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4篇
环境安全   2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地处山区的高速公路交警部门,对于路面动态掌握不足是一个普遍的难题,动态交通违法行为的认定、抓拍、取证、信息传送、指挥协调等系列问题很难得到有效地解决。而且现行的法律规定“只有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法执行紧急公务时才可以在高速公路上拦截检查车辆。”这严格的限制,也是对动态交通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32.
生物滤塔处理含氨气体的长期运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含氨恶臭气体的处理,选用堆肥和污泥颗粒作为填料,研究了生物滤塔长期运行(210d)处理氨的效果.结果表明,运行初期在低负荷(NH3浓度<110 mg·m-3)条件下,生物滤塔对氨的去除能力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氨去除效率达到99%以上;随着负荷的不断增加,到实验后期,当进气浓度大于190 mg·m-3时,氨去除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33.
探讨了酸处理(1mol/L HCl)、碱处理(1mol/L NaOH)、氧化处理(30% H2O2)和高温-冻融处理(70℃和-22℃交替)4种老化方式对聚乙烯(PE)微塑料表面性质和Zn(II)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老化方式均使PE微塑料表面出现大量的粗糙褶皱结构,但未改变表面化学结构.4种老化方式均导致PE微塑料Zn(II)吸附量的增加,其顺序为:碱处理 > 酸处理 > 氧化处理 > 高温-冻融处理 > 原样.PE微塑料吸附Zn(II)的动力学过程符合Lagrange准二级吸附动力学和W-M颗粒扩散模型,说明吸附过程是多个吸附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D-R模型,证实PE微塑料对Zn(II)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老化使PE微塑料表面出现的大量褶皱是其Zn(II)吸附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4.
黑碳是气溶胶粒子中最重要的吸收性组分,对大气辐射过程、气候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理论上黑碳的光吸收能力除了与质量相关外,还与粒径分布、混合方式有关,由于黑碳粒子的不可溶性,核壳结构可能是含黑碳气溶胶粒子的重要存在形态.本研究利用2013年10月15日—11月13日的观测数据,结合κ-EC-米散射模型对核壳结构假设下的大气气溶胶的消光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了核壳结构假设下气溶胶的吸收系数和吸收对消光的贡献,并对不同粒径段吸收系数随相对湿度增长的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吸收对消光的平均贡献在干态下为5.8%,而在环境相对湿度下只有3.4%,在所有粒径段消光系数随相对湿度都是显著增加的,而吸收系数的吸湿增长曲线与气溶胶粒径密切相关,小粒径段的吸收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大粒径段的吸收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不同粒径段的粒子综合作用下吸收随相对湿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5.
用纳氏试剂法测定氨氮时校准曲线的时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在主要试剂配制好后绘制了一条参考校准曲线。分别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绘制校准曲线,对当前样品检测结果与参考校准曲线代入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主要试剂未重新配制的情况下,用参考校准曲线计算的结果与各时期样品检测前绘制校准曲线的计算结果无显著差异。为减少校准曲线的绘制次数,可用参考校准曲线直接代入计算样品氨氮浓度。  相似文献   
136.
为提高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的准确度,通过实验研究了显色时间为5min、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的情况下对氨氮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纳氏试剂充分摇匀后,显色时间应控制在10~20 min。  相似文献   
137.
青藏铁路沿线土壤重金属的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已经运营路段和正在修建路段两侧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含量测定分析,研究修建青藏铁路对铁路沿线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的重金属元素包括Hg和Pb。其中Hg采用氢化发生等离子发射光谱法,Pb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已运营铁路沿线重金属铅和汞具有显著的规律性变化。在铁路一侧,铅和汞含量随距离变化呈现正态分布,其最高峰值出现在距铁路50m左右。而且,铅和汞含量高于土壤背景值以及正在修建铁路两侧的土壤含量。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表明,已运营铁路段土壤的理化性质与铅和汞含量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可以推断,铁路运输已经造成了铁路两侧土壤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38.
蚯蚓堆制处理牛粪的腐熟度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最适湿度、接种密度和20℃的室内培养条件下,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处理未腐熟牛粪,蚯蚓堆制产物的多种生物学和化学指标及相关分析表明:种子发芽指数、脲酶活性、NH4^ -N、NO3^--N/NH4^ -N可作为反映蚯蚓堆制处理腐熟度的优选指标;NO3^--N、磷酸酶活性可作为一般性指标;蔗糖酶活性,水溶性碳、氮和挥发性固体不宜作为腐熟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9.
基因污染与生态环境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基因污染可能对生态环境安全造成的影响。转基因作物有可能污染天然物种的基因库;有可能破坏传统农作物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加速作物种植品种的单一化及基因资源的流失;使抗除草剂作物的基因向野生或半野生植物漂移的可能性加大,有可能创造出“超级杂草”;带有病毒型转基因作物的基因重组,有可能创造出新的植物病毒,导致新的病害;BT转基因抗虫作物分泌的毒素,在食物链中传递,很难加以控制,对非目标生物造成危害,并最终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文章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基因污染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40.
为系统探究抗生素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行为,选取两类典型抗生素—磺胺类(Sulfonamides, SAs)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uoroquinolones, FQs),通过室内砂柱迁移实验,重点对比研究了水化学条件及介质粒径对两类抗生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抗生素在饱和石英砂多孔介质中的迁移特性不同.在实验pH(5.6~9.5)条件下,低解离常数使得SAs多以带负电形态出现,因静电斥力导致SAs在石英砂介质中具有强迁移能力,流出液中SAs回收率>97%;pH、离子强度(NaCl、CaCl2)及介质粒径对抗生素的迁移无显著影响.FQs多呈阳离子形态及两性形态,受静电引力控制,FQs迁移能力相对较弱,但移动性随溶液pH升高而增大,NaCl和介质粒径对FQs迁移影响不显著,竞争吸附导致高浓度CaCl2促进FQs迁移能力.本研究结果阐明了SAs和FQs在多孔介质中不同水化学条件(pH、NaCl及CaCl2离子强度)下及不同介质粒径中的迁移过程,可为抗生素环境风险的预测和评估及污染修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