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5篇
数理化   4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2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可见光响应的Cu和W共掺杂NaTaO3光催化剂NaTaO3: Cu/W, 研究了Cu与W的摩尔比和共掺杂量(摩尔分数)对NaTaO3: Cu/W晶体结构、形貌、光吸收性质和可见光催化分解甲醇水溶液制氢活性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Cu, W分别以Cu(Ⅱ)和W(Ⅵ)存在于\{NaTaO3: Cu/W中; Cu, W共掺杂不改变NaTaO3的晶体结构, 但能引起晶格畸变, 减小表面台阶间距; 当固定Cu与W的摩尔比, 增大共掺杂量时, 进入NaTaO3晶格的掺杂离子逐渐增多, 使(020)晶面的衍射峰逐渐向高角度方向移动, 光吸收边红移; 进一步增大共掺杂量, (020)晶面衍射峰则向低角度方向移动. 说明过量的掺杂离子不能有效进入晶格, Cu, W对NaTaO3的掺杂存在最大值; 当Cu与W的摩尔比为1: 2, 1: 3和1: 4时, 最大共掺杂量分别为8%, 6%和4%; NaTaO3: Cu/W在最大共掺杂量时光催化制氢活性明显提高. 其中, NaTaO3: Cu/W的光催化制氢活性在Cu与W的摩尔比为1: 4, 共掺杂量为4%时达到最佳值. 结果表明, Cu, W共掺杂NaTaO3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电荷平衡, 降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几率, 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2.
以膨胀石墨和硫酸亚铁为前驱物,采用一步还原法得到Fe/膨胀石墨(Fe/EG)插层复合物.并用SEM、XRD、网络矢量分析仪等测试仪器分别研究了Fe含量(wFe)对Fe/EG插层复合物的形貌、结构、微波电磁和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插层剂Fe的含量能有效地调控Fe/EG插层复合物的微波电磁与吸收特性.随wFe在27.5wt%~71.5wt%范围内增大,Fe/EG插层复合物的介电常数在wFe=27.5wt%时达到最大值,磁导率呈现多重共振现象,微波吸收性能逐渐增强.这种优异的微波吸收特性归功于Fe/EG插层复合物增强的电磁匹配和磁共振损耗.  相似文献   
23.
A facile and large-scale synthesis method to fabricate silver hollow microspheres with controllable morphologies and shell thickness is described using low-cost glass microspheres as templates. The method mainly involves two steps of the preparation of silver-coated glass microsphere core-shell particles by a controllable liquid reduced reaction of Ag[(NH3)2]+ solution, which only produces silver nanoparticles anchor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thiolated glass microsphere templates, and the removal of glass microspheres by wet chemical etching with HF solution. The products are well characterized by field emitt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ransmitted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a (XPS),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EDX) etc. The as-prepared core-shell particles and hollow particles have even and compact silver shells. The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coatings based on the silver hollow microspheres are demonstrated to have high conductivity, excellent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and long durability, suggesting that the silver hollow microspheres obtained here are a novel light-weight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filler and will have extensive applications in th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fields.  相似文献   
24.
酞菁钴/铁纳米填充母粒组成的磁流变液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有机/无机原位(in situ)复合方法制备得出本菁钴/铁纳米填充母粒,与甲基硅油组成磁流变液(MRS)。MRS的附加动态剪切应力(△τ)与分散介质浓度、外加磁场强度呈正比例关系;剪切速率对△τ的影响表明磁致流变为链状结构特征;△τ的对温度不敏感;MRS对外加磁场有可逆的开/关变化特征,无记忆效应,磁流变响应时间小于0.1s。  相似文献   
25.
