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环境安全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建立缺氧的模拟生物处理体系经过物化预处理的采油废水,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跟踪了废水处理系统启动和稳定过程中真细菌和古细菌相对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后的COD去除率在40%左右.细菌和古细菌在采油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都有很高的比例,并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细菌丰度在启动和稳定后维持在15%左右;而古细菌在系统稳定过程中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比例上升到21%.表明古细菌可以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稳定存在并发挥作用,说明古细菌在特定污水处理上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图4表2参14  相似文献   
32.
考察了光照、腐殖酸(HA)、共存污染物对富勒烯胶体悬浮液(nC60)的微生物毒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2 h内7 mg·L-1的nC60、3—20 mg·L-1的HA、1.2 mg·L-1的1,2,4,5-四氯苯(TeCB)单独及其联合体系对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均不产生急性毒性;光照条件下nC60悬浮液能通过滤光效应对E.coli起到保护作用;虽然HA不同加入方式改变了nC60形貌,但是在对E.coli毒性效应上并无差异;TeCB会与光照产生协同毒性效应,但是相同条件下TeCB与nC60混合体系所表现出的抑菌效应与单纯nC60体系相当,即复合污染体系中nC60的存在遮蔽了TeCB对微生物的毒性作用.复杂环境条件下富勒烯并不一定表现出普遍认为的毒性效应,其滤光作用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微生物免受光照及其他有毒物质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33.
生物指标监测可以综合反映水体各种污染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综合性强、持续性久、敏感性高等特点,能对现行理化监测无法反映污染综合效应的缺陷进行补充.本文通过对松花江干流水体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实际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结合典范对应分析(CCA)及BIOENV分析对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结论,总磷为研究区域内底栖动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科学评估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效果和让松花江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绩效,全面评价流域污染物减排效果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长江三口及西洞庭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于2016年11月、2017年3月及8月对长江三口及西洞庭湖18个断面进行了浮游植物的调查,共检出6门72种,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方面,在11月份最低,8月份最高,变化范围为1.32~275×104cells/L,平均密度为32.75×104cells/L,其中,长江三口平均密度为35.39×104cells/L,西洞庭湖为25.88×104cells/L;优势类群方面,长江三口以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瞳孔舟形藻(Navicula pupula)、双头辐节藻(Stauroneis smithii Grun)为主,西洞庭湖则以蓝藻门的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绿藻门的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为主;多样性方面,长江三口Shannon-Wienner指数及Margalef指数分别为1.31和1.01,西洞庭湖Shannon-Wienner指数及Margalef指数分别为1.40和1.10,通过对浮游植物和水环境因子数据进行CCA分析可知,水温(WT)、总氮(TN)、总磷(TP)是影响长江三口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而WT、pH值是影响西洞庭湖区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本文阐述工厂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实际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36.
多环芳烃在中国两种典型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批量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多环芳烃类有机化合物萘和菲在两种中国典型土壤样品(草甸土和黑土)中的吸附和解吸行为,并用一种新型解吸模型--"双元平衡解吸(DED)模型"对解吸行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萘和菲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符合传统的线性模型,解吸行为则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且DED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相吻合.DED模型能够利用简单的理化参数更加准确地定量描述憎水性有机污染物的解吸行为,该模型可为我国的土壤风险评价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等工作提供量化手段.  相似文献   
37.
光伏太阳能产业主要以太阳能电池产品为主,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含氟废水。目前含氟废水主要采用化学沉淀法进行处理,但是这种单一的方法难以实现出水氟离子质量浓度<10mg/L的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针对某实际工程,通过将化学沉淀法与絮凝沉淀法相结合的两级处理工艺,串联处理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氟废水,在以pH值控制在8~12之间为基础条件的情况下,最终实现氟离子质量浓度由进水的400mg/L下降至8mg/L,低于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对氟离子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废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一般研究认为,膜的高效分离作用可以将微生物全部截留在反应器中,从而避免污泥膨胀对系统运行造成的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实验分析了膨胀污泥对MBR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39.
黑龙江省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分析及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已成为国家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工作,监测工作正由试点监测逐步过渡到例行监测。本文根据近4年的试点监测数据,介绍了黑龙江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情况及质量现状,指出当前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全面开展监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0.
生物炭输入对土壤本体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威  胡学玉  陆海楠 《环境科学》2015,36(6):2300-2305
近年来,生物炭应用于土壤后其碳汇能力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是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其碳汇功能仍然存在争议,生物炭与土壤本体有机碳之间的作用关系还有待探明.研究以水稻土(C3土壤)为供试土壤,向其中添加以水洗(CS)和未水洗(CN)方式处理的玉米(C4作物)秸秆生物炭,生物炭分别按1%和3%(CS1%、CS3%和CN1%、CN3%)的质量比与C3土壤均匀混合,以不添加生物炭(CK)为对照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开展室内培养实验,探讨生物炭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180 d的培养期内,CS1%、CS3%、CN1%这3种处理的土壤CO2累计释放量分别为1 865.7、1 864.4和1 856.2 m L·kg-1,均高于对照土壤CK的1 779.0 m L·kg-1,但未形成显著差异.处理CN3%的CO2累计释放量最大,为2 289.1m L·kg-1,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及对照土壤.说明较高添加量下,水洗生物炭CS处理减排效果明显;2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CK处理土壤的本体有机碳的CO2累计释放量最高,达到1 534.2 m L·kg-1,CS3%与CN3%处理土壤本体有机碳的CO2累计释放量分别为1 000.4 m L·kg-1和1 153.7 m L·kg-1,均明显低于对照处理,说明2种生物炭的添加均能抑制土壤本体有机碳的矿化.激发效应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CS3%处理土壤的激发效应PE值为-34.8%,处理CN3%的PE值为-24.8%,CS生物炭的负激发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