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数理化   205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Two novel supramolecular complexes [Cu(bpapa)(dhbd)]·CHaOH (1) and [Cu(bpapa)(ma)]·ma (2) (bpapa= bis[6-(2-pyridylamino)pyrid-2-yl]amine, dhbd=2,3-dihydroxybutanedioate dianion, ma=a-methacrylate) were rationally designed,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IR, electronic spectroscopy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s. Complex 1 was the first oligo-a-pyfidylamino complex based on hydroxypolycarboxylate and self-assembled into a 3D honeycomb configuration network with open channels and tubes containing 1D ladder-shaped double chains formed by hydrogen bonds and aromatic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Complex 2 constructed a 2D supramolecular network extended by 1D chains from dimeric supramolecular synthon through noncovalent supramolecular interactions. In the two complexes, the chelating monohelical ligand adopted all-anti configurati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were applied to 1 and 2.  相似文献   
22.
本文采用交流电沉积技术,在多孔氧化铝模板中合成出Co2+掺杂的纳米TiO2薄膜(Co2+/TiO2薄膜)。以次甲基蓝为降解物,研究了纳米Co2+/TiO2薄膜在可见光下的催化性能,考察了阳极偏压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纳米Co2+/TiO2薄膜在次甲基蓝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给出了相应的等效电路和半导体能带结构参数-空间电荷层宽度。研究表明,适量Co2+掺杂可以提高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在Co2+/TiO2膜电极上施加一定阳极偏压,使空间电荷层宽度增加,因此能有效实现光生电子-空穴分离,进一步提高次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23.
在取代亚碘酰苯存在下,研究了Cr(CO)6与外来配体L(L=CH3CN、PPh3)间的羰基取代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该试剂的空间效应加快了反应速度,其活性顺序为:邻位取代>间位取代>对位取代>未取代;不同基团的对位取代亚碘酰苯的电子效应与氧原子转移速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吸电子基促进反应,在位阻相近的情况下,取代亚碘酰苯的活性随I-O键强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24.
合成了铜(II)与丙烯酸根和铜(II)与α-甲基丙烯酸根形成的两种超分子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ESR谱和磁性等研究,确定分子单元的组成为Cu~2A~4(H~2O)~2,其中A=CH~2=CH-COO^-,CH~2=C(CH~3)-COO^-。测定了铜(II)与丙烯酸根形成的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群;晶胞参数:a=1.7009(9)nm,b=0.8060(5)nm,c=1.4429(4)n,β=109.31(5)ⅲ,Z=4;最终偏离因子R=0.0501。Cu(II)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两个Cu(II)由四个丙烯酸根桥联,在Cu(II)的端位各有一个H~2O分子配位。Cu(II)-Cu(II)间具有一对称中心,Cu-Cu间距离为0.26096(14)nm,两个Cu(II)间具有反铁磁性偶合作用。每个分子单元以四根氢键与相邻的两个分子单元相连接,沿c轴形成一维链状超分子配合物。  相似文献   
25.
合成了铜(Ⅱ)与α-甲基丙烯酸根和苯并咪唑形成的紫色平面正方形配合物Cu[CH  相似文献   
26.
合成了水杨醛水杨酰腙(C_(14)H_(12)N_2O_3,简写为H3L)及其与稀土的13种未 见文献报道的配合物.经容量分析、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率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的 组成为K[RE(HL)_2]·nH_2O(RE=La,Pr,Nd,Sm,Eu,Gd,Tb,Dy,Er,Tm,Yb,Lu,Y,HL=水 杨醛水杨酰腙的负二价离子),通过IR,~H NMR,UV讨论了其成健情况;由FS探讨了配 合物的荧光发射波长随稀土的原子序数、离子势所呈现的规律性,生物活性试验表 明,该配体及其配合物对辣椒疫霉菌、棉花枯萎病菌和烟草赤是菌等均有不同程度 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7.
Sol-Gel法制备La~(3+)改性的TiO_2纳米粉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中,研究较多的有TiO2、ZnO、CdS等[1-3],其中TiO2因性能稳定、催化活性高、无毒、不产生二次污染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在光催化降解污染物领域显示出优越的应用前景[3-6].  相似文献   
28.
