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数理化   5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5 毫秒
41.
丙烯酸酯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靖  阳年发  杨利文 《合成化学》2003,11(5):434-436
设计并合成了三种以二苯甲酮为母体取代的单、双官能团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表征。  相似文献   
42.
硫鎓盐是一类有效的阳离子光引发剂,同时它在光解时也有自由基生成,实质上它是一种阳离子-自由基复合型光引发剂.硫鎓盐广泛地应用于涂料、油墨、电子工业、微细加工和快速成型等领域.它的出现使原本不能发生光聚合的单体,如环氧化合物发生光聚合反应,同时,它具有不受氧干扰,引发效率高、表面硬度高、深层收缩小,且可在光固化后用加热使固化反应更彻底等优点.  相似文献   
43.
合成了6个具有2对称性的类卟啉手性双噁唑啉配体,将这些化合物与Ti(OPr-i)。配位应用于二乙基锌对芳香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获得了较高的化学产率和中等程度的ee值(55%).  相似文献   
44.
1,2-二苯乙烷的新合成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氯化苄;还原偶联;Cu2Cl2;1;2-二苯乙烷的新合成法  相似文献   
45.
合成了2种以联萘酚为侧基的手性聚合物, 将其用作手性诱导剂, 与ZnEt2发生配位反应形成自负载催化剂, 进而应用到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催化反应中. 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 可获得高产率和良好对映选择性(e.e.值高达99%)的目标产物. 回收的聚合物经4或5次循环利用后, 催化活性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6.
王世海  阳年发  杨利文  龚行 《化学学报》2012,70(13):1488-1495
合成了(S)-2,2'-二(溴甲基)-1,1'-联萘, (S)-2'-甲基-2-溴甲基-1,1'-联萘, α-溴代苯乙酸薄荷酯, N-薄荷基-α-溴代苯乙酰胺和α-溴代苯乙酸胆甾烷醇酯5种旋光的溴代烷并将其用作非手性单体甲基丙烯酸-1-苯基二苯并环庚醇酯 (PDBS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手性引发剂. 为了使这些手性引发剂在引发一步生成的初级自由基不发生消旋化, 引发剂中的手性中心都不直接与溴原子相连. 用这5种手性溴代烷做引发剂引发PDBSMA的ATRP所得聚合物可分成四氢呋喃(THF)可溶部分和THF不溶部分. THF可溶部分具有较大的比旋光度. 对THF可溶部分的手性光学性质研究以及比较该部分聚合物和在同样引发条件下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的比旋光度, 我们得出聚合物大的比旋光度是由聚合物单手性螺旋过量引起的结论, 即合成的手性引发剂对PDBSMA的ATRP均有一定的螺旋选择性, 其中(S)-2,2'-二(溴甲基)-1,1'-联萘、(S)-2'-甲基-2-溴甲基-1,1'-联萘螺旋选择性最好. 引发剂的螺旋诱导能力跟聚合反应的温度有很大关系, 聚合温度上限为70 ℃, 在0~70 ℃之间, 随着温度的升高引发剂的螺旋选择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7.
在微波辐射下,以超稳Y沸石负载硅钨酸(HSW/USY)为催化剂,不使用溶剂,合成了肉桂酸β-苯乙酯。其优化反应条件是:负载量为20%的HSW/USY催化剂1.2 g,肉桂酸27 mmol,β-苯乙醇43 mmol,微波辐射功率600 W,辐射时间10 min,产率达91.5%。产物经过红外光谱表征。  相似文献   
48.
孙允凯  张劲  曹靖  欧阳昆冰  阳年发 《化学学报》2010,68(20):2086-2090
先利用芴与乙醇钠反应或者三苯甲醇与浓磷酸反应, 制备相应的9-烃基芴, 再利用正丁基锂与9-烃基芴反应得到相应的锂盐, 然后在-70 ℃下滴加旋光的环氧氯丙烷, 滴加完毕后在室温搅拌几小时, 得到光学纯的含芴基取代末端环氧化合物, 它们的ee值均大于98%. 将环氧化合物用四氢呋喃溶解, 加入NH4SCN, 室温搅拌反应24 h, 过柱分离后, 得到光学纯的芴基取代的末端环硫化合物, ee值也均大于97%. 通过元素分析、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也利用旋光仪等测定了产物的旋光度, 并且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9.
微波甲醇溶剂热中,二丁基氧化锡与双(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卡巴肼(H2L1)及缩硫代卡巴肼(H2L2)反应,合成了2个二丁基锡双核配合物[(Bu2Sn)2L] ·MeOH,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和13C NMR结构表征。X射线晶体衍射结构表明:配合物12具有类似结构的双锡核配合物,Sn1和Sn2分别与配基原子构成畸形三角双锥和畸形八面体构型。相邻分子间通过O-H…N氢键作用,形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配合物12对马齿苋、刺苋以及决明子等杂草的根和茎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0.
标题化合物[Co(L)(H2O)]n是由Co(OAc)2.4H2O、3-羧基甲氧基-2-萘甲酸(H2L)、NaOH经水热反应得到。采用元素分析、IR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了该配合物。晶体结构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Flack参数值为0.026(13)。晶胞参数:a=0.505 87(7)nm,b=0.942 88(12)nm,c=1.234 03(16)nm,β=95.015(9)°,V=0.586 35(13)nm3,Z=2,Mr=321.14,Dc=1.819 g.cm-3,μ=1.487mm-1,F(000)=326,Rint=0.023 8,R1=0.022 8,wR2=0.053 2。配合物的中心钴离子是六配位稍变形的八面体结构,3-羧基甲氧基-2-萘甲酸将配合物桥联成二维层状结构。对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