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5篇
  免费   1408篇
  国内免费   868篇
数理化   1056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303篇
  2018年   270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413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556篇
  2012年   734篇
  2011年   792篇
  2010年   520篇
  2009年   485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489篇
  2006年   482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计算了单晶铜中纳米孔洞在沿〈111〉晶向冲击加载下增长的早期过程.测量发现不同加载强度下等效孔洞半径随时间近似成线性变化.观测到单孔洞增长的两种位错生长机理:加载强度较低时,只在沿着冲击加载方向的孔洞顶点附近区域有位错的成核和运动;而随着加载强度超过一定阈值,在沿冲击加载和其垂直方向的孔洞顶点区域都观察到位错的成核和运动.在前一种机理作用下,孔洞只沿加载方向增长;在后一种机理作用下,孔洞同时沿加载和垂直于加载方向增长.分析孔洞表面原子的位移历史,发现沿加载及与其垂直方向的孔洞顶点沿径向的速度基本恒定,由此提出了一个孔洞生长模型,可以解释孔洞增长的线性生长规律. 关键词: 纳米孔洞 分子动力学 冲击加载 位错  相似文献   
12.
双曲分布及其在VaR模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伟  万建平  鲁鸽 《经济数学》2006,23(3):274-281
传统的计算V aR的R iskM etrics方法不能对市场风险分布的“厚尾”现象给出较为满意的刻画和计算方法.本文引入双曲分布及其算法并将双曲分布应用到V aR模型的计算之中,事实上通过对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市场数据呈厚尾现象,用双曲分布对数据的拟合要比R iskM etrics方法假定的正态分布更符合金融市场数据的实际情况,故本文的结论与方法对金融风险管理和其他金融建模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结合生产实际中具体的下料问题,本文建立了该类问题的优化模型,并提出下料方式的遴选三准则,即高利用率优先准则,长度优先准则和时间优先准则.运用本文的算法对一维下料的利用率高达99.6%,机器时间4秒.对二维的利用率为98.9%,机器时间约7秒.  相似文献   
14.
We have obtained expressions of the accelerating effect in Kerr-Newman Kasuya field. These expressionsinclude four parameters: mass m, angular momentum a, electric charge q, and magnetic charge φ. Furthermore we studyits special case (vi = 0). We ge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In the gravitation field of souse mass with electric charge qand magnetic charge b, the acceleration of test particle has not only radial component but also transverse component.When θ = 0, the acceleration is minimum, and when θ = π/2, the acceleration is maximum. Furthermore, we discussthe effects of electric charge q and magnetic charge φ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5.
直流磁控溅射一步法原位制备MgB2超导薄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MgB2靶,控制直流磁控溅射工作在异常辉光放电或弧光放电状态,在SrTiO3衬底上原位一次性得到了MgB2超导薄膜,其起始转变温度为32K,零电阻温度为15K. 关键词: 高温超导体 超导薄膜 磁控溅射 二硼化镁  相似文献   
16.
迈克尔逊干涉仪中补偿板与干涉条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缺失补偿板的迈克尔逊干涉仪中的附加光程差,推出干涉条纹满足的方程式,并用计算机模拟了动镜移动过程中变化的干涉条纹,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应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SiN团簇低能激发态的性质.将计算结果与前人已有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此外还根据计算得到的低能激发能对SiN-阴离子的光电子能谱进行了理论指认.研究表明,SiN-阴离子的基态为1Σ态,而光电子能谱上的X峰和A峰分别对应于1Σ→2Σ和1Σ→2Π的跃迁.研究结果还表明,用含时密度泛函的方法来处理激发态的问题是成功的. 关键词: 团簇 光电子能谱 基态 激发态  相似文献   
18.
实验观察来自磁光阱中冷原子团的荧光经真空系统窗口的平板玻璃反射产生的干涉条纹,理论分析表明从从荧光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可获得关于俘获原子总数以及密度分布的信息。采用该方法实测了俘获原子总数,并模拟得到了不同密度分布时条纹的对比度变化。  相似文献   
19.
O在Au(11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本文系统地研究了O在Au(111)表面上的吸附能、吸附结构、功函数、电子密度和投影态密度,给出了覆盖度从0.11ML到1.0ML的范围内,O的吸附特性随覆盖度变化的规律.研究发现O的稳定吸附位为3重面心立方(fcc)洞位,O在fcc洞位的吸附能对覆盖度比较敏感,其值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O诱导Au(111)表面功函数的变化量与覆盖度成近线性关系,原因是Au表面电子向O偏移,形成表面偶极子;O—Au的相互作用形成成键态和反键态,且反键态都被占据,造成O—Au键很弱,O吸附能较小. 关键词: 表面吸附 Au(111)表面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特性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velops a modified quasi-Newton method for structured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with partial information on the Hessian, based on a better approximation to the Hessian in current search direction. The new approximation is decided by both function values and gradients at the last two iterations unlike the original one which only uses the gradients at the last two iterations. The modified method owns local and superlinear convergence. Numer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ncouraging comparing with the methods proposed in [4] for structured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esented at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Ballarat, Australia, December 9–11, 2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