧模拟节点半刚性,实现了相同边界条件下刚性和半刚性井架有限元仿真计算。对比结果表明,刚性和半刚性连接对于井架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变形与应力影响不大,但横向荷载作用时.计算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由此提出,对在役井架承载安全评定时,除考虑竖向荷载外,还应充分考虑风载、管柱靠力等横向荷载作用时焊接节点的半刚性影响。该认识成果为大型钢结构半刚性力学研究和石油井架安全评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6.
针对往复压缩机振动信号的强非平稳特性和多分量耦合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次hermite插值的lmd方法.该方法结合三次hermite插值法的优良保形特性,以其对信号极值点进行插值包络,提高局部均值函数和包络估计函数的拟合精度.以往复压缩机轴承故障振动信号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原有lmd方法的对比,验证了此方法的优越性,实现了轴承间隙故障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