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数理化   205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氧化钇;苯丙胺酸;三元体系;配合物;YCl3-β-Phenylalanine(Phe)-H2O体系的相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32.
合成了铜Ⅱ与丙烯酸根和安替比林及铜Ⅱ与α-甲基丙烯酸根和安替比林两种三元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反射光谱、ESR谱和变温磁化率等研究,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2A4(C11H12N2O)2,其中A=CH2=CH-COO-、CH2=C(CH3)-COO-,C  相似文献   
33.
合成了铜 与丙烯酸根和安替比林及铜 与α 甲基丙烯酸根和安替比林两种三元配合物 ,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反射光谱、ESR谱和变温磁化率等研究 ,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2 A4 (C11H12 N2 O) 2 ,其中A =CH2 =CH COO- 、CH2 =C(CH3) COO- ,C11H12 N2 O =安替比林。测定了Cu2 [CH2 =C(CH3) COO]4 (C11H12 N2 O) 2 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 ;P2 1/n群 ;晶胞参数 :a =1.2 0 2 6 4 (8)nm ,b =0 .876 0 4 (10 )nm ,c=1.882 4 6 (14)nm ,β =10 0 .80 2 (5)° ;Z =2 ;最终偏离因子R =0 .0 30 4。Cu 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 ,两个Cu 由四个α 甲基丙烯酸根桥联 ,在Cu 的端位各有一个安替比林分子以O原子配位。Cu Cu 间具有一对称中心 ,Cu Cu 间距离为 0 .2 6 6 15(3)nm。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两种配合物中Cu Cu 间具有强烈的反铁磁性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34.
MnAc3.2H2O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和邻菲罗啉(phen)反应, 制得了双核锰(Ⅲ)合物[(phen)2Mn2(μ-O)(μ-Ac)2 (H2O)2](ClO4)2.H2O, 并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 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 该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1/n, 晶胞参数: a=1.025 28(5) nm, b=1.792 75(9) nm, c=1.984 14(10) nm, β=94.843 0(10)°, V=3.634 0(3) nm3, Z=4, Dc=1.669 g.cm-3. 紫外可见光谱在480 nm处有一个吸收峰. 循环伏安实验说明, 此配合物在乙腈溶液中经历了一个半可逆的一电子氧化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35.
推导了用改进的RD496-III型微热量计测定固态物质比热容的计算式. 用Joule 效应确定了仪器在298.15 K时的量热常数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3.901±0.030) μV•mW-1和0.08%, 用Peltier效应测定总不平衡热. 在该仪器上测定的两种标准物质(基准苯甲酸和α-Al2O3)比热容的计算值与文献值相差在0.4%以内. 用本法测定了13种固态配合物RE(PDC)3(phen) (RE=La, Pr, Nd, Sm~Lu; PDC= )的比热容值, 总偏差在1.0%, 与稀土原子序数ZRE作图呈现“三分组现象”, 说明配合物中RE3+与配体间的化学键有一定程度的共价性, 显示了稀土离子4f电子云的扩大效应.  相似文献   
36.
半化学法制备0.5Pb(Mg1/2W1/2)O3-0.5PbTiO3粉体的反应机理探讨;钨镁酸铅;钙钛矿相;半化学法;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7.
大一化学实验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了理科化学本科首门化学实验课———大一化学实验亟需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大一化学实验课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并入化学分析实验,引入“量”的概念,构建无机合成与化学分析的综合实验,并将元素性质实验以实验要点形式编写成开放实验。  相似文献   
38.
当代无机化学研究的几项重大进展史启祯高忆慈唐宗薰王尧宇(西北大学化学系西安710069)一常温常压固氮及其机理化学家实现常温常压固氮的努力沿两条不同的途径进行:一条是通过过渡金属的N2分子配合物活化NN键,另一条是通过对模型化合物的研究设法合成...  相似文献   
39.
合成了 4,5 二氮芴 9 酮 (dafo)的Cu(II) ,Zn(II)配合物 [Cu(dafo) 2 (H2 O) 2 ] (NO3 ) 2 和 [Zn(dafo) 2 (H2 O) 2 ] (NO3 ) 2 ,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晶体结构分析表明 ,配合物分子中Cu(II) ,Zn(II)分别和来自两配体的四个氮原子及两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 ,处于六配位的配位环境中 ,两配体基本处于同一平面 ,两水分子垂直于两配体所在平面 ,Cu(II)处于畸变八面体中心 ,Zn(II)处于正常八面体中心 ,对两种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和热分析表征 ,在实验的基础上 ,采用Gaussian 98w中的DFT B3LYP/LANL2DZ对两种配合物进行了全几何优化以及后续计算  相似文献   
40.
本文用复分解法制得了十四种丙烯酸的稀土配合物,用化学分析法确定它们的组成为Ln(C_3H_3O_2)_3·H_2O(Ln=La,Ce,Pr,Nd……Yb,Y);进而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近代测试技术对这些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