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8篇
  免费   470篇
  国内免费   771篇
环境安全   671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分析了排污总量监测过程中关于最低检出限、一类污染物的采样点位、监测频次、超标污染物等方面与污染源监督监测的区别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2.
系统地阐述与论证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概念界定、构成条件和适用范围”等内涵,理清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概念,探讨了罪与非罪的区分标志,并对是否增加环境犯罪危险犯条款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53.
中国秸秆焚烧的遥感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用最近四年的MODIS火点数据,通过相关处理和分析,得出了全国秸秆焚烧状况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秸秆焚烧最严重的区域一直分布在淮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平原,这是秸秆禁烧工作的重点;南部各省秸秆焚烧点密度较小,比较分散,造成的危害相对较小。秸秆焚烧的主要时间,北方集中在夏秋季节,主要是小麦、玉米、油菜等的秸秆;南方集中在冬春季节,主要是水稻、甘蔗、油菜等的秸秆。秸秆焚烧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最近几年基本无大的变化,秸秆焚烧面积在2002年~2005年期间逐年上升。文章结论反映了各地执行秸秆禁烧政策的效果,可为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秸秆禁烧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4.
区域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概念、理论框架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基本概念与生态系统适应循环,着重分析了生态系统恢复力范围、抗性、不稳定性与跨尺度影响。生态系统适应循环通常经历入侵、保持、破坏、调整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生态系统演替是可以预测的,而后两个阶段是复杂、难以预测的。文章提出了适应性区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概念,并构建了其理论框架,并以三峡库区小江流域为例,对小江流域景观生态特征、区域生态胁迫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以水生生态安全为总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流域各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辨识、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过程研究,从各系统恢复力属性特征出发,提出了具体的适应性管理方法与模式。  相似文献   
55.
简述土地快速渗滤系统对工业废水吸附饱和与恢复试验的基本装置和土壤性质。重点陈述了土层COD降解能力恢复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概述了国内外海洋大气环境监测的基本情况,提出了我国开展海洋大气环境监测的必要性,在我国开展海洋大气环境监测必须解决的几个新课题,并根据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监测方案》(讨论稿)提出了我国开展海洋大气监测的设想。  相似文献   
57.
分析并讨论了目前国内关于锅炉烟尘林格曼数(黑度级)监测计算几种取值方法存在的问题,对时间-林格曼数这一新的取值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8.
水质模糊聚类分析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模糊聚类方法一般是直接采用量化指标或人为评分组成样本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虽然能够表示同一类中各样本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类别样本之间的不相似性,但是却不能说明这种相似程度和不相似程度的大小,且聚类结果中究竟哪一个最符合实际情况,仍然要由人来作判定,往往会带来一些主观随意性,这表明目前所用的这种模糊聚类方法其聚类结果表示的意义尚不是十分明确.为此,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模糊聚类方法,该方法以各环境单元监测值模糊子集与各级环境质量标准模糊子  相似文献   
59.
水中的己二胺主要来源于有关的化学工业。它是一种气味较强、毒性较大的环境污染物。我国目前尚无卫生和环境限值。苏联规定的卫生限值为1毫克/升,毒性影响水体的限值为0.01毫克/升。己二胺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但是由于缺少结构检测的特征,在紫外区亦无吸收,分离前必须使其生成具有紫外吸收的衍生物或荧光衍生物才能测定。因此,不仅使用仪器价格昂贵,操作手续也比较麻烦。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模糊数学在环境质量综合评判中的分析,指出“最大隶属度”原则的不适用性,并根据环境质量分级所存在的固有关系提出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