在合成并表征含苯甲酸甲氧基苯酯的侧链液晶聚硅氧烷高分子的基础上,制备了均相电流变(ER)液及其智能阻尼器.测试了ER液及其智能阻尼器在室温下的性能.结果表明,用含苯甲酸甲氧基苯酯的侧链液晶聚硅氧烷能组成在室温下表现出较强ER活性的均相ER液,它在外加电场E=2.2kV/mm,剪切速率为300s-1时,剪切应力达到1550Pa;增加E和振动频率,均相ER液智能阻尼器的阻尼力均增加,阻尼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26.
边长为微米级的银纳米片的简易合成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低温(60 ℃)溶剂热法,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主还原剂和溶剂,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辅助还原剂和晶面生长控制剂, 以硝酸银为前驱物, 大量制备了高纯度的、边长为微米级、宽厚比≥10的单晶银纳米片. 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和分析了合成产物的成分、形貌和结构. 结果表明, 合成的银纳米片为面心立方单晶, 边长为1-4 μm, 厚度为50-100 nm. 考察了不同溶剂对银纳米结构的影响, 并提出了大尺寸的银纳米片的形成机理. 本文为调控单晶银纳米片的边长和宽厚比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动力学方法, 制备的长边长、大宽厚比的单晶银纳米片在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和电磁屏蔽材料方面有潜在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27.
边长为微米级的银纳米片的简易合成与形成机理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低温(60℃)溶剂热法,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主还原剂和溶剂,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辅助还原剂和晶面牛长控制剂,以硝酸银为前驱物,大量制备r高纯度的、边长为微米级、宽厚比≥10的单晶银纳米片.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和分析了合成产物的成分、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合成的银纳米片为面心立方单晶,边长为1-4μm,厚度为50-100nm.考察了不同溶剂对银纳米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大尺寸的银纳米片的形成机理.本文为调控单晶银纳米片的边长和宽厚比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动力学方法,制备的长边长、大宽厚比的单晶银纳米片在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和电磁屏蔽材料方面有潜在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28.
电场和温度对含水电流变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了聚甲基丙烯酸锂(Li-PMAA)粒子含水量(Q)不同时的Li-PMAA/硅油电流变(ER)液的静态屈服应力(τs)和电流密度(J)随电场强度(E)和温度(T)的变化,同时分别用幂函数和Ar-rheniu方程拟合了τs、J与E、T的关系,并计算了与τs、J有关的两种活化能(Ea、Eb).发现ER液在低电场下,τs∝E2;而在高电场下,τs∝Eb,b与Q有关,随Q增加而增加.当Q较小时,ER液的τs、J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Ea=0.15eV,Eb=0.70eV.作者认为该体系的ER效应主要是由粒子中的可移动离子如Li+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粒子内迁移所致.  相似文献   
29.
PAn-PEG-PAn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合成α,ω-双(对氨基苯基)聚乙二醇(BAPPEG)的基础上, 用化学氧化共聚法制备了PAn-PEG-PAn三嵌段共聚物. 研究了共聚时苯胺(An)与BAPPEG摩尔比(r)对共聚物的化学组成、UV-Vis谱图、热稳定性和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r的增加, 共聚物中PAn链段的含量增大;其UV-Vis谱图中对应PAn链段的吸收峰出现红移, 且红移的程度增加; 热稳定性提高. 三嵌段共聚物在水中表现出自组装特性: 随着r的增加, 先形成粒径约为90 nm的PAn链段/PEG链段球型核壳胶束, 然后形成长为400~800 nm, 直径约为30 nm的棒状结构, 和棒状结构聚集形成的网状结构, 最后又变成球型胶束.  相似文献   
30.
聚苯胺颗粒材料的表面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改性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表面包覆有一定厚度的钛酸钡薄膜的聚苯胺,通过TEM和FT-IR分析方法研究了其形貌及微结构,并探讨了改性聚苯胺材料的电流变性能.FT-IR研究结果表明,在聚苯胺与钛酸钡之间存在着N-O间的氢键作用.TEM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聚苯胺粒子的直径在1.0~1.5 μm之间.此外,包覆工艺显著改善了材料的介电性能和电流变性能,为制备出高性能的电流变材料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