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9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545篇
环境安全   225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01.
介绍了AP-42、GB27632—2011中轮胎企业有机废气污染物情况,并与轮胎企业有机废气污染物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有机废气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轮胎企业有机废气主要来自于炼胶、硫化工序,排放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二甲苯、非甲烷总烃和二硫化碳,排放因子可参照AP-42确定。  相似文献   
102.
备件是综合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影响战备完好性的重要因素。备件优化就是在有限的经费支持条件下,最大限度使区域乃至全局武器系统战备完好性达到最优化。备件优化工作是建立在对武器系统保障模式、使用维修模式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多维修、多层次保障下备件优化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OPUS10软件对陆航某型机组成的区域武器系统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03.
本研究以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和油桐(Vernicia fordii H.)幼苗为材料,考察了麻疯树和油桐幼苗的生理指标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对渗透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麻疯树比油桐更具有抗渗透胁迫能力,主要体现在:随着渗透胁迫程度的加剧,麻疯树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均小于油桐,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幅度高于油桐,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幅度小于油桐;随着渗透胁迫程度的加剧,两种植物幼苗叶片的δ13 C值也都显著升高,但是在同一渗透胁迫水平下,麻疯树幼苗叶片的δ13 C值较油桐高,表明其拥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能够在干旱胁迫下更好地生长,暗示着植物叶片的δ13 C值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表征植物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04.
文章通过对当前天津市农业源污染现状的分析,阐明了天津市农业污染防治地方环境标准制定的意义与必要性。在研究了国家、环境保护部及地方关于农业源水环境污染防治标准制定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天津市农业源污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天津市农业污染防治地方环境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的具体建议,以及对标准实施方面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5.
镍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镍掺杂的二氧化钛,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分光光度计、X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结果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在550℃下煅烧的产物主要是锐钛型二氧化钛,镍的掺杂使得二氧化钛的紫外可见反射光谱明显红移,且镍掺杂二氧化钛的粒度减小,团聚程度下降。以活性艳蓝KN-R为模型降解目标物,通过比较镍掺杂二氧化钛、纯二氧化钛以及标准P25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发现镍掺杂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最好。当钛酸正丁酯/乙醇比为1:25;钛酸正丁酯/冰乙酸比为1:1;钛酸正丁酯/硝酸镍比为1 000:3;煅烧温度为550℃,煅烧时间为2 h时,镍掺杂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效率最高,达到73.3%。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通过两实验室针对环境地表γ计量率、工频电磁场和射频电场仪器对比实验,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监测数据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7.
史思  王素兰  李瑞  邢传宏 《环境科学》2012,33(6):1923-1929
用次毫米过滤(sub-milliFiltration,SMF)组件将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污泥分为高浓度区和低浓度区,使高浓度区保持大量污泥,强化对有机物的去除,使低浓度区污泥浓度满足膜分离的要求.主要验证了小回流比(R为0.5、1.0、1.5、2.0)条件下污泥浓度分区的效果,考察了采用SMF组件后,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并将各小回流比条件下A、B两区污泥浓度的理论值和实测值做比较.结果表明,在小回流比条件下可实现污泥浓度分区,低浓度区的MLSS在9 g.L-1以下,高浓度区的MLSS在20 g.L-1以上;系统的COD平均去除率超过90%;A、B两区MLVSS的理论值与实测值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8.
UAFB-缺氧-好氧MBR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效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大文  安瑞  付源  任南琪 《环境科学》2010,31(8):1851-1857
为了同时达到从生活污水中回收能源性气体和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目的,试验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固定床(up-flowanaerobic fixed bed,UAFB)-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membrane bioreactor,MBR)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试验重点研究了组合工艺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包括能源性气体的产生效能、对污染物质的处理效能以及对污泥浓度的控制.UAFB-缺氧-好氧MBR组合工艺在温度20℃、厌氧HRT为3 h、缺氧HRT为3 h、好氧HRT为3.5 h的条件下运行,甲烷气体的产生量为1.55L/d,COD去除率为93.28%,NH 4+-N去除率为90.60%,UAFB出水VFAs总量54.74 mg/L,TN去除率为45.51%.试验发现,组合工艺可以长期维持反应器内较低的污泥浓度,大大减小了剩余污泥的处理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污泥减量化,同时较低的污泥浓度有利于缓解膜污染.  相似文献   
109.
生物沸石对吡啶、喹啉的降解与吸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通过生物沸石的降解及吸附作用,解决吡啶、喹啉及转化产物NH 4+-N的污染问题.结果表明,生物沸石中的吡啶降解菌Shinella zoogloeoides BC026及喹啉降解菌Pseudomonas sp.BW003能有效去除吡啶、喹啉,同时转化后的NH 4+-N也能被天然沸石或改性沸石所吸附.尽管改性沸石吸附能力不如天然沸石,但其表面能更有效附着微生物,在实际工程应用上更具前景.  相似文献   
110.
祁连山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宗强  冯起  司建华  苏永红  席海洋  郭瑞 《环境科学》2007,28(10):2389-2395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连接Li-6400-09土壤呼吸室,在2004年生长季节对祁连山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沿海拔梯度进行了野外定位试验,统计分析了水热因子及根系生物量对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特征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土壤CO2通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 沿海拔梯度土壤CO2通量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变异系数逐渐增加;就日变化而言,土壤CO2通量晚间维持在较低水平,02:00~06:00最低,在07:00~08:30开始升高,11:00~16:00达到峰值,16:00~18:30开始下降,整个过程呈单峰曲线.土壤CO2通量的日平均值介于(0.56±0.32) ~ (2.53±0.76) μmol·(m2·s)-1.从季节变化来看,土壤CO2通量均以夏秋季较高,春冬季排放量较低,7~8月份达到最大值[4.736 μmol·(m2·s)-1],6月与9月份次之,5月与10月份基本一致,整个生长过程总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形式.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在植物生长季与10 cm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根系生物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的空间变异主要受温度、水分和植物根系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