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环境安全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中国大陆第一个砷中毒病区新疆奎屯地区为研究区域,测定了该地区95个水样中砷、氟的含量和主要水化学因子。结果表明:奎屯河地表水为低砷低氟水,地下水中高砷水占61.36%,高氟水占28.41%。该地区高砷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奎屯河流域下游的西北部和中北部。高砷、高氟岩石是奎屯河流域地下水中砷、氟的原生来源,水文地质环境和强烈的蒸发使地下水中砷和氟逐渐富集,地下水的碱性和还原环境有利于含水层中砷和氟的释放。  相似文献   
62.
道路径流SS和COD污染特征及出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芜湖市火车站点进行长期监测,采集降雨7次;同时选择5个不同功能区,采集典型降雨1次。探讨了道路径流中总固体悬浮物(SS)和化学需氧量(COD)的污染特征、影响因素及出流规律,结果表明,7次降雨事件SS和COD平均值范围分别为198~1 529 mg/L和66~367 mg/L。SS和COD污染较为严重。SS在不同功能区中大小顺序为:工业区>居民区>商业区>交通区>文教区,总COD大小顺序为:工业区>交通区>居民区>商业区>文教区,溶解态COD大小顺序为:工业区>交通区>商业区>文教区>居民区,颗粒态COD大小顺序为:工业区>居民区>交通区>文教区>商业区。工业活动对地表径流SS和COD含量影响最大。SS受降雨历时影响较大,溶解态COD受平均雨强影响较大,颗粒态COD受最大雨强影响较大。不同降雨强度下,SS、溶解态COD及颗粒态COD的出流规律不同,降雨强度对径流初期效应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3.
广西百色矿务局成立于1995年。前身为东笋煤矿,矿井始建于1956年,已有50多年光荣的采煤历史,曾获得全国大庆式企业光荣称号,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劳动模范一批等先进人物。全局现有职工150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0人。公  相似文献   
64.
王翔 《干旱环境监测》1995,9(4):220-221
试验了碘的倍增反应用于微量碘的测定,用淀粉指示剂显色,最大吸收峰位于620mm,摩尔吸光系数可达1×105L·mol-1·Cm-1.0~6μg碘/10ml符合比耳定律,可用于盐湖水、矿泉水、油田水和食盐、海产品中微量碘的测定.  相似文献   
65.
朱万灵  陈庆喜  马骁威  王翔 《交通环保》2003,24(Z1):197-200
综合分析了高速公路在营运期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强度、范围和来源,并多方面论述了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66.
焊接防护具是指一种保护佩戴者免受由焊接或相关作业所产生的有害光辐射及其他特定有害因素的装置。它是从事焊接与热切割作业人员必备的个体防护装备。抗热穿透性能是表征焊接防护具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最重要技术指标之一。然而,如何快速、便捷、节能、准确地对焊接防护具抗热穿透性能进行检测,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在简要分析国内外眼面部防护标准中抗热穿透性能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测试焊接防护具抗热穿透性能的方法,并成功研制了焊接防护具抗热穿透性能测试仪。  相似文献   
67.
由国家科委下达的KCB-M型固定多点连续检测式可燃气体测爆仪科研项目,于1989年9月在浙江宁海通过部级技术鉴定。 该机采用载体催化热效原理,接触燃烧方式,以新型的电磁膜泵进行自动吸气,避免了扩散式传感器由于环境风速气流变化所造成的检测误差。该机设有声光报警系统和排险装置,可保证使用安全。传感器具有最高防爆等级,最远控制距离可达1000米,可在任何场所检测、显示甲烷、丙烷、异丁烷、乙烯、丙酮、甲苯、甲醇、乙醇、汽油、航空煤油、乙炔、水煤气、半水煤气等各种可燃性气体和混合气体爆炸下限的百分浓度值。这种测爆仪能在-25℃…  相似文献   
68.
上海无居民岛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上海无居民海岛黄瓜沙、顾园沙、九段沙、大金山、小金山5个岛屿潮间带沉积物进行采样和分析的基础上,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法分析了潮间带沉积物中的Cu、Pb、Zn、Cd、Hg、As、Cr的含量。结果表明:(1)上海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有如下顺序;Zn>Cr>Cu>Pb>As>>Cd>Hg。(2)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除黄瓜沙外,基本都保持在自然状态水平。(3)相关分析显示,Cr自然来源可能性较大,Cu,Pb,Zn,Hg,Cd,As来源与人为活动造成的影响存在一定关系。(4)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表明:Hg,Cu,Pb,Zn,Cr,As六种元素的生态危害程度都较小,处在轻微生态危害范围,黄瓜沙和九段沙上沙段处Cd元素浓度已处于中等生态危害范围,总体上看,上海地区无居民海岛潮间带沉积物未受明显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69.
腐蚀是在役管道失效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腐蚀后的管道会造成局部减薄,使其局部承载力下降,一旦发生泄漏,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采用通用的ASME B31G准则对管道进行腐蚀安全性评估,研究了不同级别管道的最大允许缺陷长度和最大安全运行压力,计算了不同腐蚀长度对管道安全性的影响,可以为管道维护策略和应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