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3篇
环境安全   14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运用克里金插值、空间自相关分析、冷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等定量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015~2017年O3浓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015~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O3浓度呈上升趋势,O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平均浓度由149 μg/m3上升到166 μg/m3,平均超标率由9.3%上升到12.1%,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超标总天数的比例由32.3%上升到46.4%。(2)受气温和降水量年际波动的影响,各年份O3月均浓度变化曲线形状不同。但O3超标都主要发生在4~9月,超标天数分别占2015、2016、2017年的88.3%、98.2%和97.0%。(3)由于安徽O3浓度快速上升,长三角城市群O3浓度空间分布格局由东高西低演变为北高南低,且同质化增强、异质性减弱。(4)随着O3浓度的上升,O3浓度热点区由环太湖地区向南京都市圈扩展,冷点区在安徽有明显收缩。(5)地理探测表明,长三角城市群O3浓度空间分异主要受经济规模、城市化和排放源等社会经济因素驱动,且均呈正向影响。自然因素中的降水量和风速呈负向影响,分别对O3有显著的清除和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62.
卤代烷烃是一类很普遍的环境污染物 ,在工业生产中常伴随着废气废物释放出来 ,严重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并且严重破坏臭氧层 .在此类污染物含量较高的土壤中分离出一些细菌 ,它们能以卤代烷烃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 ,且将这些有毒废物分解成无毒的化合物 .我们曾经将细菌卤代烷烃脱卤酶基因克隆到拟南芥中并得到高效表达[1] .Methylobacterium和Hy phomicrobium属的细菌能利用二氯甲烷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5] ,其代谢过程如图 1.其中参与反应的关键酶是二氯甲烷脱氯酶 ,此酶属于谷胱甘肽转移酶类 ,在脱CI时 ,先…  相似文献   
63.
关中地区冬季PM2.5中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研究关中地区冬季PM2.5中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在西安、宝鸡、渭南和秦岭进行PM2.5的采集,并利用热光反射法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结果表明,4个采样点O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7.8、45.8、31.2和37.0μg·m-3,EC分别为8.5、6.7、7.6和5.7μg·m-3,总碳气溶胶(total carbonaceous aerosol,TCA)分别占PM2.5的36.4%、46.2%、36.9%和33.4%.OC和EC的相关性在西安(R2=0.93)和秦岭(R2=0.91)高于宝鸡(R2=0.58)和渭南(R2=0.62),表明OC和EC在西安和秦岭可能具有更为相似的来源,也可能具有更高的混合程度.所有样品的OC/EC比值均大于2.0,表明有二次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carbon,SOC)的生成,4个采样点SOC分别占OC的21.6%、40.3%、23.2%和27.8%.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解析结果显示,燃煤是关中地区冬季碳气溶胶的首要来源,占45.3%~47.9%,汽油车和生物质燃烧是次要来源,分别占26.1%~33.1%和14.3%~20.1%,此外柴油车也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64.
本文于2008年7月至2009年8月在西安站点开展了大气细粒子(PM2.5, 空气动力学粒径小于等于2.5 μm的大气颗粒物)中含氮组分的观测,通过元素分析仪、TOC分析仪,离子色谱分析获得PM2.5中的总氮(TN)、水溶性总氮(WSN)、水溶性无机氮(WSIN),水溶性有机氮(WSON)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9.35 μg·m-3、 8.93 μg·m-3、5.31 μg·m-3、3.62 μg·m-3,其中WSN占同期大气PM2.5质量浓度的7.04%,WSON对总氮的贡献达43%,说明水溶性有机氮是西安大气细粒子中氮的主要组分。氮组分浓度水平明显分为秋、冬季高值和春、夏季低值的模式;WSON在各个季节、月份的百分比变化以及与部分离子相关性分析,揭示了西安有机氮和无机氮组分受不同的来源影响,其中生物质燃烧、腐殖质、农业活动等对水溶性有机氮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65.
