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境安全   2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部分酯类化合物对四膜虫毒性的全息QSA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息定量结构活性相关分析(HolographicQSAR或HQSAR)能快速而简便的产生高统计质量和预测能力的QSAR模型。采用HQSAR分析了30个酯类化合物对四膜虫的毒性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分子碎片大小和全息长度对QSAR模型的影响,得到的最佳QSAR模型的R2为0.981,Q2为0.912。此外还应用色码讨论了离群值产生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2.
“湖泛”恶臭物质分析及来源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中国南方"湖泛"中的恶臭物质及检测情况,采用常规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湖泛"水样进行检测,认为"湖泛"恶臭物主要是氨和硫醚类物质。根据"湖泛"发生的时间及频次,结合南方地区农业水稻秧田的农药使用情况,推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使用可能是"湖泛"发生的诱因。  相似文献   
23.
铬渣对中国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开展对铬渣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已迫在眉睫。在分析铬污染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最新铬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究动态,并概括分析了其不足与未来铬渣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4.
半透膜采样技术是一种可原位、连续、动态监测水环境中非极性、弱极性有机污染物的被动采样技术,已在国内外发展20余年,但在环境监测中使用很少。从半透膜被动采样特点、采样器构造入手,着重对应用该技术的环节进行剖析,同时涉及被动采样结果及其评价方法。最后以多环芳烃(PAHs)为例,综述了近年来SPMD技术监控水体中非极性、弱极性有机污染物的常用分析技术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25.
常州市秋季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污染水平及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常州市秋季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及其来源,在常州市布设了6个采样点,分别代表交通干道区、商业混合区、居民文教区、远郊区、工业区和对照点,于2013年10月进行大气PM2.5的采样,采用微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16种USEPA优控多环芳烃的浓度值,并分别通过比值法和因子分析法判断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常州市秋季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为煤燃烧和机动车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