硝酸铬与组氨酸配合行为的相化学与热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相平衡方法研究了硝酸铬-组氨酸-水体系在298.15K时的溶度,绘制了体系的相图,发现并制备了文献未报道的一致溶解配合物:Cr(His)(NO3)3·3H2O(A),Cr(His)2(NO3)3·3H2O(B)和Cr(His)3(NO3)3·3H2O(C),经分析确定了其组成。用微热量计热测定了硝酸铬和组氨酸在水中的反应焓,计算了这些反应的热动力学参数(活化焓、活化熵及活化自由能)、速率常数和动力学能数(活化能、指前因子及反应级数)。  相似文献   
29.
合成了铜(Ⅱ)与丙烯酸根和乙酰胺及铜(Ⅱ)与α-甲基丙烯酸根和乙酰胺两种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ESR谱和变温磁化等研究,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2A~4(C~2H~5NO)~2,其中A=CH~2=CHCOO^-,CH~2=C(CH~3)COO^-;C~2H~5NO=乙酰胺,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Cu~2(CH~2=CHCOO)~4(C~2H~5NO)~2(1)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群;晶胞参数:a=1.5333(5)nm,b=1.0044(3)nm,c=1.6184(7)nm,β=115.28(3)°;Z=4;最终偏离因子R=0.0701。Cu~2[CH~2=C(CH~3)COO]~4(C~2H~5NO)~2(2)晶体属三斜晶系,P1群;晶胞参数:a=0.93327(11)nm,b=1.12484(11)nm,c=1.3740(6)nm,α=94.90(2)°,β=108.409(14)°,γ=110.556(5)°;Z=2;最终偏离因子R=0.0351。配合物中Cu(Ⅱ)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两个Cu(Ⅱ)由四个α,β-不饱和酸根桥联,在Cu(Ⅱ)的端位各有一个乙酰胺分子以O原子配位。Cu(Ⅱ)-Cu(Ⅱ)间具有一对称中心。配合物1中Cu(Ⅱ)-Cu(Ⅱ)间距离为0.26302(13)nm,配合物2中Cu(Ⅱ)-Cu(Ⅱ)间距离为0.26383(4)nm。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两种配合物中Cu(Ⅱ)-Cu(Ⅱ)间具有强烈的反铁磁性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30.
合成了铜(Ⅱ)与丙烯酸根和乙酰胺及铜(Ⅱ)与α-甲基丙烯酸根和乙酰胺两种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ESR谱和变温磁化等研究,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2A~4(C~2H~5NO)~2,其中A=CH~2=CHCOO^-,CH~2=C(CH~3)COO^-;C~2H~5NO=乙酰胺,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Cu~2(CH~2=CHCOO)~4(C~2H~5NO)~2(1)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群;晶胞参数:a=1.5333(5)nm,b=1.0044(3)nm,c=1.6184(7)nm,β=115.28(3)°;Z=4;最终偏离因子R=0.0701。Cu~2[CH~2=C(CH~3)COO]~4(C~2H~5NO)~2(2)晶体属三斜晶系,P1群;晶胞参数:a=0.93327(11)nm,b=1.12484(11)nm,c=1.3740(6)nm,α=94.90(2)°,β=108.409(14)°,γ=110.556(5)°;Z=2;最终偏离因子R=0.0351。配合物中Cu(Ⅱ)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两个Cu(Ⅱ)由四个α,β-不饱和酸根桥联,在Cu(Ⅱ)的端位各有一个乙酰胺分子以O原子配位。Cu(Ⅱ)-Cu(Ⅱ)间具有一对称中心。配合物1中Cu(Ⅱ)-Cu(Ⅱ)间距离为0.26302(13)nm,配合物2中Cu(Ⅱ)-Cu(Ⅱ)间距离为0.26383(4)nm。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两种配合物中Cu(Ⅱ)-Cu(Ⅱ)间具有强烈的反铁磁性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