本文通过对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宝鸡市大气PM_(2.5)中各个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的质量浓度进行研究,获得了水溶性离子的时间变化特征,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讨论了不同离子的来源。结果显示,宝鸡市PM_(2.5)中水溶性离子主要由、和组成,分别占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的40.47%、30.75%和15.07%;PM_(2.5)整体偏酸性。/比值随API指数的升高而增大,当空气质量较好时PM_(2.5)中硫酸盐居多,而随着空气污染发生硝酸盐逐渐增多并占优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来源有二次气溶胶、生物质燃烧和土壤尘。  相似文献   
66.
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三种不同利用方式的表层土壤样品(0—20 cm),分析其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简称SOC)和黑碳(black carbon,简称BC)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储量变化及意义。研究表明,黄土高原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和黑碳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玉米地8.01 g?kg~(-1)和1.01 g?kg~(-1),林地6.80 g?kg~(-1)和0.59 g?kg~(-1),未利用地5.01 g?kg~(-1)和0.43 g?kg~(-1),有机碳和黑碳的含量均为玉米地最高,未利用地最低;耕地和自然土壤表土有机碳储量分别为0.796 Pg和0.710 Pg,表土黑碳储量分别为0.0858 Pg和0.0730 Pg,耕地相对于自然土壤有机碳和黑碳的储量分别增大12.1%和17.5%;说明黄土高原耕地是一个碳汇,起着固定碳的作用;采用推荐的管理实践活动和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能够增加土壤碳储量,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抵消部分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似文献   
67.
2006~2009年我国超大城市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收集了2006~2009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能见度等气象因子以及SO2、NO2和PM10等环境空气质量资料,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上述4个超大城市霾天气频率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霾天气频率季节最高值分别为夏季、冬季、春季和秋季.北京和广州霾天气频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上海和成都呈现逐渐上升趋势.PM10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能见度或霾天气频率关键因子.北京能见度变化对相对湿度比较敏感,而上海和广州对PM10浓度变化比较敏感,成都对相对湿度和PM10浓度敏感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68.
家居一楼     
说来也怪,刚成家时住的单身宿舍是一楼,分到正式单无房之后,还是一楼。那年调房,心想这回“部队”也该“调防”了,谁知拿到房号一看,仍然是一楼,看来我与一楼还真有点缘份呢! 如今的城里人.都被钢筋混凝土封闭了起来。所谓家,不过是让那一层又一层的铁门锁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的所在。安全固然安全了,却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许多情感交流。一楼则不然,一楼有个宽宽敞敞、充满阳光的院子。每天一早开门,晾衣服,晒被子。搬车子。侍弄花呀草的,左邻右舍亮着噪门打招呼,在浓缩的早间时空里传递着社会的热点、单位的信息、电视里的新闻,还有  相似文献   
69.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一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有所延长,加之人们的生活节律加快,变性椎管狭窄的发生率必将随之提高,如何正确认识腰椎椎管狭窄症是摆在每个骨科(或神经外科)医生面前的重要课题。作者通过对15例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对该病提高了认识。详述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历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0~65岁,平均46.8岁。以间歇性跌行为主者4例,查体中无阳性体征者6例,运动试验后感觉减退、肌力减弱者10例,有明显皮节及脱节损害者5例。L2影像学检查历例约行腰椎…  相似文献   
70.
雾霾天气是我国近年来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它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众所周知,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μm的颗粒物,直径还不到头发丝粗细的1/20)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来源非常复杂,包括一次排放和二次形成颗粒物.由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和挥发性有机组分(VOCs)等前体物反应生成的二次颗粒物(如硝酸盐、硫酸盐、二次有机物)是PM2.5的重要组成成分.大量研究表明,由水汽作为媒介的液相化学反应是二次气溶胶生成的重要途径.水汽含量的升高将加速硫酸盐、硝酸盐及二次有机物的生成,导致雾霾过程持续和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